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ū mǐ guì xīn
成语简拼:ZMGX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珠米桂薪
近义词
[同]米珠薪桂
成语示例
(1)明·归有光〈与周淀山书〉:『北地极寒,珠米桂薪,殆不能度日。』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珠米桂薪”几个大字。
(2)果果不会写成语“珠米桂薪”的最后一个字。
(3)虹虹写不出成语“珠米桂薪”,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
(4)隋大爷给超超和施施讲了“珠米桂薪”的历史故事。
(5)涌溪中学的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珠米桂薪”。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珠珠:zhū 1、<名>珍珠。《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2、<动>把珍珠看作……《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名>珠状的小颗粒。《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4、<形>珍贵;华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5、<名>优美的文辞。《文心雕龙·时序》:『茂先摇笔而散珠。』[珠斗] 北斗星。[珠晖] 月光。[珠玉] (1)珠宝玉石。(2)谈吐文雅或文辞美好。(3)容貌姣美。
米米:1、mǐ(1)稻米;大米。(2)泛指去掉壳或皮后的种子,多指可以吃的:小米;高梁米;花生米;菱角米。(3)姓。2、mǐ公制长度的主单位,一米分为一百厘米,合三市尺。旧称公尺或米突。
桂桂:1、guì(1)肉桂:桂皮。(2)木犀:金桂;桂花。(3)月桂树:桂冠。(4)桂皮树。2、guì(1)桂江,水名,在广西。(2)广西的别称。(3)姓。
薪薪:xīn <名>柴草。《卖炭翁》:『卖炭公,伐薪烧炭南山中。』成语有『曲突徙薪』。
珠珠:《午集上·玉字部》《唐韵》章俱切《集韵》钟输切《正韵》专于切,□音朱。《说文》蚌之阴精。春秋国语曰:珠以御火灾,是也。《通雅》古有辟尘珠,辟寒珠,夜光照乗[音chéng],大者径寸,或出於龙鱼异物腹中,非独出於蚌也。陆佃云: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沈怀远·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为大品,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璫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为滑珠,滑珠之次为磊砢珠,磊砢珠之次为官珠雨珠,官雨珠之次为税珠,税珠之次为葱珠。见续博物志。《书·禹贡》淮夷□珠曁鱼。《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又《博物志》江珠,琥珀别名。又《正字通》山海经滥水注:汉水多□□之鱼,状如覆铫,是生珠玉数,正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泽出青珠。左思云:青珠黄环,西国琅玕[音gān]碧珠,皆宝石名之以珠者也。又地名。《前汉·武帝纪》珠厓儋耳。〈注〉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曰珠崖。《穆天子传》天子舍于珠泽。〈注〉珠泽在越巂。《水经注》若水旁有光珠穴。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视玉珠树。〈注〉论衡云:珠树似珠,非真珠也。又连珠,文家篇名。《傅□序》连珠兴於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不指说事情,假喻达旨,合古诗劝兴之义,欲使正正如贯珠,易睹而可悦也。《沈约·注连珠表》窃寻连珠之作,始於子云,谓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也。又《韵补》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偸,东行盗珠。
米米:《未集上·米字部》《广韵》《正韵》莫礼切《集韵》《韵会》母礼切,□弥上声。《说文》粟实也。象禾实之形。〈注〉穬颗粒也。十,其稃汇开而米见也。八八,米之形。《郑康成·诗笺》米之率,粝十,□九,□八,侍御七。《周礼·地官》舍人掌米粟之出入。〈注〉九谷六米。〈疏〉九谷六米者,九谷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与小豆、小麦三者无米,故云九谷六米。又姓。唐有米嘉荣。又学名。《礼·明堂位》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又《本草》蛇牀,一名蛇米。《广东新语》薏苡,一名□米,亦曰薏珠子。又《日本土风记》倭国十二支之巳曰米。考证:(《周礼·地官》舍人掌粟米之出入。)谨照原文粟米改米粟。
桂桂:《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古惠切《集韵》《韵会》涓惠切《正韵》居胃切,□音昋。《说文》江南木,百药之长。《礼·檀弓》草木之滋,姜桂之谓也。《本草图经》桂有三种: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桂生桂阳。《尔雅·释木》梫,木桂。《苏恭云》牡桂即木桂也。《离骚经》亲申椒与菌桂。又《陶弘景·别录》单名桂者,恐或是牡桂,人多呼丹桂,正谓皮赤尔。《淮南·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又桂林,郡名。《史记·武帝纪》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又姓。《姓苑》汉末,阳城炅横四子避难,一居幽州,姓桂。
薪薪:《申集上·草字部》《唐韵》息邻切《韵会》斯人切,□音新。《说文》荛也。又柴也。《诗·齐风》析薪如之何。《礼·月令》季秋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周礼·地官·甸师注》大木曰薪。又草亦曰薪。《孟子》毁伤其薪木。《赵岐注》恐其伤我薪草树木也。又采薪亦曰薪。《前汉·□法志》罪人狱已决完,为城旦舂,满三岁为鬼薪、白粲。考证:(《礼·月令》乃代薪为炭。)谨照原文代薪改伐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