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wén qián bī sǐ yīng xióng hàn成语简拼:YWQBSYXH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成语解释
一文钱可以把英雄豪杰逼死。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无法完成。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近义词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成语示例
(1)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十三回:『相公年幼,休要枉费了。有时,看这东西不难,没有时,便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成语造句
(1)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几个大字。
(2)合肥西苑中学的北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3)小超写不出成语“一文钱逼死英雄汉”,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4)小龙不会写成语“一文钱逼死英雄汉”的最后一个字。
(5)自强哥哥给景菡和龚霞讲述了“一文钱逼死英雄汉”的成语典故。
(6)去往丹凤县土门初级中学的巴士上,美宇哥哥给馥忘和欣羽讲解了『一文钱逼死英雄汉』的故事。
(7)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十三回:『相公年幼,休要枉费了。有时,看这东西不难,没有时,便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8)而且,孟兄,我手无缚鸡之力,俗话说一文钱逼死英雄汉,我也要有自己为生的手段,兼顾艺术创作的同时我也能养活自己。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十三回:『相公年幼,休要枉费了。有时,看这东西不难,没有时,便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逼死逼死:[bīsǐ] 用高压手段强迫某人致死。这个村逼死过几条人命。
英雄英雄:(1)才能勇武过人的人:英雄好汉。(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人民英雄;劳动英雄。(3)具有英雄的品质的:英雄的中国人民。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文文:wén 1、<名>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后写作『纹』。《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2、<形>华美;有文彩的。《冯谖客孟尝君》:『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3、<名>文章。《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名>文字。《游褒禅山记》:『独其文犹可识。』5、<名>非军事的,与『武』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6、<动>在身上刺花纹,叫『文身』。《庄子·逍遥遊》:『越人断发文身。』7、<名>文化;文教。《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8、<量>用于旧时的铜钱,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魏书·高崇传》:『在市铜价,八十一文得铜一斤,私造薄钱,斤馀二百。』9、<动>修饰;掩盖。《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成语有『文过饰非』。10、<名>规定、仪式。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成语有『繁文缛节』。
钱钱:qián 1、<名>钱币;货币。《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2、<形>形状像铜钱的东西。《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逼逼:bī 1、<动>接近,切近。李嘉《常州韦郎中泛舟见饯》:『逼岸随芳草。』2、<动>强迫;威胁。《孔雀东南飞》:『逼迫有父兄。』3、<形>狭窄。曹植《七启》:『人稠网密,地逼势胁。』
死死:sǐ 1、<动>死亡;失去生命。《齐桓晋文之事》:『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又] <动为动>为……而死。《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名>死去的人。《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3、<形>坏死的;失去知觉的。《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4、<形>拼死;竭尽全力的。《史记·吴太伯世家》:『越使死士挑战。』5、<动>丧失;消失。《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6、<名>通『尸』。《汉书·陈汤传》:『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
英英:yīng 1、<名>花。《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名>文采;词藻。《文心雕龙·情采》:『心求既形,英华乃赡。』3、<名>精华。《阿房宫赋》:『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4、<形>杰出;超众。《赤壁之战》:『况刘豫州至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英才] 杰出的人才。杰出的才能。[英发] 才华外露。[英风] (1)杰出人物的风貌气概。(2)美好的名声。[英华] (1)精华。(2)指俊美的神采。(3)美好的名誉。[英俊] 杰出人物。
雄雄:xióng 1、<名>公鸟。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2、<名>雄性的生物。《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形>雄健;勇武。《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4、<形>杰出的。《赤壁之战》:『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5、<名>突出的、有巨大影响力的人或事物。《赤壁赋》:『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国殇》:『魂魄毅兮为鬼雄。』[又] <名>奸雄。《谭嗣同》:『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又] <名>首领。《读孟尝君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雄父] 公鸡。[雄张] 豪横自大。[雄长] 称霸。
汉汉:hàn 1、<名>汉水。《公输》:『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2、<名>天河;银河。《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名>男子。《北齐书·魏兰根传》:『苦用此汉何为?』4、<名>朝代名。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刘邦建立的汉朝称前汉或西汉,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刘秀建立的汉朝称后汉或东汉。公元947年至公元950年刘知远建立的汉朝称后汉,为五代之一。[汉家] 指汉朝。[汉仗] 指体貌雄伟。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文文:《卯集下·文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分切,音纹。《说文》错画也。《玉篇》文章也。《释名》文者,会集衆[音zhòng]彩,以成锦绣。合集衆[音zhòng]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易·系辞》物相亲,故曰文。《周礼·天官·典丝》供其丝纩组文之物。〈注〉画绘之事,青与赤谓之文。《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又《尚书序》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说文》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古今通论》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谓文饰。又《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达文理。《史记·礼书》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太隆。又《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疏〉发举则有文谋。又《礼·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史记·乐书》礼自外作,故文。〈注〉文犹动,礼肃人貌。貌在外,故云动。又《礼·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注〉文,犹美也,善也。又《左传·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注〉有文辞也。又《前汉·酷吏传》司马安之文法。〈注〉以文法伤害人也。〈又〉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注〉言其文案整密也。又姓。《前汉·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又《史记·諡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又兽名。《山海经》放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又《集韵》文运切,音问。《论语》小人之过也,必文。《朱传》文,饰之也,去声。又眉贫切,音珉。饰也。《礼·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刘昌宗读。又《韵补》叶微匀切。《崔駰·达旨》摛以皇质,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赵之伦。齐志无忌,拟迹田文。又叶无沿切。《蔡洪棊赋》画路表界,白质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圆。
钱钱:《戌集上·金字部》《唐韵》昨先切《集韵》财仙切《正韵》才先切,□音前。《玉篇》财也。《集韵》货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其流行无不徧也。《正字通》冶铜为钱,易货也。古之为市,所有易所无,布币金刀龟贝之法穷,钱始行。周制以商通货,太公望立九府圜法,钱外圆而内孔方,轻重以铢。圜者为均通也。九府者,掌财帛之官也。正代便之。周景王铸大钱,曰宝货,肉好有轮郭,以劝农赡不足,百姓蒙其利。钱形似璧,故亦称肉好。或谓肉为边,不知钱边曰郭,肉在边之中也。汉以后,大小轻重不一,名称各殊,国家攺元必更钱,以年号为文,轮郭如旧。纪钱制者,唐张台封演有泉谱,陶岳有货泉录,宋洪遵有泉志,马端临有钱币考,彼此异同,本注不具载。又与泉同。《史记·天官书》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注〉钱古作泉字。又《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谓万选万中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钱唐县。〈注〉武林山,武林水所出。又《后汉·梁冀传》意钱之戏。《何承天·纂文》一曰诡亿,一曰射意,一曰射数,一曰持掩,即今摊钱也。《潜夫论》或以游博持掩为事。〈注〉博,博六也。掩,意钱也。《欧阳修词》堂上簸钱堂下走。又马饰。《古乐府》铁□金面青连钱。《庾信·杨柳歌》连钱障泥渡水骑。《晋书·王济传》作连乾。又绿钱,苔别名。《沈约诗》賔阶绿钱满,客位紫苔生。又《岑参诗》楡荚小於钱。《张籍诗》莲叶出水大如钱。又连钱,□鴒别名。《广韵》颈有钱文。一名钱母。又姓。晋有正阳太守钱凤。又《唐韵》即浅切《集韵》《韵会》子浅切《正韵》子践切,□音翦。《说文》铫也。古田器。《诗·周颂》庤乃钱鎛。〈传〉钱,铫也。又《集韵》在演切,音践。义同。又《字汇补》古与盏通。酒器也。《续钟鼎铭》有雀钱。考证:(《正字通》冶铜为钱,易货也。太公望立九府图法)谨照原文图法改圜法。(《诗·周颂》痔乃钱鎛。)谨照原文痔改庤。
逼逼:《酉集下·辵字部》《广韵》彼侧切《集韵》《韵会》笔力切,□音偪。《说文》近也。《广韵》迫也。《正韵》驱也。《集韵》或作偪。详人部偪字注。
死死:《辰集下·歹字部》《广韵》息姊切《集韵》《韵会》《正韵》想姊切,□斯上声。《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气穷也。《释名》死者,澌也,若冰释澌然尽也。《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关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气聚散耳。《礼·曲礼》庶人曰死。《礼·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又《周礼·天官·疾医注》少曰死,老曰终。又《山海经》有不死国,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赞》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又圆丘山有不死树。《郭璞赞》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又《山海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不死山。又《刘孟会云》祖州海岛产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又姓。自、死、独、膊,代北四姓也。见《氏族略》。又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辩》愿徼□而有待兮,泊莽莽与埜草同死。叶上至。《说文》从人作□。又□,同。
英英:《申集上·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惊切,音瑛。《尔雅·释木》华而不实者谓之英。《诗·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舜英。〈注〉英,犹华也。又木名。《尔雅·释木》权,黄英。又叶亦谓之英。《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溪丛语》《宋书·符瑞志》沈约云:英,叶也。《离骚》餐落英,言食秋菊之叶也。据《玉函方》甘菊三月上寅采叶,名曰玉英,是英亦谓之叶也。又《礼·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注〉倍□曰俊,千人曰英。《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又《博雅》美也。《晋书·荀闓传》京师语曰:洛中英英荀道明。又《尔雅·释山》再成,英。〈疏〉山形两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县,盖取此名也。又琼英,美石似玉者。《诗·齐风》尚之以琼英乎而。《水经注》《孙盛·魏春秋》曰:文帝愈增崇宫殿,取白石英及紫石英。又英英,云貌。《诗·小雅》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又《诗·小雅》二矛重英。〈注〉以羽饰矛。《鲁颂》朱英绿縢。〈疏〉盖丝纒而朱染之。又乐名。《前汉·礼乐志》帝喾作《五英》。英,华茂也。又国名。《史记·陈杞世家》臯陶之后,或封英、六。《楚世家注》英国在淮南,盖蓼国也。又姓。《通志·氏族略》英氏,以国为氏,汉有九江王英布。又於□切,音阏。《班固·西京赋》翡翠、火齐。流耀含英。县黎、垂棘,夜光在焉。又《唐韵古音》于良切,读央。《屈原·九歌》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毛诗·本音》舜英、重英、琼英、美如英,俱叶韵读央。《管子·地员篇》五色亲英,各有异章。《集韵》英,稻初生未移者,亦读央。又於庆切,音映。饰也。
雄雄:《戌集中·隹字部》(古文)赨《集韵》《韵会》□胡弓切,音熊。《说文》鸟父也。《尔雅·释鸟》鸟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诗·邶风》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又《集韵》牡也。《诗·齐风》雄狐绥绥。○按诗卫风传云:飞曰雌雄,走曰牝牡。然齐风言雄狐,狐,走类也,亦曰雄。《正字通》云:物各有雌雄,鳞介至虮蝨皆然,诗传分属兽禽,非。又《集韵》一曰武称。《左传·襄二十一年》齐庄公朝指殖绰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人物志》草之精秀者为英,鸟之将羣者为雄。张良是英,韩信是雄。又州名。《韵会》本涿郡地,周置雄州。又南雄州,百粤地南,汉置雄州,宋加南字。又《广韵》亦姓。舜友有雄陶。《集韵》亦作□。
汉汉:《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呼旰切《集韵》虚旰切《韵会》《正韵》虚汗切,□音熯。水名。《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天河也。《尔雅·释天》箕斗之间,汉津也。《史记·天官书》汉者,亦金之散气。《扬泉·物理论》汉,水之精也。《诗·大雅》倬彼云汉。又汉中,郡名,秦惠王置。《广舆记》今为汉中府。又汉口,地名。《广舆记》汉阳府,本春秋郧国地,汉属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汉阳。又州名,属成都府。《韵会》汉属广汉郡,唐置州。又半汉,形容之辞。《张衡·南都赋》天马半汉。又《辍耕录》今人谓贱丈夫为汉子。又高丽方言谓白曰汉。见《孙穆·鸡林类事》。又《集韵》他干切,音摊。太岁在申曰汭汉。亦作涒滩。又《韵补》叶诗建切,音扇。《繁钦赋》长唐虎圈,回望曼衍。盘旋岹嶢,上刺云汉。考证:(《史记·天官书》汉者,六金之散气。)谨照原文六改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