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 发言稿 >

生活垃圾的分类你知多少?又该怎么做

www.16system.cn 2021-12-1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仍将呈上升趋势,垃圾处理需求日益迫切。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希望大家喜欢!

  【生活垃圾分类】一

  它垃圾桶,废电池专用垃圾桶……随手一抓一大把。可是,政府这样做是为什么呢?还不是为了提高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但是——真正这样做起来的又有几人?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想把刚喝完的牛奶壳,丢进垃圾桶。可这时,却遭到了母亲的阻止。“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变废为宝。”母亲一脸严肃,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牛奶壳是可回收垃圾,工厂经过加工处理,把”他”变成一样新的东西,赋予“他”新的生命。知道吗?你平常扔的,许多都是宝贝!”我有点不服气,心想:丢个垃圾而已,那么麻烦干什么,不过又好像有道理!于是问:“果皮果核也有用吗?”“当然!”母亲不假思索,立刻回答道,“虽然它们是厨房垃圾,但是,它们腐烂后,会化为养料,滋润土地,也可以称得上是有机化肥呢!”“哦,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迫不及待想找到方法。“你注意到了吗?马路上,大街上,有许多标着“可回收”的绿色垃圾桶,可回收垃圾的家都在哪儿!”母亲边笑边说,仿佛看到了未来人人注重垃圾分类的希望。我又问:“那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又是不可回收垃圾?”母亲极其有耐心的说:“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铁制品、塑料制品、橡胶等都是可回收垃圾。像砖头、瓦砾、卫生间废纸等是不可回收垃圾。 自从那次后,我对母亲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是那次后,我才注意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最后,呼吁大家“垃圾变为宝,绿化环境好”“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生活垃圾分类】二

  我是二年级的一个小姑娘,对垃圾分类意识可强了,现在都成了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眼中的垃圾分类“小保姆”了。 上幼儿园时,老师就已经对我们的垃圾分类进行了教育,当时对垃圾的分类充满了好奇,也从那刻起,我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所以平时我都不随地乱扔垃圾在地上。会对外婆把大量的菜叶、纸巾、花生壳等装入同一个袋子扔出去提出小抗议,“外婆,外婆,垃圾要分类,垃圾要分类的”,妈妈听到了,总会说我是垃圾分类的“小保姆”。 读一年级了,记得有一次,老师组织我们参加中海社区里“小义工”活动,我们拎着大垃圾袋向小区走去,发现有好多人都不注意环境卫生,地上都有不同的垃圾散落在那里。于是,我们绕着小区走了好几圈,真是累得满头大汗啊!活动结束后,将收集到的垃圾进行了分类,老师还特意叫我来跟同学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同学们听得一愣一愣的,都张大嘴巴叽叽喳喳地说:“垃圾分类还有这么多学问的!”“原来碎玻璃片、塑料衣架都是可回收垃圾!”“垃圾还可分四类: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李老师在一旁悄悄为我竖起大拇指,好像在说这个垃圾分类“小保姆”真牛!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要让周围的人们都能做好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垃圾分类,是一种文明进步。我会继续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做好这个“小保姆”!

  【生活垃圾分类】三

  今年暑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一个有关于垃圾分类,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的作业。

  平时在学校里,在家里,在马路边。都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语。所以多多少少我对垃圾分类还是有一点了解的。不过什么是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呢?我还真不知道为此我和妈妈特地上网查了查。原来生活垃圾三化四分是指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做入分类处理。这下我明白啦。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我知道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和影响,也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对我们的身体也会造成了不小的危害,以前我都不知道原来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如此大的影响,现在我知道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从美个家庭做起。平时注意垃圾分类。相互宣传有关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的知识,告诉他们这样做好处。让大家知道垃圾给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的危害。我相信大家都会很愿意这样做的。

  想到这我对妈妈说,那我们去我们的邻居家问一下他们家有没有进行很好的生活垃圾分类吧,如果没有的话,让我们跟他们说一下,告诉他们垃圾分类的好处好不好?妈妈说可以呀,这个主意好!于是我和妈妈从网上。整理了一些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图片和有关垃圾分类三化四分的一些好处介绍进行了下载复印。我和妈妈拿着这些东西就往邻居家去!就这样,半天的时间过去了,我和妈妈累得气喘吁吁的跑了十几家人家。我和妈妈把我们整理的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图册拿给他们看,并和他们说了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好处。他们听了都连连点头说好,其中有两个人家主动愿意和我们一起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呢!虽然挺累的,可是我们都可开心了!

  如果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做一个小小的垃圾分类宣传员。我们的环境会更加美丽的!空气会更加清晰,蓝天更蓝,白云更白。让我们大家一起为我们的垃圾分类尽一份力吧!

  【生活垃圾分类】四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开启了生活垃圾分类 “强制时代”。按照总体部署,继上海之后,全国另外45座城市也将跟进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实行生活垃圾全程管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进垃圾分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它还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事实上,不仅北上广,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发展越快垃圾越多,垃圾堆正像日益逼近的高墙把城市空间越挤越窄,所以从源头减量入手,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已是不得不为、刻不容缓。

  早在几十年前,德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的持久战。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磨合,目前有些做法已经比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993年,原建设部出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我国多次制定相关垃圾分类规则,陆续推进实施也已有20多年历史,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十分缓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垃圾分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做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明确规定。上海在立法方面走在了前边,填补了空白,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然而,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最近每个早晨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因为懒得丢垃圾,所以尽量不生产垃圾,所以少吃……”近来,很多段子道出了人们被垃圾分类“整疯”了的情绪。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生活垃圾分类要取得明显成效,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包容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引导。长远来看,垃圾分类将会日渐深入人心,成为顺水推舟的事。

  主动走向现代文明,需要克服一点成长中的不便,甚至痛苦。从“一扔了之”到像整理自家衣柜一样打理垃圾,便与不便之间无疑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垃圾分类一小步、人民文明一大步,为了山更青水更绿城市更美好,我们值得费点力。遇到麻烦调侃几句,无关大碍,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得明白一个道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需要我们自己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

  一屋不洁何以洁天下。管好自家的垃圾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进发的路途当中的一个必经节点。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看似很小很细很具体,却是对社会精细化治理能力的一场实质性演练,需要各方治理力量的协调配合。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作一次实质性测量。我们应该以足够的自信和投入,完成这场“测验”。

  【生活垃圾分类】五

  继上海出台法规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后,北京也要推动垃圾分类立法,但垃圾分类标准与上海并不完全一致。近日,垃圾分类相关话题在网上持续引起热议。网民对垃圾分类普遍表示支持,但在具体执行中引发的讨论,也值得关注。

  垃圾分类政策好不好,十个人里可能有九个人会竖起大拇指。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还在于是否在推行上动了真格,是否让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的紧迫感,是否都认识到了这项举措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是否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全国46个重点城市将在20xx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认真梳理舆情,回应群众关切,也是目前这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垃圾分类动真格值得点赞,但不能忽视执行过程中造成的生活困扰。比如,有的地方推广扫码扔垃圾,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个人隐私与公共事务之间的越界;有的小区投放时间限制太死,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无法按时按点倾倒垃圾;更不用提不同城市垃圾分类标准不一,好不容易养成的意识到了另一个地方需要从头再来……这些现象都说明,垃圾分类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较真碰硬,关键还得循序渐进。从“你是什么垃圾”的网络段子,到“吃饭10分钟,分类半小时”的日常吐槽,再到“干湿垃圾”的品类之争,可见垃圾分类是一场从理念到行动的全方位变革,需要付出相当的认知、沟通和执行成本。分摊垃圾分类的制度成本,只依赖志愿者短时间的提醒远远不够,单靠强制手段集中推行也不现实。让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更加广泛,才能更有效果。比如,厂家可以在商品包装上添加垃圾分类建议;再比如,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浸润到教育当中等等。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施行,都需要一个臻于完善的过程。重点在于,如何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减少群众的困扰、降低转型的成本。20xx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地铁开始实行安检,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城市地铁道路上进行安检。10多年过去,从奥运会的特事特办到变成常态保留,地铁安检已经成为北京百姓的日常。如今不断改善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北京地铁安检,用十年检出116万违禁品的成绩,为民众树起一条安全保障线,更培养出了坐地铁配合安检的日常习惯。可见,任何政策的推行都需要规范和完善,任何习惯的养成都要靠自发和自觉。

  说到底,垃圾分类不只是一个文明意识的问题,也是一个基层治理的命题,既需要细密周全的考虑,也需要灵活人性的执行。从上海到全国各地,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掌声也有怨言。比起简单的通知和要求,规范标准统一、更多主体参与才能营造出可持续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