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2022年时事热点及感悟

www.16system.cn 2022-09-26
  感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ǎnwù,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出自汉刘向《列女传·张汤母》。以下是好范文网分享的2022年时事热点及感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年时事热点及感悟

  2022年开年之际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顺利召开。“两会”制度高度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两会”代表也从广大选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提案形式,从法律法规、疫情防控、教育、财经、网络、女性权益等各方面向党中央反应民众的需求,关注度较高的提案包括:建议加快全面推进节能工作、建议加大网络暴力处罚程度、建议反家暴纳入公益诉讼、建议增加男性带薪陪产假等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青年和法律专业学生,应该高度关注“两会”进程,认真学习“两会”精神,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密切关注民生,认清大局,明辨是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两会召开让我感到我们国家正向着科技创新型强国稳步迈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我国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无论是现如今大力推进的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还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大数据健康码、疫苗接种,无一不展示着我们正在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美好的数字中国。

  2022年时事热点及感悟

  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回顾了2021年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人均GDP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2022年,我们要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022年时事热点及感悟

  疫情自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习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统筹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最关键的就是要落实,要抓细。防控疫情工作是一场全方位的工作,需要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这场疫情战。各级党组织要坚守岗位,守护好自己的区域,汇聚强大力量共同抗击疫情。

  在这段时间,我积极关注疫情发展状况,关注奋斗在前线的工作者们,这里面有太多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令人无比震撼与感动。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与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战防疫最前线,本来已经到了享福的年龄,却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不顾一切的付出;xx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张文宏,每周亲自去隔离病房查房,

  将一线岗位全部换成党员,他说:“危险时冲在前面,这是入党宣誓时说好了的,没有讨价还价。”当然,还有那些奋斗在前线的医护人员们,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可能春节都没有办法回家团聚,女生剪掉长发,脸被口罩勒出印子,上厕所困难等等。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是数不完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些为国家为人民默默的付出者,是责任最完美的呈现。

  但是在疫情期间我也看到了一些不负责任的现象,有恶意抬高物价的商贩,有不顾自己与他人安危乱跑的市民,有面对疫情怠慢处理以及做表面工作的官员等等,这些人贪图自己的私利,更是一种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唾弃他们的同时我们更要警告自己,时时刻刻都要承担起自己身上的责任!

  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我应该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首先,时刻关注疫情动态,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指示要求,遵守防疫工作的各项规定;其次,以身作则,呼吁亲朋好友减少不必要的出门,不要聚集,做好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再次,虽然长时间居家,但是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搞好室内卫生,增加室内锻炼项目,保持身心健康;最后,不能忽视了读书学习,在“学习强国”中积极了解新闻,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好书和专业书。同时,遇到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全力协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期间,我看到了一个特殊的元宵晚会,一个观众席空无一人的元宵晚会。虽然现场没有人,但是全国人民都守在电视机前,为祖国加油,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疫情快点结束。这段时间以来,我感受到了中国同胞们的齐心协力,我也相信,有这份心意在,这次的疫情一定会很快过去的!

  患难见真情,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挺过这个寒冬,迎来的一定是美好的春天。xx加油!中国加油!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