芝兰生于深林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ī lán shēng yú shēn lín成语简拼:ZLSYSL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芝蘭生於深林
成语解释
芝兰:芝草、兰草,都是香草。芝兰生长于树木深处。比喻德高的人不因没有人看见而变节。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芝兰生于深林”几个大字。
(2)第三十初级中学的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芝兰生于深林”。
(3)化腊大哥哥给金萌和诗予讲述了“芝兰生于深林”的历史典故
(4)小凡不会写成语“芝兰生于深林”的最后一个字。
(5)小娟写不出成语“芝兰生于深林”,因此语文考试只有98分。
成语出处
《孔子家语·在厄》:『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芝兰芝兰:芝和兰是两种香草,古时比喻德行的高尚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芝兰之室。
芝芝:[zhī] 形容华美、华丽。如:芝颜(美丽的容颜);芝宇(尊颜)。
兰兰:lán 1、<名>兰草。《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名>兰花。《孔雀东南飞》:『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3、<名>木兰,一种落叶乔木。《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4、<名>通『栏』,栅栏。《汉书·王莽传》:『秦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兰芳] 比喻贤德、贤人。[兰房] 兰香书房,特指女子居室。[兰交] 知心朋友。[兰襟] (1)衣襟。(2)只良友。[兰客] 良友。[兰秋] 农历七月。[兰石] 兰芳石坚,喻人资质之美。[兰台] (1)战国时楚国台名。(2)汉代宫廷藏书处,由御史大夫的属官御史中丞主管,后设兰台令史。(3)因东汉史官班固曾任兰台令史,后代遂称史官为兰台,唐高宗时必秘书省为兰台或兰省,所以唐代诗文中常称秘书省为兰台或兰省。[兰夜] 农历七月七日夜。[兰章] 高雅的文章,多用以赞美别人的诗文。[兰心蕙性] 像兰草和蕙草一样芳洁的品格,常用以称誉妇女雅静的品质。
生生:shēng 1、<动>草木生长。《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动>出生;诞生。《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动>生育;养育。《愚公移山》:『子又生孙,孙又生子。』4、<动>产生;发生。《劝学》:『积水成渊,蛟龙生焉。』5、<动>生存;活着。《班超告老归国》:『丐超余一年得生还。』[又] 〈名〉活着的人。《寡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又] 〈动使动〉使……活。《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6、<名>生存期间;一坐。《归去来兮辞》:『感吾生之行休。』7、<名>生命。《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8、<名>生计;生活。《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9、<形>没有加工煮烧的;不熟。《鸿门宴》:『则与一生彘户。』10、<名>读书人。《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11、〈副〉最;甚。《窦娥冤》:『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12、〈名〉通『性』天性;禀赋。《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于于:yú 1、<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于泓。』《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2、<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3、<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4、<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6、<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于飞。』[注] 『于』和『於』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於』不能写作『于』,参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词缀的『于』不能写作『於』。此外,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
深深:shēn 1、<形>水深,与『浅』相对。《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2、<形>深远,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大。《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游园》:『人立小庭深院。』3、<形>时间久。《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梦啼妆泪红阑干。』4、<形>程度深。《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5、<形>苛刻;严厉;刻毒。《荆轲刺秦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6、<形>深刻;深入。《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7、<形>茂盛。《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8、<副>很;非常。《赤壁之战》:『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孤望。』
林林:lín 1、<名>成片的树木、竹子等。《归田园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名>比喻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赤壁之战》:『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林薄] (1)草木丛杂的地方。(2)用于指隐居之所。
芝芝:《申集上·草字部》《唐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正韵》旨而切,□音之。《说文》神草也。《本草》有青赤黄白黑紫六色。〈注〉芝为瑞草,服之神仙。《王充·论衡》芝生於土,土气和,故芝草生。《瑞应图》王者敬事耆老,不失旧故,则芝草生。《白虎通》德至山陵,则景云出,芝实茂。又《礼·内则》芝栭菱椇。又《扬雄·甘泉赋》于是乗[音chéng]舆,乃登夫凤凰兮而翳华芝。〈注〉华芝,华盖也。《六书略》隷作□,象芝出地。
兰兰:《申集上·草字部》《唐韵》落干切《集韵》《韵会》《正韵》郞干切,□音阑。《说文》香草也。《陆甸云》阑草为兰,阑不祥也。《陆玑诗疏》其茎似药草泽兰,广而长节,汉诸池苑及许昌宫中皆种之。《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左传·宣三年》郑文公妾燕姞,梦天与兰,曰: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尔雅翼》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又《本草》木兰。《屈原·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又《管子·小匡篇》轻罪入兰盾、鞈革二戟。〈注〉兰即所谓兰錡,兵架也。又脉也。《史记·扁鹊传》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注〉支者顺节,兰者横节。阴支兰,胆藏也。又布名。《华阳国志》兰干细布。兰干,獠言紵也。又人名。《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张堪注》凡物不知生谓之兰。《殷敬顺曰》《史记》无符传出入谓之阑。此兰子谓以技妄游,义与阑同。又姓。《通志·氏族略》汉有太守兰广。又萑兰。《前汉·息夫躬传》涕泣流兮萑兰。〈注〉萑兰,泪阑干也。又芄兰。《扬子·太□经》阳气亲天,万物芄兰。〈注〉芄兰,茂密也。又通栏。《后汉·东夷传》徙于马兰。〈注〉兰即栏。又通斓。《吴志·孙权传》童谣曰:黄金车,斑兰耳。又《韵补》陵延切,音连。《宋玉·招□》川谷径复流潺湲,光风转蕙泛崇兰,经堂入奥尘朱筵。
生生:《午集上·生字部》《唐韵》所庚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音甥。《说文》进也。《玉篇》起也。《庄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衆[音zhòng]害生。〈注〉生,起也。又《玉篇》产也。《博雅》人十月而生。《谷梁传·庄二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又出也。《易·观卦》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注〉生,犹动出也。又养也。《周礼·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驭其福。〈注〉生,犹养也。贤臣之老者,王有以养之。《左传·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训。又《韵会》死之对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汉·文帝纪》世咸嘉生而恶死。又造也。《公羊传·桓八年》遂者何,生事也。〈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词。又性也。《书·君□》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又《左传·僖二十七年》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疏〉怀生者,谓有怀之心。又《诗·卫风》既生既育,比予于毒。〈笺〉生,谓财业也。《前汉·高帝纪》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抟。〈注〉相犹择也,生谓无瑕蠹也。抟谓圜也。又不熟也。《史记·项羽纪》与一生彘肩。又语辞。《李白·戏杜甫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欧阳修诗》问向青州作麽生。又平生,畴昔也。《阮藉诗》平生少年时,赵李相经过。《杜甫诗》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又《正字通》凡事所从来曰生。宋高宗朝,孙楙入觐,尝论公生明。上问何以生公。曰:廉生公。问何以生廉。曰:俭生廉。上称善。又所生,祖父也。《诗·小雅》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疏〉当早起夜卧,行之无辱汝所生之父祖也。又友生,朋友也。《诗·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又先生,师之称。诸生,弟子之称。《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史记·郦生传》高祖谓郦食其,以万户封生。〈注〉师古曰:生犹言先生。文颖曰:诸生也。又先生,父兄也。《论语》有酒食,先生馔。又《仪礼·士冠礼》遂以挚见於乡大夫乡先生。〈注〉乡先生,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史记·五帝纪》荐绅先生难言之。又《诗·商颂》以保我后生。《朱注》我后生,谓后嗣子孙也。又门生。《裴皡诗》三主礼闱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又苍生,民也。《晋书·谢安传》安石不出,其如苍生何。《张协亲诗》冲气扇九垠,苍生衍四垂。又《前汉·郊祀志》故神降之嘉生。〈注〉师古曰:嘉生谓衆[音zhòng]瑞。又《楚语》滞则不震,生乃不殖。〈注〉生,人物也。又水名。《山海经》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注〉即奢延水也。水西出奢延县西南赤沙阜,东北流。又姓。《正字通》汉生临,明生甫申。又微生,浩生,俱复姓。又与牲同。《前汉·昭帝纪》令破乌桓。斩虏获生有功。〈注〉获生口也。又与狌同。《汲冢周书》郭都生生。又《广韵》《正韵》所敬切《集韵》《韵会》所庆切,□音貹。产也。《字汇》俗谓鸡生卵。又《集韵》《韵会》□所景切,音眚。育也。《论语注》四乳生八子。《陆德明·音义》生,所幸反。又如字。又《正韵》息正切,音性。《周礼·地官·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土之物生。〈注〉杜子春读为性。又《韵补》叶师庄切,音商。《傅毅·舞赋》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又叶桑经切,音星。《诗·小雅》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叶宁平。《东方朔·七谏》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又叶尸连切,音羶。《黄庭经》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自然。考证:(《韩愈·进学解》诸生弟子事先生於兹有年矣。)谨按原文无诸生弟子句。今改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
于于:《子集上·二字部》《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俱切,□音迂。《尔雅·释诂》于,曰也。又往也。《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诗·小雅》王于出征。又《仪礼·士冠礼》宜之于假。〈注〉于,犹为也。宜之见为大矣。又《聘礼》贿在聘于贿。〈注〉于读曰为。言当视宾之礼,而为之财也。又《司马相如·长门赋叙》因于解悲愁之辞。又未定之辞。《公羊传·僖二十八年》归于者何。归于者,罪未定也。又行貌。《韩愈·上宰相书》于于焉而来矣。又于于,自足貌。《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又钟两口之间曰于。《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又《前汉·元后传》衣绦缘诸于。〈注〉大掖衣也。又《唐书·元德秀传》明皇命三百里内刺史县令,以声乐集,德秀惟乐工十人,聮[音lián,古同联]袂歌于蔿于。又草名。《尔雅·释草》茜,蔓于。〈注〉生水中。一名轩于。《司马相如·子虚赋》庵闾轩于。又木名。《尔雅·释木》栈木,于木。〈注〉僵木也。江东呼木觡。又淳于,县名。今密州安丘县,古淳于国。又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后,以国为氏,后因去邑为于。又淳于,宣于,鲜于,多于,□于,皆复姓。又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见《魏书·官氏志》。又助语辞。《诗·召南》于沼于沚。《朱传》于,於也。《周易》《毛诗》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又《集韵》邕俱切,音纡。广大貌。《礼·檀弓》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亲者,未之有也。又《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与迂通。又《正韵》休居切,与吁通。叹辞。《诗·周南》于嗟麟兮。考证:(《礼·聘礼》贿在聘于贿)谨按本书之例礼记谓之礼,此出仪礼不当称礼,谨省上礼字。(《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两铣谓之于。)谨照原文两铣改铣间。(《尔雅·释木》栈木,于木。〈注〉僵木也。江东呼木船。)谨照原注木船改木觡。(《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仲尼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与迂通。)谨按周公至其君乎皆仲尼之言,此误於闻之上增仲尼二字,谨照原文周公上增仲尼曰三字,闻之上省仲尼二字。法于益于两于字照原文改於字。
深深:《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式针切,音□。水名。《说文》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又邃也。《增韵》深者,浅之对。《诗·邶风》深则厉,浅则揭。又深微也。《易·系辞》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礼·深衣疏》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又州名。《韵会》后汉博陆郡,隋置深州。《广舆记》今属真定府。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式禁切,音谂。度浅深曰深。《周礼·地官》以土圭测土深。
林林:《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力寻切《集韵》《韵会》犂针切《正韵》犂沈切,□音临。《说文》平土有丛木曰林。徐曰:丛木,故从二木。平土,故二木齐。《诗·小雅》依彼平林。又野外谓之林。《诗·周南》施于中林。又山木曰林。《谷梁传·僖十四年》林属于山为麓。又《周礼·地官·林衡注》竹木曰林,水衡曰衡。又《尔雅·释诂》林,君也。又盛貌。《诗·小雅》有壬有林。又林钟,律名。《礼·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钟。《周礼》作函钟。又羽林,星名。应劭曰:天有羽林,大将军之星也。林喻若林木,羽翼,鸷击之意,故以名武官。《前汉·宣帝纪》取从军死事者之子,养为羽林军,号羽林孤儿。又绿林,荆州山名。《后汉·刘元传》诸亡命集于绿林。又姓。《姓谱》殷比干后,避难长林山,因氏。又平王世子林开之后,望出南安。○按《说文》林自为部,棼、楚等字从之,今倂入。考证:(《左传·庄二十年》歌林钟,舞大夏,以祭山川。)谨按此系左传疏所引大司乐文,非系左传原文。且周礼作函钟不作林钟,今谨改礼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钟。周礼作函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