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
www.16system.cn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
闯进红色大门,仰望闪烁的红星。历史长河的黑暗,覆盖不了冒着血色的红光。感受它吧,让“红色”扎根在心中,指引我们一步步向前,用它最有生机的力量,走向胜利!
“他们松弛的肉已经皱褶,眼睛凸开而看不清东西,身上每一根骨头都现出来。”这是斯诺对劳苦大众的描写。统治者用尽心力去榨取百姓的民脂民膏,而不是帮助他们发展。他们如一堆盘根错节的腐草,不断腐蚀草根,拼命吸收阳光,却不知草根才能吸收营养。当共产党来到西北部,立马执行土地再分配、高利贷废除、取消苛捐杂税。他们给劳苦大众一种希望:原来我们是有方向的,我们可以努力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果然更多农民加入红军,从中培养品德、习惯、规矩。他们没有给草施加丰沃肥料,但给每一棵草该有的阳光。透过薄薄纸上的黑白插图,我仿佛再见那个年代的菀枯盈虚。图上他们不再瘦骨如柴,眼神坚定或面带笑容;军姿站立笔挺或田间辛勤劳作。从那刻开始,华夏大地便燃起了“星星之火”!
红军没有开战的有利条件——无法生产先进武器;只能生产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可他们没有放弃。是的,火星不能快速燃起大火。这促使更多“不一样”的人参加革命:他们是机师、是各种工人;在大城市甚至国外的学生,不远万里回到农村,为我们取来“火种”,当它们汇聚在一起,华夏大地就出现了“燎原烈火”!它会将一切贪生怕死,营私舞弊的人焚烧。腐草苟且偷生之处,烈火亦生生不息,红光会继续照亮这片大地,并且让新生的种子发芽!
你看啊,红星一直在照耀中国!十几年来中国不断发展,每个时代都不会缺少红星一般星星之火的力量。新中国刚成立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领导者提出独立制作“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很快便有大量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国外科学家回国。抛弃自身拥有的优越条件,怀着一腔热血隐姓埋名地悄悄制造。他们不怕中国各方面条件的苛刻,发奋图强,用较短时间突破各种尖端技术,取得让世界都为震惊的成就!这难道不是我们在传承红军精神吗?我想:“红星照耀中国”,红星不只代表红军战士,还代表着红军力量,更代表着红军精神。现在中国已走在世界前端,仍有无数青少年不忘初心、前仆后继地奋斗。他们就是新时代的“红军战士”!
走出红色大门,看着窗外正急速发展的新中国。我明白:风雪终会散尽,征途依旧漫长。灰蓝色军衣虽不在随风扬起,但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并肩前行,走向烈日苍穹下的国土与世界。总有一天,红星照耀的不仅仅是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父亲一边翻弄着他那满满的大书柜,一边哼着这首经典老歌。
父亲是一名军人,书柜里大多都是和军旅有关的书籍。我顺着父亲理书的手势看过去,发现一本红色的书在其中格外耀眼,《红星照耀中国》,我喃喃自语道,轻轻取下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几天后,最后一页纸张也落在了书轴的另一边。我的内心十分感慨,一个个和蔼可亲的红军战士形象都浮现在我的眼前。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与我年纪相仿的——“红小鬼”。他们大多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但是他们却比富人家的孩子有志气。有一个孩子才十五岁,红扑扑的脸颊,时不时吸溜着鼻涕,他经常用袖子来擦,边擦边露出天真的笑容,一副完完全全的孩童模样。可有谁想得到,他已经参军了四年!那时他十一,便扛起了保家卫国的枪杆,走过了红军的万里长征。
这些红小鬼们喜欢红军,也无限忠诚于红军。在西安府肮脏的监狱里,关押了200多名这样的孩子,他们无论受到怎样的拷问,仍然不屈不挠,忠心可鉴。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其背后有着多大的信念和执着!我情不自禁地感慨起来。就像作者所想的那样,这些中国的未来——红小鬼,看似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却早已被战争磨炼成了能征善战的红军战士了。
彭德怀这个名字,在小时候奶奶就常常在故事里讲到他。我听了故事,便认定彭德怀是个很厉害,也很严肃的大人物。可对于小时候的我,并不喜欢严肃的人。但是现在,我才知道,这位鼎鼎大名的红军战士也有和蔼可亲的一面。他十分喜欢孩子,常常有一大群孩子跟在他屁股后面转。他会与这些小鬼头们一起谈论漫画,有时他竟然也像极了一个孩子,他在长征途中击落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了背心,这让他感到孩子般的自豪。
在百姓的眼里,他更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带着士兵们多年南征北战,与他们同甘共苦,参加过数十次战役,只为了让百姓免受国民党和日本人的欺凌,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红军是咱老百姓自己的!”红军与老百姓一样,过着节俭的生活。他们会大量征收地主的税,但从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他们都是以钱换物,因为那些税的一小部分用来行军打仗,其余的都是给了百姓。百姓爱戴红军,就算是饥荒,也愿意把家中的存粮给红军吃。因为“这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中华儿女特别有志气,沿着红军曾经走过的足迹,凝结成了一颗颗耀眼的红星。
红星从一代代人的手中传过,此刻我也用双手接过了它。从此革命接班人的接力棒并交给了我们,学习红军思想,用心体会他们的初心,努力学习,增强本领,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让红星永远闪耀在中国大地上。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
_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透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活力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此刻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透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_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斯诺对革命者的描述狠狠地驳斥了国_党,他们一向对外宣扬鼓吹共产党人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强盗”。书中是这样描述毛泽东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对周恩来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建立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林彪;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透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领导者!
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
本书一经发表,就产生了了巨大的反响。它驳斥了国_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革命。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读完这本书后,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这天,它的影响力依然不曾消减。
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理解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完美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