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得体会
www.16system.cn阅读心得体会
说到亲子阅读大家都知道其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可往往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做到的。有时小孩并不喜欢阅读,自制力也不够,需要我们稍微强制一下,并要声情并茂的互动一下,提高他的积极性,从而使阅读变得更有趣,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渐渐地爱上阅读的。
最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随着年龄长大,孩子更喜欢看电视,对阅读的自觉性降低了,我觉得这与家长是否能坚持亲子阅读有很大关系,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在固定的时间里持之以恒地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如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孩子是不可能培养出阅读习惯的。
为了尽快的让徐诚励喜欢上阅读我每天坚持陪小的在睡觉前读书,第一本书是从他最喜欢的赛尔号开始的,大家都说这种书应该让小的少看,一点好处都没有,可是我觉得只要肯看肯读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接着慢慢的我们开始读一些少年读物,采用巧妙的引导方式如《海底两万里》从他读一段,我读一段。不过方法是因人而异,现在我家小的已经喜欢上的阅读了,每天睡前都会自觉的在床上看书半小时,自己享受阅读的乐趣了。
通过培养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带动识字量,从以前识字少之又少,到现在识字量多了好了。即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又扩大了知识面。
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的过程,真是一次愉快的情感体验,家长们请加入亲子阅读的队伍中吧!让阅读净化孩子们的灵魂,滋养孩子们的心灵,陪伴着宝贝们的茁壮成长。
阅读心得体会
阅读,是一种能给幼儿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因此越早越好。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深知阅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阅读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人们需要通过阅读与书不断对话,逐渐学习独立思考,因此阅读是学习的基础!
我的儿子特别喜欢汽车和动物,因此家中玩具大部分是汽车,给他买的书大部分也是有关汽车和动物的。他自己还是比较爱坐下来看书,看的时候特别专注;有时也会让我们给他讲解里面的内容,更喜欢和我们一起看和做有趣的习题;有时我们特意提一些书中的内容考考他,他也基本上能答得出来,一般都可以讲的差不多。为了提高儿子的学习兴趣,我们经常买些动物的画册给他临摹,也会经常带他去动物园及游乐场游玩,接触和观察动物,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尝试,每每看到儿子很开心和兴奋的样子,我们再累都会觉得很值得。为了能让儿子获得更多的知识,每次买书时都先让他自己挑选,我们再确认是否合适,主要挑选了一些《经典故事》、《唐诗儿童读本》、《儿童绘画本》等书刊,同时也购买一些漫画书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发现儿子都挺喜欢的,经常会拿来翻看。这些书不仅给他带来了乐趣,还开发了智力和增强了记忆力,阅读让我的孩子各方面有了提高,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阅读的魅力所在!
在亲子阅读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贵在坚持。在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买各种图书,心情好的时候大人还能陪着他阅读,但却很难坚持!有时儿子拿着他的书要求我讲故事时,身心疲惫的我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脱,那时儿子总是悻悻地独自拿着书茫然地翻阅,想想挺对不住他的。我们家长每日要为工作奔波劳累,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予我们的孩子,事实上这也不会剥夺我们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要陪着他阅读15至30分钟就已经足够了,所以,多些时间给孩子,少些时间给电脑和电视是我们家长应该努力做到的!
亲子阅读给了我不小的惊喜:我发现儿子的语言上有了很快的提高。在家里,总能说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记得有一次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时,电视转为广告,奶奶就说:“电视说放完了,没有了。”儿子说:“谁说的?”奶奶说:“电视说的。”儿子立马反驳说:“电视又没有嘴巴,他怎么说啊!”让我们爆发一阵大笑。生活中这样的点点滴滴很多,增添了许多乐趣,我们为此感到欣慰,这可是他在平日的阅读中慢慢积累锻炼起来的呀。
我希望我能坚持陪着我的儿子进行愉快的阅读,培养他一个良好并且能够得益终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心得体会
一番没有情节的几乎处于僵尸形态的自述,打动了无数青少年的心。当成长降临到霍尔顿身上时,他很痛苦,他有想过逃避,逃避中又夹带着一些尝试。最终,他选择了面对。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哪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王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王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感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象征了孩子们美好的童年,孩子们整天无忧无虑地做游戏。但“麦田”的位置不理想,在悬崖边。
时针不停地转动,飞快地把孩子们带向了成长,所以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成长的道路上必定会有迷茫,有彷徨。孩子们跑向的就是那“悬崖”下的万丈深渊,成人世界。“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霍尔顿梦想着守护住孩子们的童年。但谁都清楚,这个梦翻译成英文只是wish而非hope,是一种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梦。成长是谁都无法逃避的,但成长绝不像霍尔顿心中的那样可怕。漫漫成长路,我们会失去,也会得到,但绝不是像霍尔顿所述,只得到坏的,只失去好的。我们必然会失去童真,得到世俗。但我们也会失去无知,得到责任。
以前很多人说,塞林格等同于陶渊明,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晋陶渊明消极避世,他已是成人,却不愿面对当时社会的污浊。于是,他选择了逃避。据说美国教科书中对陶渊明的描述是“过上游生活,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代表了积极入世的一类人。陶渊明的避世,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王国维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也就是说他和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和陶渊明完全不同的是,霍尔顿在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最终选择了面对。
故事的最后霍尔顿是否真正懂得了成长的真谛,我无从得知,但我相信一定有一种力量在促使他留下。成人世界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脏乱,处在成人世界里,也会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给我们一些安慰和鼓励。我认为,塞林格真正的目的是激励美国的战后一代,让他们获得启发,进而积极入世,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由此说来,霍尔顿最后决定留下来面对成长也就顺理成章了。
就像霍尔顿最后没有逃避,生活中的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的内心也是矛盾的:一边带着某种叛逆一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时我会想,我为什么要生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又为什么没有离开世俗的勇气?我没有胆量步入社会,但又无法逃避,只能做着“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美梦,守护住下一代的童年。就像最后霍尔顿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那每一个“混账”朋友,尽管他们没有一个曾真正走进过霍尔顿的内心世界,尽管他们身上都有着霍尔顿厌恶的地方,但在霍尔顿心中他们仍然很可爱。当我们只能面对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你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对小孩子看法的改变是因为两位作家,一位是泰戈尔,另一位就是塞林格。之前看到小孩子就会心烦,在书店看书时他们会大哭大闹,在路上行走时他们会随地小便。然而当我看到故事的结尾,天上下着倾盆大雨,霍尔顿在公园长椅上静静地坐着,菲碧坐在旋转木马上,一圈又一圈地转下去……我被这画面所震撼了。
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会哭闹打扰到你,但他们是纯净的白纸;他们会因在我们看来连鸡毛蒜皮都算不上的事情大吵大闹甚至动手,但他们的出发点只是简单的达到个人的目的;偶尔他们甚至也会对同伴恶语相加,因为他们一直在模仿。虽然他们不懂得为别人考虑,但他们有一颗觉醒的心。每一颗觉醒的心都是一粒种子,等待春风雨露的浇灌呵护。有时我甚至认为小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完美的味道。小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受到我们的影响,因此,悉心呵护下一代,不要抹杀属于他们的青春痕迹。也许,当若干年后他们长大后像现在的我们一样需要面对成长时,他们不会再犹豫不决:“带上我的青春史诗,勇敢地踏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