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后感
www.16system.cn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后感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是我们工作室共读的第一本书,作者是王月芬老师,她从新课程视域的角度论述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科学的作业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合上这本书,我在想:到底哪些东西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哪些帮助?
我从书中了解到,课程视域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关注“需要培养怎样的学习者?”“通过学习什么来达到这样的学习目标?”“如何判断学生学习到什么程度并进行反思调整?”等基本问题。这让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论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本质问题。
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我认为就是要求教师规划设计的作业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作业时间以及作业的差异性等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布置一些常规作业,但作业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具有科学性、趣味性,难度是否适合所有学生,时间花费需要多长时间,是否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性等问题,我们考虑的并不多,至少我没有考虑的这么全面过。
通过阅读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作业设计观有多么落后,好像从没有从宏观角度考虑过一个单元的作业应该如何由浅入深、系统科学,如何统筹全局、兼顾每个课时。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我们可以做的不仅仅只是抄抄写写这样机械式的低阶思维训练,而要思考如何才能让作业更有趣、更有效,并尽可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让完成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比如,在巩固单词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制作单词卡、图画单词卡、魔方等形式,既可以巩固单词,又可以在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练习,有趣又实用;学习完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表格、思维导图、手抄报等的形式,学习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梳理等。对话和小故事的作业我们可以让学生和家人或朋友合作表演出来制作成视频的形式等,……多样化而充满趣味性的作业自然不枯燥,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如何“减量增效”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方向。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每个人的理论高度和深度也不是一本书就能得以提高的。但阅读能扩大我们的视野、提升素养,阅读教育类专注至少能让我们的某些教育理念得以更新,会让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所突破。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后感
假期中拜读了王月芬老师编著的《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一书。随着教育内涵的发展和很多深层次问题的显现,作业的价值、作业滋生存在的问题、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都日益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作业花费了教师、学生大量时间,时导致学生学业差距的重要原因,也往往会成为学生是否喜欢一门学科、以为教师的重要原因。但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常规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很少会去深思:作业质量是否高?作业是否适合学生?作业批改方式是否有效?王老师通过研究文献,梳理了国内外数十位专家的作业思想,归纳了“作业即游戏活动”、“作业即教学巩固”、“作业即学习活动”、“作业即评价任务”等;同时结合作业研究历史脉络的分析,以及基于现实作业问题背后的原因剖析,提出了“课程视域”的概念。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更加强调的是一种科学的作业设计范式,强调“单元视角”、“目标导向”、“系统设计”、和“诊断改进”。课程视域下单元作业设计包括了单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作业差异性、作业结构和作业批分析于改进八个策略。其中需要基于课程目标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于作业目标要保持一致性,作业时间要合理,作业作业难度要适切,作业类型要多样,作业要体现纵横结构性,关注个性学习的差异性,并且需要依据作业结果反思和完善作业设计。为了让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策略于方法更易理解,王老师探讨了课程视域下作业实际策略于方法可视化。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强调作业设计要将宏观理念、中观流程于工具和微观问题相结合进行系统思考,通过作业设计前的“设计流程图”、作业设计中的“属性分析表”、作业设计后的“反思评价表”等工具,引导教师设计作业的基本思路,促进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不断反思,从而保障作业设计的质量。
教学着重体现了教师“教”的科学与艺术,而作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需求。作业设计和作业实施的质量,时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也时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后感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积极思考、不断进取的学习者。双减之下,如何提质减量是老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改变老师们固有的作业观,赋予作业新的生命力,只有通过理论学习!
本学期,语文组的全体教师一同拜读了王月芬博士的《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该书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视角,着重围绕作业设计与实施思想有着怎样的历史发展脉络、树立怎样的作业观、如何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如何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如何实现“教学—作业—评价”的系统设计等方面展开。
一个人的想法是有限的,而一群人思想的碰撞总有令人欣喜的收获。5月5日下午,语文组教师就本书开展了读书分享会。在会上,老师们从自身的阅读收获,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对书中的观点及要点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