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ì gǔ rén dān yōu
成语注音:ㄊㄧˋ ㄍㄨˇ ㄖㄣˊ ㄉㄢ ㄧㄡ
成语简拼:TGRDY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替古人耽憂
歇后语:看三国掉眼泪成语谜语说书人落泪
成语英文:uncalled-for worries
成语解释
指不必要的忧虑。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瞎操心
近义词
替古人担忧
成语示例
(1)…坚执不从,致令丧了性命!』行者道:『老儿,莫替古人耽忧,我师父管他不死长命。老孙知道,决然是那灵感大…——明·吴承恩《西游记》
(2)…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且来宽衣服睡觉,莫替古人耽忧。』三藏滴泪道:『徒弟啊,你是一个不慈悯的!我…——明·吴承恩《西游记》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替古人耽忧”几个大字。
(2)红河县车古中学的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替古人耽忧”。
(3)瑞瑞不会写成语“替古人耽忧”的最后一个字。
(4)小宝写不出成语“替古人耽忧”,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
(5)召沣叔叔给虞琼和卉佳讲述了“替古人耽忧”的成语故事。
(6)看官,不要替古人耽忧,当年那枝箭与宋江的喉咙相去尚隔三五寸远哩,宋江死不死伤不伤,尚未可定,且看到下回,便见分晓。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且来宽衣服睡觉,莫替古人耽忧。』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古人古人:[gǔrén]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替替:tì 1、<动>废弃。屈原《九章·怀沙》:『常度未替。』2、<形>衰落;衰弱。《旧唐书·魏徵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引] 停止。皮日休《寄同年韦校书》诗:『惟有故人怜未替。』3、<动>代替。《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4、<名>通『屉』。抽屉。《南史·殷淑仪传》:『遂为通替棺,欲见,辄引替睹尸。』
古古:gǔ 1、<名>古代。《庄暴见孟子》:『今之乐犹古之乐也。』2、<形>历时长焦的;古老的。《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人人:rén 1、<名>人类。《屈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2、<名>人民;众人。《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 人人;每人。《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3、<名>别人;他们。《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人之老。』4、<名>人才;杰出的人物。《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5、<名>人品;人的品德操行。《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耽耽:dān 1、耳大下垂。《淮南了·地行训》:『夸父耽耳,在其北方。』2、乐;沉溺于欢乐。《后汉书·冯衍传》:『忽道德之珍丽兮,务富贵之乐耽。』3、爱;喜欢。李清照《打马图序》:『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4、延搁。《金史·五行志》:『先是,有童谣云:『青山转,转青山,耽误尽,少年人。』5、通『眈』。见『眈眈』
忧忧:yōu 1、<动>忧虑。《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2、<名>让人忧虑的事情。《论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愤] 忧愁愤懑。
替替:《辰集上·曰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他计切,音剃。《说文》作暜。废一偏下也。〈注〉徐铉曰:今俗作替,非是。《尔雅·释言》替,废也。〈疏〉替谓废己也。《书·旅獒》无替厥服。〈传〉无废其职。《诗·小雅》子子孙孙,勿替引之。〈传〉替,废也。又《尔雅·释诂》待也。又止也。又《尔雅·释言》灭也。又《集韵》《韵会》《正韵》□他结切,音铁。弛也。《潘岳·西征赋》随政隆替。〈注〉替,音铁。又《韵补》叶才淫切。《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而夕替。艰音勤。
古古:《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公户切《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音鼓。《尔雅·释诂》古,故也。《说文》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徐铉曰》十口所传,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诗·邶风》逝不古处。《前汉·艺文志》世正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礼·祭义》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注〉先古,谓先祖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轮已庳,则於马终古登阤也。〈注〉终古,犹言常也。又贲古,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贲古县。又姓。《广韵》周太王从邠适岐,称古公,其后氏焉。汉有古初,蜀志有广汉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又草名。《尔雅·释草》红茏古。〈注〉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又《集韵》古暮切,音顾。亦作故,义同。《刘向·九叹》兴离骚之微文兮,兾灵修之壹悟。还余车于南郢兮,复姓轨于初古。又《字汇补》溪姑切,音枯。古成氏,复姓。汉广汉太守古成云。后秦古成诜,以文章参枢密。
人人:《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仁。《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释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一人,君也。《书·吕□》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称也。《汤诰》嗟尔万方有衆[音zhòng],明听予一人诰。又二人,父母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国二邑。又官名。《周礼》有庖人,亨人,浆人,凌人之类。又枫人,老枫所化,见《朝野佥载》。又蒲人,艾人,见《岁时记》。又姓。明人杰。又左人,闻人,俱复姓。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刘向·列女颂》望色请罪,桓公嘉焉。厥后治内,立为夫人。
耽耽:《未集中·耳字部》《广韵》丁含切《集韵》《韵会》《正韵》都含切,□音酖。《说文》耳大垂也。《淮南子·地形训》夸父耽耳,在其北方。〈注〉耽耳,耳垂在肩上。又《玉篇》乐也。《书·无逸》惟耽乐之从。〈传〉过乐谓之耽。《诗·卫风》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传〉耽,乐也。又《广韵》虎视。《易·颐卦》虎视耽耽。〈注〉虎视耽耽,威而不猛,不恶而严。《前汉·叙传》六世耽耽,其欲浟浟。〈注〉师古曰:耽耽,威视之貌。又《五音集韵》徒含切,音覃。视近而志远。又《张衡·西京赋》大厦耽耽。〈注〉耽,音丹。耽耽,深邃之貌。又都感切,音黕。亦虎视。又徒感切,音禫。徐视也。
忧忧:《卯集上·心字部》《集韵》尤救切,音佑。《玉篇》心动也。◎按《说文》集韵皆训不动,惟玉篇训心动。从心从尤。似应玉篇为是。(忧)(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於求切《正韵》於尤切。本作□。今作忧。《说文》愁也。《尔雅·释诂》思也。〈疏〉忧者。愁思也。《书·洪范》六极,三曰忧。又疾也。《礼·曲礼》某有负薪之忧。〈注〉忧或为疾。又幽也。《易·乾卦》忧则违之。〈注〉谓时当幽隐也。又辱也。《易·系辞》小人道忧也。又居丧曰忧。《书·说命》王宅忧。又孕病曰忧。《晋语》文王在母不忧。又人忧则头低垂。《礼·曲礼》下于带则忧。〈注〉忧则低也。又幽忧曰癙忧。《诗·小雅》癙忧以痒。《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又姓。出《姓苑》。又《韵会》乌侯切,音讴。义同。《集韵》作□。又《集韵》《韵会》□於救切。《集韵》虑也。诗序,百姓见忧。徐邈读。又叶於希切,音衣。《易林》不见叔姫,使伯心忧。又叶衣虚切,音於。《易林》出入休居,安止无忧。《黄庭经》三神之乐由隐居,倏忽游遨无遗忧。又叶伊姚切,音妖。《三略》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又叶一笑切,音要。《诗·王风》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又《唐风》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鹄,居号切。又叶於纠切,音黝。《晋语》商之衰也,其铭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只取忧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为膏而,只离咎也。《集韵》本作□,或作懮。《说文》从心从页。页,首也。心忧则发白。又《字汇补》亦与□同。《说文》忧和之行也。引《诗》布政忧忧。后人以□愁之字从忧,遂以忧和之字从□,浸失六书之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