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六二五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tuī liù èr wǔ成语简拼:YTLEW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一推六二五
成语英文:deny all responsibility
成语解释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推卸责任,用于口语
近义词
一退六二五
成语造句
(1)大宝写不出成语“一推六二五”,因此期中考试仅仅考了98分。
(2)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一推六二五”几个大字。
(3)你一推六二五,那些钱我找谁要去。
(4)小花不会写成语“一推六二五”的最后一个字。
(5)晓朋叔叔给琪韪和妤桐介绍了“一推六二五”的成语故事。
(6)新邵第八中学的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推六二五”。
(7)去户县太平学校的出租车上,溢鹏大哥哥给宇晨和艳婕讲了『一推六二五』的典故。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推推:tuī 1、<动>用手推。《陈州粜米》:『你可也被人推更不轻。』2、<动>推移;移动。《谭嗣同》:『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3、<动>推求;推测。《察变》:『特据前事推未来,为变方长。』4、<动>推广。《齐桓晋文之事》:『故推恩足以保四海。』5、<动>推辞;推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6、<动>推荐;推举。《报任安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7、<动>推行;实行。《韩非子·五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8、<动>推崇;赞许。《墨池记》:『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9、<动>假装。《长亭送别》:『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推诚] 以诚意待人。[推体] 委身;以身相托。
六六:一、1、liù数目,五加一后所得。2、liù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5』。二、lù(1)六安,山名;又县名,都在安徽。(2)六合,县名,在江苏。
二二:èr(1)数目,一加一后所得。『二』和『两』用法上的分别,参看『两』。(2)两样:不二价。
五五:1、wǔ数目,四加一后所得。2、wǔ我国民族音乐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推推:《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他回切《集韵》《韵会》《正韵》通回切,□退平声。《说文》排也。《增韵》荡也,挤也。一曰进之也。《礼·月令》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左传·襄十四年》或挽之,或推之。〈注〉前牵为挽,后送为推。又移也。《诗·大雅》旱既太甚,则不可推。〈疏〉不可令之移去矣。推是远离之辞。又让所有以予人也。《史记·淮阴侯传》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后汉·光武纪》推赤心置人腹中。又却也,诿也。又《唐韵》昌锥切《集韵》《韵会》川锥切,□音□。顺迁也。《易·系辞》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又《增韵》择也,奖也,奉也。亦进之也。《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礼·儒行》上弗援,下弗推。〈注〉推犹进也。〈疏〉不为民下所荐举也。《前汉·韩信传》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注〉无善行可推举选择也。又寻绎也。《前汉·刘向传赞》有意其推本之也。〈注〉言其究极根本,深有意也。一曰穷诘也。《史记·酷吏传》天水骆璧推减。〈注〉推,直追反,谓推系之以成狱也。减一作成。
六六:《子集下·八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力竹切《正韵》卢谷切,□音陆。《说文》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玉篇》数也。《增韵》三两为六,老阴数也。又国名。《左传·文五年》楚人灭六。《史记·黥布传》布者,六人也。〈注〉索隐曰:地理志,庐江有六县。苏林曰:今为六安也。又叶录直切,音近力。《前汉·西域叙传》总统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贡,各以其职。
二二:《子集上·二字部》(古文)弍《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而至切,音樲。地数之始,即偶之两画而变之也。《易·系辞》分而为二,以象两。《左传·定四年》卫侯将会,使祝佗从。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注〉谓兼二职。《荀子·议兵篇》权出於一者强,权出於二者弱。《史记·韩信传》功无二於天下。《前汉·严助传》诏曰: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辏,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又巽二,风神名。又古货布文帝字。见《六书略》。□字上下画均齐。上画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长作二字,非。贰。□□□二。考证:(《左传·定四年》卫侯将会,使祝佗从。佗曰,若又供二招大罪也。)谨照原文供改共。招改徼。
五五:《子集上·二字部》《唐韵》《韵会》疑古切《集韵》《正韵》阮古切,□音午。《增韵》中数也。《易·系辞》天数五,地数五。《书·武成》列爵惟五。《诗·鄘风》良马五之。又格五。《后汉·梁冀传》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注〉行棊相塞谓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音chéng]五是也。至五即格不得行。又《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又十五夜曰三五。《谢灵运诗》期在三五夕。《崔曙诗》秒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又姓。汉五京。又第五,五鹿,皆复姓。崔曙《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