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悬甘饵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ú xuán gān ěr成语简拼:YXGE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魚懸甘餌
成语解释
鱼被钓上来是因为受了甜美的鱼饵和诱惑。比喻因贪利而丧生。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鱼悬甘饵”几个大字。
(2)开开写不出成语“鱼悬甘饵”的拼音。
(3)仁和中学校的独孤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鱼悬甘饵”。
(4)小妙不会写成语“鱼悬甘饵”的最后一个字。
(5)亦吕大哥哥给笆菀和意霏讲述了“鱼悬甘饵”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晋书·段灼传》:『臣闻鱼悬由于甘饵,勇夫死于重报。』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鱼鱼:yú(1)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大部分可供食用或制鱼胶。(2)姓。
悬悬:1、xuán(1)挂:悬空;悬灯结彩。(2)公开揭示:悬赏。(3)抬:写大字时最好把腕子悬起来。(4)无着落;没结果:悬案;悬而未决。(5)挂念:悬念;悬望。(6)凭空设想:悬拟;悬想。(7)距离远;差别大:悬隔;悬殊。2、xuán<方>危险:一个人摸黑走山路,真悬!
甘甘:gān 1、<形>味美;甜。《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名>香甜美味的食物。《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3、<形>动听。《报刘一丈书》:『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4、<副>情愿;乐意。《病梅馆记》:『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甘霖] 指久旱以后下的透雨。[甘言] 诌媚奉承的话。
饵饵:ěr 1、<名>糕饼。归有光《先妣事略》:『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2、<名>泛指食物。《聊斋志异·蛇人》:『饲以美饵,祝而纵之。』3、<名>鱼饵。杜甫《春水》:『接缕垂芳饵。』4、<名>药饵。《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5、<动>引诱。《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饵敌] 用计谋引诱敌人上当。
鱼鱼:《亥集中·鱼字部》《唐韵》语居切《集韵》《韵会》《正韵》牛居切,□御平声。《说文》本作□,水虫也。象形,与燕尾相似。〈注〉徐锴曰:下火象尾而已,非水火之火。《韵会》隷省作鱼。《易·中孚》豚鱼吉。〈注〉鱼者,虫之隐者也。《仪礼·有司彻》鱼□。〈注〉鱼无足翼。《史记·周本纪》白鱼跃入王舟中。〈注〉马融曰:鱼者介鳞之物,兵象也。又蠹鱼,亦名衣鱼,本草生,久藏衣帛及书纸中。又《诗·小雅》象弭鱼服。〈传〉鱼服,鱼皮。《陆玑疏》鱼服,鱼兽之皮也。似猪,东海有之。一名鱼狸,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纯青,今以为弓鞬步叉者也。又《唐书·车服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辽史·兴宗记》试进士於廷,赐冯立等绯衣银鱼。《金史·舆服志》亲王佩玉鱼,一品至四品佩金鱼,以下佩银鱼。又《左传·闵二年》归夫人鱼轩。〈注〉以鱼皮为饰。又马名。《尔雅·释畜》二目白,鱼。〈注〉似鱼目也。《诗·鲁颂》有驔有鱼。又地名。《左传·僖二年》齐寺人貂漏师于多鱼。又《文十六年》惟裨儵鱼,人实逐之。〈注〉鱼,鱼复县,今巴东永安县。又《晋语》夷鼓,彤鱼氏之甥也。〈注〉彤鱼,国名。又姓。《左传·成十五年》鱼石为左师。《史记·秦本纪》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修鱼氏。又与吾同。《列子·黄帝篇》姬,鱼语女。〈注〉姬读居,鱼读吾。又叶鱼羁切,音宜。《徐干·七喻》大宛之牺,三江之鱼。云鶬水鹄,禽蹯豹胎。胎音怡。又叶语鸠切,音牛。《庾阐诗》炼形去人俗,飘忽乗[音chéng]云游。暂憩扶桑阴,忽见东岳鱼。考证:(今以为弓鞬步又者也。)谨照陆玑疏原文步又改步叉。
悬悬:《卯集上·心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涓切,音泫。本作县。《说文》系也。或从心。《孟子》犹解倒悬。又叶荧绢切,音院。《张衡·西京赋》后宫不移,乐不徙悬。门卫供帐,官以物辩。
甘甘:《午集上·甘字部》《唐韵》古三切《集韵》《韵会》《正韵》沽三切,□感平声。《说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韵会》五味之一。《正韵》甜也。《书·洪范》稼穑作甘。〈传〉甘味生于百谷。《诗·卫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礼·月令》中央土,其味甘。又言之悦耳。亦曰甘。《左传·昭十一年》币重而言甘。又《诗·卫风》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传〉甘,厌也。〈疏〉谓思之不已,乃厌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饮食口,甘遂至于厌足,故云:甘,厌也。又《左传·庄九年》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注〉甘心,言欲快意戮杀之。又《易·临卦》六三甘临,无攸利。〈注〉甘者,佞邪说。媚不正之名也。又《玉篇》乐也。《淮南子·缪称训》故人之甘甘非正为跖也。〈注〉人之甘甘,犹乐乐而为之。又《淮南子·道应训》大疾则苦而不入,大徐则甘而不固。〈注〉甘,缓意也。又姓。《书·说命》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注〉甘盘,殷贤臣。又甘茂甘罗,□秦人。又《抱朴子辩问卷》子韦甘均,占□之圣也。又汉复姓有甘庄甘土甘先三氏。又地名。《书·甘誓》大战于甘。〈传〉甘,有扈郊地名。《左传·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宠於惠后。〈注〉甘昭公,王子带也,食邑於甘。又《昭十七年》陆浑子奔楚,其衆[音zhòng]奔甘鹿。〈注〉甘鹿,周地。又山名。《山海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又水名。《山海经》鹿蹄之山,甘水出焉。〈注〉按水经:甘水出南山甘谷。又州名。《五音集韵》元魏西凉州攺甘州。又《前汉·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宫。又木名。《诗·召南》蔽芾甘棠。〈传〉甘棠,杜也。〈疏〉郭璞曰:今之杜梨。《山海经》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注〉甘木即不死树。又《正韵》果名,俗作柑。《风土记》甘橘之属,滋味甘美。又《古今注》甘实形如石榴者,谓之壷甘。又草名。《博雅》陵泽,甘遂也。〈又〉美丹,甘草也。又《集韵》古暗切,音绀。土之味也。又《集韵》《韵会》《正韵》□胡甘切,音酣。《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又熟也。《庄子·徐无鬼》甘寝。○按《正韵》别作户甘切,胡、户同母。不宜分列。
饵饵:《戌集下·食字部》《集韵》《正韵》□忍止切,音耳。《玉篇》食也,餠也,餻也。《说文》粉餠也。《徐锴曰》释名,烝燥屑餠之曰餈,非也。粉米烝屑皆饵也,非餈也。《许慎曰》餈稻餠,谓炊米烂乃捣之,不为粉也。粉餈以豆为粉糁餈上也,饵则先屑米为粉,然后溲之。餈之言滋也,饵之言坚洁若玉饵也。《楚辞·招魂》粔籹蜜饵。又《礼·内则》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注〉此周礼糁食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鱼胶饵。〈注〉色如饵。又《礼·内则》捣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脄,每物与牛若一,捶反侧之,去其饵,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注〉饵,筋腱也。又啗鱼具。《庄子·外物篇》五十犗以为饵。又阴以利诱人曰饵。《前汉·贾谊传》五饵三表。又《广韵》《集韵》《韵会》仍吏切《正韵》而至切,□音二。义同。《说文》□部作□。重文从食耳声,作饵。考证:(《礼·内则》捶反侧之,去其饵,就出之。)谨照原文就出改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