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义之星》观后心得体会

www.16system.cn 2022-08-12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好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正义之星》观后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

  《正义之星》观后心得体会


  有这样一群人,国徽悬在头上,法徽别在胸前,法袍穿在身上,法槌放在手边。长期以来,人民法院队伍不断涌现出这样的一大批模范--人民法官。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公平正义,忠诚履职,担当实干,以崇高的法治信仰,深厚的为民情怀,忘我的拼搏奉献,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其中,广州中院的陈海仪、杭州中院的陈辽敏、济南市莱芜区法院的亓民川就是成千上万在自身岗位默默耕耘法官的缩影。正是这些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法官,才谱写了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感人诗篇、推进了中国的法治进程。

  《正义之星》第四集主要讲述陈海仪、陈辽敏、亓民川三位优秀法官代表的感人故事:陈海仪在从事少年审判工作中当好了未成年人的“法官妈妈”;陈辽敏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让纠纷化解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亓民川用自己的青春扎根基层办案27载。剧情虽然短,但每分每秒都是他们常年累月的积淀,饱含了他们对人民的深情、对法律的崇尚、对职业的敬仰。他们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调解矛盾、化解纠纷,以真情排民忧、解民难,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构筑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践行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

  通过观看《正义之星》,我们不仅仅聆听了榜样的故事,更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法官,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立足于本职岗位,从每一个案件做起,开好每一个庭,写好每一份裁判文书,办好每一个案子。我们也许不一定会获得陈海仪、陈辽敏、亓民川法官那样令人尊崇的模范称号,但我们仍要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根”与“魂”,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存在的困难,用真情、真心投入到司法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主动在本职岗位上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勇于面对新形势下各种艰难险阻,创新思路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拧成一股绳、卯足一股劲,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兑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作为。让我们以模范为榜样,用忠诚、干净、担当守卫中国法治阵地最前线的稳定与和谐,为天平增辉、为国徽添彩!

  《正义之星》观后心得体会

  按照院里要求,我积极观看了10月1-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天网》栏目联合制作的系列节目《正义之星》,看完节目我颇有感触。

  就像《正义之星》中姜xx所说:“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关心人、帮助人、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一直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邹碧华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我很同意她的观点,法治中国走进现实,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法治,是否会成为人们的共识、是否会成为人们的信念和准则。而要实现这一切,法律人的身体力行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耐心倾听、真心关怀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应在案件审理中全力倾注司法人文关怀理念,积极推动家事纠纷多元化解,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法治的温暖,既要解开当事人的“法结”,更要解开“心结”。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合理运用新媒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已成为时代主流,让纠纷化解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在节目中,为了方便群众,陈辽敏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网上法庭的成立,构建全流程线上审判系统。她将高效便捷、公正专业的司法服务送到了千家万户,送到了人民群众身边,成为了我们法院干警很好。

  作为一名法院干警,我要怀敬畏之心,保证清正廉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政法干警,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为建设智慧法院添砖加瓦,不负时代,不负自己!

  《正义之星》观后心得体会

  国庆假期期间,我于家中观看了由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新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联合拍摄的专题片《正义之星》,该专题片共分为《坚守信仰》、《服务大局》、《创新发展》、《司法为民》、《扎根基层》等六集,聚焦了邹碧华、周春梅等18位模范法官的先进事迹,讲述了人民法官这一职业为守护司法公正所付出的血汗。

  我们深知,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对人民法院的期待也越来越高,面对社会矛盾易发、多发、高发,审判执行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的局面,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一名合格的法院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正是这些模范法官的先进事迹,给了我启发和答案:

  一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真正做到信念坚定、人民至上。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是党和人民的“刀把子”,必须确保时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如“春梅纵是侠骨香,不受尘埃半点侵”拥有女侠梦的周春梅,用11年的坚守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赵鑫,从右手大部分功能丧失的残疾人成长到一名人民法院的法官再到优秀法官、自强模范的王小莉,让我们看到了作为法官对党的信仰、对人民的信仰,他们用毕生精力捍卫公平正义,守护司法底线,用时刻向上的姿态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的法治脊梁。

  二是要履职尽责敢担当,真正做到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当前,法院工作案多人少,任务异常繁重,疑难繁杂案件不断增多,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我们发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就如用温情化解家事纠纷的“双语法官”的吕仙华,背篼背着国徽和卷宗,翻山越岭走村入户的郭兴利,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和谐、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的彭鑫亮。他们选择了农村,坚持了一份农民的厚道、淳朴、善良,选择了法律,坚守了一份法律人的公正、廉洁、为民,他们是接地气的法官,把自己深深地融入到了百姓的心里,让农村群众知法、懂法、用法,依靠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展现了法院人的司法担当。

  三是要不忘初心守良知,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司法不公,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干警缺乏应有的职业良知。”作为法院人,应当不断加强传统文化学习,从历史长河中,如魏征、包拯、海瑞、于成龙等刚正不阿、秉公执法的人物故事中陶冶道德情操,努力提升执法办案能力,深入了解民情和民生问题,让司法裁判因融入人文关怀而变得有“温度”,让人民群众真正从法院人身上看到公平正义的希望,从而提升司法公信力,使人民群众能做到真正敬畏法律、尊重法律。就如专题片中从零开始??创建我国第一个环保法庭的罗光黔,连续端坐18天,每天庭审8小时的范红海;用法律的剑戟、荡平黑恶势力、涤清社会风气的杨军,在不失法律威严的同时,彰显司法“温度”,真正地庇护人民的利益。

  四是要遵章守纪懂规矩,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我们法院人无论是日常工作、生活,还是参加社会活动,都要知规矩、懂规矩、守规矩,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从这方面来说,讲规矩扎牢的是“紧箍咒”,撑起的是“保护伞”,构筑的是“安全带”。专题片中这些优秀的法官代表身上都具备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坚守纪律底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心中高悬法律明镜,手中紧握纪律戒尺,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而正是这样的习惯,才让他们在工作生活中能够以正义之光抵御邪恶力量的腐蚀侵蚀,才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良好形象。

  心中有正义,足下有力量。作为新时期的法院人,缺什么都不能缺信仰,丢什么都不能丢信念。我们应当从这些模范法官身上汲取成功经验,以今年以来开展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和动力,把“讲政治、敢担当、守良知、懂规矩”作为人生信条,全力维护法律权威,大力提升司法公信,大力弘扬公平正义,努力做一名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的合格的法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