谑近于虐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xuè jìn yú nüè成语简拼:XJYN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謔近於虐
成语解释
开玩笑近于伤害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谑而虐、谑而近虐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谑近于虐”几个大字。
(2)迪口老区中学的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谑近于虐”。
(3)点点不会写成语“谑近于虐”的最后一个字。
(4)多多写不出成语“谑近于虐”,因此语文考试只有98分。
(5)希叔叔给雯雯和小朋友讲述了“谑近于虐”的故事。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这番譬喻虽谑近于虐,却非深知此中甘苦者道不出来。』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近于近于:[jìnyú] (1)时间接近,不远。近于仲夏的一个夜晚。(2)在种类或性质上趋于相近。这接近于完美,近于人情,近于正确。
谑谑:xuè <动>开玩笑。《世说新语·容止》:『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李白《陌了桑》:『调笑来相谑。』
近近:jìn 1、<形>空间距离小,与『远』相对。《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形>时间上距离短,与『久』『远』相对。《柳敬亭传》:『乃近年共称柳敬亭说书。』3、<动>走近;靠近。《左忠毅公逸事》:『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4、<名>近处;近旁。《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5、<动>亲近。《战国策·赵策》:『襄子必近幸子。』6、<形>亲近的。《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7、<动>近似;接近;与……差异不大。《师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形>浅近;不够深厚或深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道不笃,业甚浅近。』9、<副>将近;差不多。《李愬雪夜入蔡州》:『闻愬军号令,应者近万人。』[近局] 指邻居。
于于:yú 1、<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于泓。』《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2、<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3、<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4、<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6、<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于飞。』[注] 『于』和『於』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於』不能写作『于』,参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词缀的『于』不能写作『於』。此外,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
虐虐:nüè 1、<动>残暴。《尚书·汤诰》:『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2、<动>虐待;残害。《与妻书》:『奸官污吏虐民可以。』3、<名>灾祸。《左传·襄公十三年》:『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
谑谑:《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虚约切《集韵》《韵会》《正韵》迄却切,□饷入声。《说文》戏也。《尔雅·释诂郭注》谓调戏也。《诗·邶风》谑浪笑敖。又《卫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后汉·阴皇后纪》不喜笑谑。又《尔雅·释训》谑谑、嗃嗃,崇谗慝也。〈疏〉皆盛烈貌。《玉篇》喜乐也。《诗·大雅》天之方虐,无然谑谑。〈传〉谑谑然喜乐。又驿名。《柳宗元·诗注》善谑驿,在襄州之南,即淳于髠放鸽之所。《说文》本作□。
近近:《酉集下·辵字部》《广韵》其谨切《集韵》《韵会》《正韵》巨谨切,□音瘽。《玉篇》不远也。《诗·小雅》会言近止。《易·系辞》近取诸身。又《广韵》几也。言庶几也。《论语·其庶乎注》庶言近道也。又《韵会》迫也。《易·系辞》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注〉位偪于君也。又《广韵》《集韵》《韵会》□巨靳切,音觐。《说文》附也。《增韵》亲也,近之也。《书·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又《洪范》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韵会》凡远近之近,上声。附近之近,去声。又《集韵》居吏切,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于于:《子集上·二字部》《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俱切,□音迂。《尔雅·释诂》于,曰也。又往也。《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诗·小雅》王于出征。又《仪礼·士冠礼》宜之于假。〈注〉于,犹为也。宜之见为大矣。又《聘礼》贿在聘于贿。〈注〉于读曰为。言当视宾之礼,而为之财也。又《司马相如·长门赋叙》因于解悲愁之辞。又未定之辞。《公羊传·僖二十八年》归于者何。归于者,罪未定也。又行貌。《韩愈·上宰相书》于于焉而来矣。又于于,自足貌。《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又钟两口之间曰于。《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又《前汉·元后传》衣绦缘诸于。〈注〉大掖衣也。又《唐书·元德秀传》明皇命三百里内刺史县令,以声乐集,德秀惟乐工十人,聮[音lián,古同联]袂歌于蔿于。又草名。《尔雅·释草》茜,蔓于。〈注〉生水中。一名轩于。《司马相如·子虚赋》庵闾轩于。又木名。《尔雅·释木》栈木,于木。〈注〉僵木也。江东呼木觡。又淳于,县名。今密州安丘县,古淳于国。又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后,以国为氏,后因去邑为于。又淳于,宣于,鲜于,多于,□于,皆复姓。又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见《魏书·官氏志》。又助语辞。《诗·召南》于沼于沚。《朱传》于,於也。《周易》《毛诗》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又《集韵》邕俱切,音纡。广大貌。《礼·檀弓》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亲者,未之有也。又《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与迂通。又《正韵》休居切,与吁通。叹辞。《诗·周南》于嗟麟兮。考证:(《礼·聘礼》贿在聘于贿)谨按本书之例礼记谓之礼,此出仪礼不当称礼,谨省上礼字。(《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两铣谓之于。)谨照原文两铣改铣间。(《尔雅·释木》栈木,于木。〈注〉僵木也。江东呼木船。)谨照原注木船改木觡。(《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仲尼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与迂通。)谨按周公至其君乎皆仲尼之言,此误於闻之上增仲尼二字,谨照原文周公上增仲尼曰三字,闻之上省仲尼二字。法于益于两于字照原文改於字。
虐虐:《申集中·虍字部》《唐韵》鱼约切《集韵》《韵会》逆约切,□音疟。《增韵》苛也。《书·汤诰》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又灾也。《书·盘庚》殷降大虐。〈传〉我殷家于天降大灾。又《说文》残也。《左传·襄十八年》陵虐神主。〈注〉数伐鲁,残民人。又《韵补》宜照切,叶去声。《毛诗》匪用为敎,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髦。又宜戟切,音逆。《史记·叙传》子羽暴虐,汉行功德。《类篇》本作□,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