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在宁德》心得体会

www.16system.cn 2021-10-03
  体会是指读书、实践后写的感觉文字。语言类阅读心得与数学笔记相似的体验是将学习的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反省学习内容并记录的文字,类似于经验总结。好范文网为大家整理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在宁德》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在宁德》心得体会

  在这片绿荫浓厚的日子里,走过96年辉煌历史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自己的生日。再过几个月,党的第十九届代表大会也将举行。

  一年前庆祝七一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全党面对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保持对人民的赤子心,一切都要前进,不要忘记走的路,走更远,走更辉煌的未来,不要忘记走的过去,不要忘记为什么要出发。

  3800万福建省的孩子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强烈的声音,想起当时在福建工作的日夜,感觉很深。

  想起过去,岁月浓厚。在福建这片充满激情的热土上,习近平同志抱着赤子之心,探索奋斗了17年半,在改革、开放、发展、党建等一系列重大领域,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一、他对老百姓的感情最深

  鼓励精图治,愤怒图强,以中国繁荣昌盛为自己的任务,在短时间内摆脱贫困全国,在短时间内使中国站在发达国家的森林里,是更加紧迫、更加切实的思想和行动。

  -习近平《脱贫跋》

  1988年6月,34岁的习近平就任宁德地委书记,成为当时宁德地委班中最年轻的人。

  上世纪80年代末,宁德基础设施极弱,没电,没路,没钱。到福州开车需要8小时,通过的飞阮岭有36个弯曲。外商投资,电话,二问路,三问项目,四问居住。干部大众思想老化,需要的东西很多,怨天尤人也很多。这么年轻的干部来到这样艰苦的地方工作,大家热情欢迎,期待他带来新的思想、新的发展,担心他太年轻,扛不住。当时宁德干部中也有这样想的。

  时间很快改变了一些人的意见。之后,我和同志们说话,学习书记就像大树,植根福建省东,成为我们的主心骨,为我们遮风挡雨,不断输送氧气,给生命带来活力和活力。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时任宁德地区行署专家陈增光说。

  1992年出版的《脱贫攻坚》是习近平宁德两年艰苦工作生涯的全面写照。书中收录的《水滴穿石的启示》中,习近平以水滴穿石的自然景观来比喻经济落后地区的贫困消除过程。他在文末写道:我尊重水滴穿过石头的景观,真的尊重前仆的继承人,甘于牺牲整体成功的完美人格,尊重胸部有宏图,坚定,坚定,坚定,坚定,坚持到死。

  黄褐色封面的脱贫看起来素。全书12万字,收录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的29篇演讲和文章,围绕福建省东地区加快发展、脱贫致富的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广泛涉及福建省东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建设等内容。

  陈增光说,收到福州市委寄来的两本摆脱贫困后,他反复研究说:这本书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在困难地区扎根,带领大众摆脱贫困的坚定理想信念,一遍又一遍

  记住政府前面的人民这个词只有心里装着大众,为人民做事,才能得到大众的真心支持职务的高低,都是人民的仆人,必须把大众的冷温安危放在心里……福建,曾经和习近平工作过的干部说过,人民这个词是习近平说次数最多、频率最密集、场合最多的词语。

  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党员干部,特别是负有一定领导责任的同志,应该和焦裕禄同志进行比较,经常考虑自己是否为人民服务。

  1990年7月15日,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文思萦系,立即填写了《念奴娇追焦裕禄》一文。

  灵魂飞了万里,希望回来,这水在这里。人们谁不喜欢官员?把眼泪焦在桐雨里。生也是沙丘,死也是沙丘,父亲生死系。暮雪朝霜,不改变英雄的意志!依然月亮如昔,思君夜,肝胆如洗。路漫漫其修远,两袖清风来。为了官员,给一方带来利益,做了平生意。绿色的我滴下来,它会变成千公顷的澄碧。

  焦裕禄的宗旨意识、公仆感情和奋斗精神,敬仰习近平。如何成为焦裕禄式县委书记?习近平认为心有党,心有民,心有责任,心有戒备。

  习近平的民情,让周围的人深深感动。

  我觉得他对平民的感情最深,我从心里敬佩他。我认为福建省东有这样好的领导人,一定有希望。任宁德地委常务委员、统战部长姚智梅在回忆和习近平共事的两年时间时说。在她看来,习近平总是想办法去基层,了解人们想要的东西,吸收大众的智慧和力量,大众在他心中有最重要的分量,基层是他去最多的地方。

  1988年6月,宁德上任后,习近平进入基层。

  第一个月,习近平轻型车很简单,只有两三个人去乡下调查。第二个月,习近平还在调查,基本上是两天一个县,每个县的主要乡镇、村庄都要走路。不到三个月,习近平就在福建省东部九个县环游,然后跑了大部分乡镇。

  时任宁德地委政研室副主任李金轩回忆说:只要不开会,一点时间,学习书记就去乡下,一年半的时间在乡下。李轩金多次跟随习近平深入基层调查。他说习近平总是记得老百姓吃得不好,住得不暖和,每个村子都要进村去老百姓家实地看。当时,政治研究室的同志总结了习近平到福建省东后,不知道盖了多少盖子,盖了多少桌子,盖了多少盖子。

  习近平第一次去屏南调查时,当地人拿出艾叶蛋邀请他——用艾草煮的热汤,冲进散落的生蛋里,加糖搅拌,是当地邀请贵客的最高礼仪。工作人员担心习近平喝不惯,急忙阻止。习近平摆手说:不喝的话,老百姓觉得你是官员,和老百姓有距离。他什么也没说就拿起碗喝了艾叶蛋,平民很高兴,很快就和他结婚了。

  为了尽快摆脱福建省东大众的贫困,习近平同志以安静亲民的身影深入大众,开展调查,探索思考,倡导并提出了许多有远见的工作构想和对策。陈增光说。

  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支撑着炎热的日子,徒步到不通道的省定特困乡寿宁县下党乡现场工作,当时的工作场所在廊桥旁边的土屋里,午休的饮食安排在廊桥上。参加调查的时候,寿宁县委常务委员、常务副县长连德仁在日记中写道:这一天,乘车5小时,步行4小时半,会议采访贫困2小时,风尘、汗水、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他再次来到下一个党,协调解决了下一个党的建设发展问题。

  下党乡的徒步调查是他提倡的现场办公下基层的起点,然后逐渐建立以访问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方针政策下基层为主要内容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

  习书记在下基层时,特别重视发现好的典型,希望通过树的典型,以典型的引路,在更多的地方发展。李金熙说:习书记常说,地委工作大部分涉及到农村,没有典型的,无法说服基层。

  1990年1月,来到宁德地委工作会议的同志,每个人都收到了一本名为滴水集的书。在这本近400页的册子中,共有72篇文章,收集整理了当时宁德地区各领域的典型经验例子。

  李金轩是当时滴水集的主要作者之一。他回忆说,1989年底,习近平带头准备了这次会议的典型资料,说:这两三年的工作要典型、进步、发展。

  准备小组经过43天的调查,走遍福建省东各县,最终整理了资料。小册子编好了,习近平看完之后,建议取一个滴水穿石的意思,把这个小册子的名字定为滴水集,还要亲自做好序列。

  后来,这本《滴水集》中具体详细的做法、例子,成为各地学习普及的良好典型。例如,古田县瑞岩小学校长苏玉桂适应山区艰苦工作环境,推进创新探索教育方法的典型经验后,原教育不是拔尖的古田县,第二年升学指标排在全地区第一位。

  1989年2月25日,《福建日报》头版《山鸡飞凤凰台》报道称,宁德农民向地委干部汇报的新鲜事物。

  福安市坦洋村长刘少如率先开办福安市第一家村集团企业,带领全村茶叶致富。习近平在平洋村调查中评价刘少如:官员不大,但敢于负责,站在改革的领导地位,带领大家致富并不容易。

  习近平亲自邀请包括刘少如在内的八位基层农民代表前往行署会议厅向地直机关副科以上干部汇报,用一村一户、一人一变,讲述了十年来改革政策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转变。

  深入基层调查,倾听大众的声音,吸收各方面的智慧,加强习近平带领干部大众加快改革开放,致力于摆脱贫困的决心。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磨练人的意志,越能锻炼人的能力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和长期目标的实际工作,不需要寂寞,不需要奢望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步地脚印的实际工作精神,不需要新官员就任不需要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坚持不懈,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他调任福州时,人民日报报道说福建省东脱离贫困线。他得知后,我也相信亿千百万人,都是从一起开始的,福建省东跨越了这条贫困线,如果能继续卧床不起的工资尝到勇气的话,志向就会变得更坚强,奋斗不断,就能完全摆脱贫困。

  脱贫攻坚,让百姓生活好起来,是习近平同志工作的重心。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钟雷兴回忆说:习近平同志把平民的事当作最大的事,总是想办法解决大众的困难。

  当时,大众必须访问宁德地委局。上世纪80年代末,福建省东交通不便,道路不好,摇晃,一天也到不了。钟雷兴说: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同志根据原来的大众制度做法,改变想法,改变工作方式,改变访问。

  我们的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还要对大众负责,为人民负责。以前的县官还在鼓励人们申冤,但我们整天忙于会议,很少积极抓住这样的事情。1988年12月20日,习近平率先到霞浦县接待大众,在当天的总结会上说。本次访问也揭示了宁德地县乡三级领导下基层接待大众访问日历的第一页。

  1989年3月30日,天空下着细雨,雨水给早春霞浦增添了几分凉意。这一天霞浦县的访问日。

  一大早,霞浦县委党校门口就聚集了很多访问者。得知地委领导要来接盘,很多人早就赶到这里了。

  我要找地委书记。在人群中,一位访问者大声说。

  访问开始时,这位访问者奔向习近平。习近平热情接待他,耐心地问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习书记这么亲和。起初,有些不安的人放下了心,说了自己的困难1510和习书记。原来,他是霞浦乡一个学区的教师,家里情况特殊,老母亲一个人留在城里,体弱多病,年纪大了。

  我不能放心老母亲,想回城里照顾她,尽孝。他说。

  习近平认真听取他的记述,详细了解情况,对照相关政策,明确表示可以回城,考虑今年暑假解决。

  这件事习近平一直挂在心上。不久,他跟踪了有关部门了解这件事的进展,知道事情没有执行的时候,一直温和的习近平看起来很认真。

  习近平批评有关人员说:这个问题符合有关政策,没有违反原则。你们为大众设身处地考虑,遇到这种情况,为什么让孩子回城里照顾老母亲?要求有关部门一定要回答。

  习书记心里有大众,决不是喊口号。时任福州市委副书记方庆云回忆说,习书记爱民生,总是把大众的痛苦、大众的困难放在心里,总是带着四组干部去基层访问大众,竭尽全力解决大众的困难。

  对此,福州市委常务委员会、组织部长王文贵深有感触。习书记就任福州的第二天。

就下基层调研,了解群众想什么、有什么困难,这让我们印象深刻。当时我就感到,福州要有大变化了。”

  在福州,习近平大力倡导“马上就办”,推行“四个万家”,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困难。

  1991年3月,习近平登上低矮逼仄的连家船,实地察看船民的生活,登岸之后,立即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船民搬迁上岸问题。十个月后,104户船民家庭结束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生活,搬进了台江区红星新村的新居。

  自1990年起,在习近平推动下,福州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为城乡人民办20件实事,办事项目通过新闻媒介向全市公布,项目的最终确定采用人民群众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年终公布项目完成情况,并让群众投票评选完成最满意的项目。

  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广厦工程”“造福工程”,改善百姓居住条件。2000年7月,已担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接近40摄氏度高温的正午,走进拥挤闷热的福州苍霞社区棚屋区,与各级干部一起亲身体验群众疾苦。在他的推动下,2001年5月1日,回迁安置的所有楼房就全部竣工。

  “习书记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首位。”时任福州市委办副主任赵汝棋说。

  赵汝棋当年曾在市委政研室工作过,政研室的工作主要是起草文件讲话、开展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长时间都俯首案前。有一次,习近平对赵汝棋说:“你们不能把眼光只放在政策研究上,要把眼光放到人民群众中去。”

  赵汝棋说,后来政研室根据习近平的这个想法,将20多名工作人员分成几个小组,分别下基层调研,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梳理后形成短平快的“一事一报”刊发在《福州调研》上。

  习近平对“一事一报”非常重视。赵汝棋说,习书记基本上对所有的“一事一报”都要看,大部分都有明确的批示,比较详细的批示占到其中的三分之一。有的他认为还不够深入的,会批示再深入调研。

  习近平交代身边的工作人员:“凡是群众来信,一律都要交给我过目。”并提议把信访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还要求自己无条件做到四个“亲自”,即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批阅、亲自查办。

  根据1993年福州市委督查科的资料,习近平任职福州市委书记后,批阅的群众来信函件达千余件,他对群众来信几乎每封必看,每看必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朴实亲切、饱含深情,温暖了亿万人的心,鲜明宣示了他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

  二、“从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清风”

  共产党人要承担起廉政建设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过好“两关”。第一关是自我关。自身不正,何以正人?“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第二关是“人情关”。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还是手下留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是这样,我们在一个人身上丧失原则,我们就会在千百万人心上失去信任!

  ——习近平《摆脱贫困·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闽东夏日,万木葱茏,坐落在半山腰的宁德老地委办公楼静谧庄严,院子里七棵绿树随风轻摆,树叶的沙沙作响陪伴着石砌三层办公楼。

  “沙,沙,沙,沙……”这是1988年的一个清晨,新来的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在院子里清扫落叶和垃圾。在没下乡的日子里,这是他上班前常常做的事。办公楼的卫生原来由年轻人做,习近平来了后,很自然地参与进来。在他带动下,地委的干部们也都渐渐早来上班,一块打扫卫生。习近平一边打扫卫生,一边有说有笑地与大伙聊工作聊生活。扫院子成为他与干部们沟通的一个好方式。

  李金煊回忆说,习近平特别认真,不仅扫院子,还一级级清扫通往后山的石阶,即便秋天黄叶满地也是如此。打扫完卫生,他就去一楼走廊尽头打开水,拎上自己在三楼楼梯左转第一间的办公室,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

  当年习近平的办公室加上会客室一共22平方米。一进门是会客室,墙角简易的木架上放着淡黄色搪瓷脸盆,一圈小沙发,一副简单的茶盘,一个热水瓶和两个写着“宁德地委”的白瓷杯,这就是当年习近平接待客人的全部家当。

  “习近平的工作和生活作风,简朴得出乎我们意料!”回忆往事,姚智梅说道。到任那一天,习近平和省委组织部的同志坐一辆车下来,没有搞欢迎仪式,更没有搞任何排场。地委办的同志通知地委干部说:“新书记来了,请大家到会议室开个会,见个面。”大家才知道习书记已经到了。

  第一次打交道,宁德地委领导班子就对习近平的艰苦朴素作风有了深刻的印象。

  到任后,习近平要求办公条件都不能变。办公室、宿舍不做一点翻新装修,宿舍里简简单单只放了一张床和一个写字台。他的用车和驾驶员,也是从前任手中接下的。那辆已经有十多万公里里程的上海牌老轿车,后来陪着他跑遍了闽东大地的山山水水。

  平时,他就在地委食堂里排队凭饭票打饭吃,理发也就在行署边上的一间小店理。这期间,后勤部门多次提出要给习近平开小灶,但都被他拒绝了:“这样吃饭很好,和大家一起,可以了解情况。”习近平喜欢和大家交流,打成一片。他和干部们坐在一起,聊聊天,顺便了解大家的工作生活——工作上有什么不好办的事情?下乡去了哪里?家里有没有困难?

  后来,地委办的一位同志跟习近平说,书记您别去排队了,我们给您买了端过来。他却回答说:“不用麻烦,我又不是不能做。”习近平和普通干部打的菜也差不多,一份饭菜大概一角多,一个月不到十元。很快,地委的同志们都和习近平熟络起来,也打心眼里对他又敬又爱。

  不仅严于律己,习近平对自己的家属同样从严要求。姚智梅回忆,习近平母亲齐心和妻子彭丽媛来宁德看他时,他不要公家接待,就在宿舍简单搭个炉灶,一家人自己做饭吃。大家还看到彭丽媛挎着菜篮子去行署前面的菜市场买菜,生活跟普通干部家庭一模一样。

  “从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清风。三十多岁的年纪,还是地区一把手,却能够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正人先正己,这才是共产党员的本色。”姚智梅回忆的话语中满是崇敬之情。

  打铁还需自身硬。1989年8月16日,习近平在宁德地区全区廉政公告大会上强调说:“各级领导首先做好廉洁自律,正人先正己,从我做起,当好表率,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凡是涉及自己和家属的问题,要做到不庇护、不隐瞒、不说情,用党性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准则,严格执行党纪制定的廉洁自律规定。”

  1988年底,习近平采用“拉练”的方式,到宁德的九个县开现场会。一天中午,工作队伍来到霞浦县溪南镇。午餐时,当地干部拿出了水果和高档烟酒招待客人。一看到那大约价值十元的高档烟,一向亲切待人的习近平沉下了脸。他拿起烟,跟在场的干部严肃地说:“这包烟,值老百姓多少个工分!”从溪南镇开始,后面一路上各地都不再准备烟酒。

  时任宁德地区纪委副书记张经喜回忆,在习近平的严格要求下,宁德地委风气一新。1989年工作总结报告这样提到:“目前地区几套班子成员中没有一人建私房和经商办企业,在工作中也没有乱批条子和为私人介绍承包工程谋取私利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领导成员不配专车,实行私人用车收费制度,禁绝大吃大喝,下基层一律用工作餐。大家都做到保持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防微杜渐。”

  “一身正气敢碰硬,两袖清风不染尘。”1990年6月,习近平到罗源、连江、长乐三县开展调查研究时说道,“不贪,这是对干部起码的要求,也是绝大部分干部都能做得到的,但是对党的领导干部而言,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是很不够的,还应该敢于同各种腐败现象做斗争。”

  2013年1月,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和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1988年的冬天,对于宁德的不少干部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冬天。

  “人生三大事——盖房、修墓、娶媳妇。”当时宁德地区的干部队伍受陈旧观念的影响,纷纷占地建房。根据一份当年宁德地委清房办的材料记载:至1988年底,干部建私房人数之多,占地面积之大,建房标准之高,令人触目惊心,与闽东经济贫困很不相称;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房成为诱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成为削弱干部队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到任宁德的第一轮调研中,习近平就发现了这个严重问题。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习近平决心把查处干部违法违纪占地建房问题作为惩治腐败的突破口在全区全面展开。一次会议上,针对有干部提出清房问题牵涉面太大的问题,习近平明确指出就是“要紧紧盯住四百多名处级干部”。他对张经喜说:“你们是愿意得罪两三千名的干部,还是闽东二百七十万的人民?”从他的这一提问中,张经喜刹那间领悟到这位年轻书记惩治腐败的锐气和决心,心中原有的些许犹豫顿时一扫而空。

  1988年12月30日,离新的一年到来还有两天。习近平在全区加强土地管理、整顿干部建房、查处干部建房中的违纪问题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严肃提出:这次我们对干部建房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停”“清”“理”,即从今天起先停下来,然后全面清查,再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停”即在1989年春节前全面冻结。

  “清”就是摸清底子。

  “理”就是在停、清基础上,转入查实况的攻坚阶段,不纠缠枝节。

  一声令下,建私房行为全面冻结。当天的会议之后,宁德地委雷厉风行,紧紧抓住春节前夕这个私人建房高峰期的关键节点,在全区开始清房。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干部有私房占公房问题也被纳入彻查范围。

  回忆起那段清房工作的经历,时任福鼎县纪委副书记、福鼎清房办主任的洪恒针仍激情澎湃。

  福鼎当时刚刚规划出了龙山开发区,其中的上龙山一带由于离县政府近、地盘又小,成了干部争相占地建房的“香饽饽”。洪恒针一从纪委抽调到清房办工作,接到的任务就是去拆上龙山六户人家的“门头”!所谓“门头”,其实就是房子外的院门。这六户人家,四户是处级干部,都占道几十厘米修建自己的院子。在福鼎人的习俗里,拆“门头”是要触大霉头的,谁敢拆,那可就把主人得罪大了。

  敢不敢拆?当时福鼎群众当中流传着一句歌谣:“党风正不正,关键看龙山。”

  习近平对于全区清房工作的每一阶段进展,每一次会议,每一个事项,都时时过问,一抓到底。他获知福鼎的情况后,说道:“问问这些干部,是想要受到党的纪律处分,还是国家法律的处理?”

  拆!洪恒针在丈量清楚占地多少后,坚决地拆去了六户人家的“门头”。福鼎县同时还严肃处理了2名正处级干部和13名副处级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房问题。

  清房工作迅速在全区从严公正推开,赢得百姓一片拍手叫好声,大快人心。

  当回想起习近平的这次清房工作,张经喜一口气说了五个“非常”:“态度非常坚决,决心非常坚定,力度非常大,实效非常好,群众非常拥护!”

  不仅是清房,习近平在宁德和福州都注重查处一批腐败的大案要案,特别对于严重以权谋私、严重违纪的,他强调要“敢碰硬,严肃查处,不能姑息”。张经喜说:“那段在习书记领导下开展纪委工作的经历,我们感受到的是习书记对腐败的深恶痛绝,对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炒股热”,福州的不少机关干部也心痒痒。对此,习近平强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福州的干部都不准炒股。“为什么不能呢?因为那时候很多干部所谓的买股票,其实是占着职权之便去买企业的原始股,这是干部占企业便宜!是不正之风!”时任福州市委副书记赵守箴说,这一决定得到了福州干部群众们的坚决拥护。

  “人民把权力交给了我们,怎么样才能让人民放心?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1990年2月,习近平在《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一文中这样说。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要求:“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1989年3月29日,宁德地委、行署出台《关于地委、行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主要包括12条:

  一、在职期间不准以任何名义占地营建私房。

  二、不准个人介绍基建工程。

  三、不准贪污受贿和索贿。

  四、不准违反招工、招干、招生、毕业生分配、征兵、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和人事调动的有关规定,私自安插子女、亲友,谋求特殊照顾。

  五、不准在干部的提升、晋级和调配选拔上,违反组织原则和人事干部工作程序。

  六、公务往来不收礼,不向基层单位索要各种产品、礼品,索购紧俏商品。

  七、下基层不准大吃大喝。要严格要求按接待标准办伙食,按规定缴纳伙食费。

  八、不准公车私用。如特殊情况私事要用车,要向车辆管理单位缴纳用车费。

  九、不准利用职便以任何名义参与经商办企业。

  十、不准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或奖励。

  十一、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带头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不准为违法乱纪的人和犯罪分子说情袒护、徇私枉法。

  十二、教育管理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一个多月后,1989年5月15日,《关于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的若干补充规定》出台,共5条:

  一、不准购买新的进口豪华汽车。

  二、不准修建超标准的办公楼、宿舍。

  三、领导下乡要轻车简从,不要到当地边界迎接上级领导。

  四、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除有关人员外,不要层层增加陪同人员。

  五、今后领导干部生病,各部门、单位不要用公款赠送慰问品;不以各种理由,用公款向领导赠送礼品。如有违者,财务部门不予报销,领导干部要把物品退还有关部门、单位或上交。

  1993年6月,习近平在福州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问题专门强调了五条廉政纪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不得收受以各种名义赠送的礼金、有价礼券和贵重礼品;党政机关干部不得参与炒买炒卖股票;不能利用党政机关的职能去经商办企业;党政领导和执法执纪等监督部门不能经商办企业;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能收取回扣。

  担任省长后,习近平在一次全省重点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不要让“修一条路倒一批干部”的现象发生,对搞好重点建设的防腐倡廉工作提出“约法六章”。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对清廉党风政风的形成起到长效约束作用。

  1989年1月,习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四句话:第一句话,“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是作为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第二句话,“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第三句话,“寸心不昧,万法皆明”,贪污受贿,鱼肉乡民,这是党纪国法所不容的。第四句话,“为官一场,造福一方”,当干部的宗旨就是奉献,利益问题上,“拿来主义”要不得,不能图实惠,谋私利。

  “与习书记共事的几年是我深受教育的一段经历。”时任福州市委副书记赵守箴深有感触。他说,从反腐倡廉到加强党内政治生活,习近平都强调要从严要求。

  时至今日,赵守箴仍然对自己到福州工作参加的第一次常委会记忆犹新。“习书记在会上说,我们一起工作要互相帮助,更要互相监督。每个人都要诚恳虚心地接受监督,形成风气。”赵守箴一字一句地回忆当时习近平说的话,“这两句话令我深受教育,到今天还觉得受益匪浅。”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来得民心呢?靠的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条真理。”1990年2月,习近平在《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一文里这么写道。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

  历史的经验证明,是党带领闽东人民取得了翻身解放,也只有党才能带领闽东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我们应当继续加强党的建设,突出地抓好思想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习近平《摆脱贫困·同心同德 兴民兴邦》

  在福建,习近平先后在宁德、福州担任党委一把手多年,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是他始终关注的问题,也是着力探索的问题。其中,思想建设、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是他重要的抓手。

  习近平到宁德上任,别的行李少得很,却带了几大箱书。

  到任见面会上,习近平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学习”。他说:“闽东是老区、革命根据地,我来这里工作,对我本身也是一个鼓舞,要好好向大家学习。”姚智梅说,当年谦虚好学的习近平给班子同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增光回忆说,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学习,读书学习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他特别喜欢看马克思主义原著,看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当年工作时,我经常到习近平的办公室。办公桌上,在一堆文件材料中经常能看到翻开的《邓小平文选》”。

  抓思想建设,习近平着重抓学习,高度重视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一个显著特点。

  1990年5月,在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中,习近平不无感慨地说,马列主义是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特别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武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不用马列主义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要在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增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是不可能的。

  1997年和2001年习近平分别发表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两篇学习马列主义的论文。

  “习近平外出开会和调研都带着书,休息时一有空就拿出来潜心研读,见到有新书、好书便立刻买下来读。”陈增光向记者回忆道。

  让大家记忆犹新的是习近平“夜找书店”的故事。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到寿宁县下党乡调研。下党是寿宁最边远的山乡。习近平一行从县城出发,沿崎岖山路步行2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晚饭后,他们又步行回来,到住处已是晚上10点多。大家不仅疲惫不堪,而且脚上都磨出了血泡,匆匆处理一下,都赶紧回房休息了。处理完脚上的血泡后,习近平思考着白天调研的收获,竟然毫无睡意。他问地委随行人员:“知不知道哪里有书店?”大家都回答不清楚。于是,他决定自己到街上找找。

  深夜的寿宁街头,一片寂静,空空荡荡,偶有行人经过。习近平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找到了一家书店。他很高兴,走进书店,看了又看,找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赶紧买下来,回到宾馆细细品读。

  多次陪同习近平调研的连德仁在日记中记载:每次习书记来寿宁,晚饭后必到街上逛书店,而且是认认真真看,不是简单地逛一逛就走了。

  让连德仁印象更深的是,习近平第一次到寿宁调研,就要求县里把《寿宁县志》找出来认真阅读。这还不够,他又请人找来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任寿宁知县期间写的《寿宁待志》。采用第一人称写就的《寿宁待志》,既是有地方色彩的志书,又是冯梦龙在任四年的总结。习近平边看边点头,对提倡男女平等和“无讼”理念的冯梦龙倍加赞赏。

  1988年8月10日,习近平到霞浦县调研工业。晚上,他看完《霞浦县志》,又点名要看清代李拔编撰的《福宁府志》。工作人员找到后,他高兴地说:“今晚可以轻松地过了。”

  有一次,与习近平一同调研的陈增光忍不住问道:“习书记,这么辛苦跑了一天,为什么还要加班看县志?”习近平对陈增光说:“一县之志,就是一县之史。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学县志,就是学当地的人文历史;尊重县志,就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历史记载,有正面,也有反面,可以供后人借鉴。”

  当时地委班子的成员们都被习近平这种刻苦读书的劲头所感染。“习书记爱读书、好读书,而且能从书中汲取智慧,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如今大家聊起时,都说习近平总书记有如此宽广的世界眼光,洞悉世界发展大势,历史典故信手拈来,这与他长期坚持读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不仅带头读书学习,还在多个场合语重心长地叮嘱领导干部要好学乐学,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经常给自己“加油”,不断给自己“充电”。

  海拔800多米的屏南仙山草场,地远山高,只有一条狭窄的山间小道通往外面,很少有领导干部去过。

  1989年8月底,主政宁德还不到一年的习近平打破常规,率地委、行署班子成员,各县(市)委书记及地直机关部门负责人,专门来到这里,举办一期地委学习中心组读书班。

  盛夏的仙山草场酷暑难耐,大家走得大汗淋漓。实地看到百姓肩挑手提运送农产品,亲身感受大山深处百姓的艰苦生活,干部们顿时感到肩上的责任十分沉重,上了一堂加快发展的“现场课”。

  就在这偏远的大山里,干部们平心静气、认真学习。围绕落实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就如何增强党的领导、带领闽东人民摆脱贫困,大家通过互相交流、碰撞思想,有了很大启发。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求实、求真、求深的精神,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带头学好、用好马列主义,真正掌握理论武器。”读书班小结时,习近平提醒大家,我们的工作比较繁忙,真正脱产学习的机会很少。所以,我们应当有一种雷锋的“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争分夺秒地学习。要虚心向书本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

  “在仙山草场,大家边学边思边议,对学习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全区领导干部的学习风气浓厚起来。领导班子学习中心组的理论学习自此开创了一种新形式。”回想起这段往事,李金煊不无感叹地说,习近平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习近平这样忠告地委的同事们。在大家看来,习近平要求干部注重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就是希望大家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素质,从而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1988年9月,宁德地委部署在全区开展关于生产力标准的再学习再讨论。通过认真的学习讨论,不少地方的干部,提高了认识,开拓了视野,重新分析了本地的优势和劣势,寻找落后的主要根源,调整修正了一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促进了经济工作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组织建党,重在队伍建设。

  “习书记关心大家学习工作,也关心大家的成长。”陈增光说,宁德是艰苦地区,优秀人才少,优秀青年干部更少。习近平主政宁德时,积极探索青年干部宏观管理办法,并大胆试验。

  1989年3月,宁德地委决定对地直机关新任领导实行试用制。从当年起,凡新提任的地直党、政、群机关副处级和处级领导干部,一律实行试用制,试用期为一年,期满考核依成绩决定去留。

  “习近平同志当年倡导的这一用人制度改革,在全国属于首创,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张经喜回忆道。

  张经喜说,当时闽东落后,干部思想状况不一,有的急躁冒进,有的思想贫困,这引起了习近平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在《从政杂谈》中说,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希望,他们热情高、有闯劲,但也有许多短处。在成长过程中应当扬长避短。

  他提出注意四忌:一忌急于求成。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三把火”该不该烧,什么时候烧适宜,都要从实际出发。二忌自以为是。任何盲目的“自我感觉良好”,都会对真理产生排斥心理,使我们与真知灼见隔离,与成功无缘。三忌朝令夕改。“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青年干部要不为一时议论所动,不为一时扬抑所惑,不追赶时尚,不迎合潮流。四忌眼高手低。在“做大事”上,青年干部都要有一种老实的态度,甘做最普通的事,乐于扮演拾遗补缺、跑龙套的角色。

  “育人是用人的基础,是造就和选用高素质人才的前提。习近平同志的这一用人理念一以贯之。”赵守箴说。

  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对青年干部的一番话让大家感到十分温暖:对青年干部既要热情爱护,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又要热忱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从1991年开始,本着“全面锻炼提高,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福州在年轻干部中普遍开展了岗位轮换、纵横交流、外派挂职、担任助理、压担子锻炼。

  广为闽东干部熟知的是,习近平提倡念好知、举、用、待、育的“人才经”。他说:“干部问题就跟摆棋子一样,要摆得恰当,发挥最佳效果,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他强调,闽东是一个穷地方,需要一批能吃苦、讲奉献的人去工作。对闽东干部的评估不能注重于他近期内做出多少醒目的成绩,而要注重于他是否尽心尽力去做长期性、铺垫性的工作。

  同时,习近平也提出“为官四要”,即“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

  1990年7月25日,在福州市领导干部会议上,习近平谈到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时说,有“四种人”不能用——

  一是做官期望值过高的人。做官要求一直得到满足,唯独一次得不到满足,于是就躺倒不干。

  二是善于钻营的人,专门去揣摩领导意图,精力不在工作上。

  三是“天桥把式”的人,光说不做,专摆花架子,不肯办实事,也叫作“空里客”。

  四是欺上瞒下的人。

  习近平的话掷地有声:“要你当官,不是叫你来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搞自己的‘根据地’,来当‘山大王’。在其位谋其事,谋共产党的事,谋社会主义的事,不是谋你自己一家一户的事,不是谋你小集团的利益。一个地方能不能发展,首先在于领导班子一班人,能不能形成一股正气,为人民谋利益。”

  “习书记对当官为什么、怎样当好官、选什么人当官都有自己的思考。”陈增光说,一个地方风气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人用人的导向。习近平襟怀开阔、识人善任,对干部既真诚又严格。在宁德的两年,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合适的岗位。

  干部要严管,也要保护。

  时任平潭县书记刘嘉静在开展工作时遇到了一些难题。对此,习近平还专门作了批示,鼓励刘嘉静克服困难,大胆地做好工作。过了20多年,刘嘉静回忆起总书记关爱干部的情境,仍然很激动。

  不仅重视选人用人,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打牢基础,把堡垒建在基层。针对农村中存在“少数党组织落伍了、散伙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见了”的现象,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有的村党支部,说话没有力气,农民不愿听,那一定是因为这个党支部的作用已经是日薄西山。”

  1989年1月7日,习近平就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批示,要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搞好基层组织建设,调整不适应、不协调、不健全的“三不”班子。

  为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1989年,根据宁德地委的部署,全区整顿、调整了429个农村基层党支部,评出基本不合格和不合格党员3650名,占党员总数4.4%,进一步纯洁了党的组织。“群众反映这次评议是‘雷声不大雨点大’。”说起这件事,张经喜历历在目。

  1991年起,福州市委实施党的“堡垒工程”建设纲要。两年后,一类支部从52.8%上升到86.4%,三类支部从8.37%下降到2.4%。全市162家具有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三资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还出现了外商主动向市委“讨”书记的新气象。

  “‘上头千条线,下头一根针’,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上级机关的工作就只能是自我循环式的空转,忙来忙去只是瞎忙。”这是习近平1990年6月到罗源、连江、长乐三县开展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昔日纸褙军门前,今日文明一枝花。”这是1995年4月习近平送给福州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的一副对联,借此褒扬军门社区以党建创新推动社会管理的好做法。

  习近平前后三次到军门社区调研。2014年11月,已经担任总书记的习近平第三次到军门社区调研。他特意走到“昔日纸褙军门前,今日文明一枝花”的对联前,给大家介绍当初为什么要用“褙”这个字,重温了他初来军门社区时看到的情景。

  那是1991年初,习近平第一次到军门社区调研,军门居委会党支部刚刚成立,办公条件很简陋,还是低矮的平房,与社区民房一样,墙壁上都褙着报纸。

  “当时,我们社区党支部艰苦的工作环境,对习书记触动很大。他给大家加油鼓劲,每个人都备受鼓舞。”从1972年起,军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丹就在这里工作。林丹说,后来,在社区党支部带领下,社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习近平第二次来调研时,看到这一情况很高兴,这副对联脱口而出。

  “20多年来,这副对联一直贴在我们军门社区展厅门前,这14个字激励着社区每一位工作者。”林丹说。在社区党组织带领下,党员、社区管理者、志愿者拧成一股绳,为社区管理和服务献策出力。军门社区探索出的“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已在福州全市所有社区推广。

  “大伙儿就是记住了对联上的一句话,齐心协力,创建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还获得100多项荣誉。”林丹这样向习近平汇报。习近平叮嘱她说,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天天同居民群众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这是2016年习近平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对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成为福建加强党的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奋力投身新福建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在宁德》心得体会

关切始终如一,前行充满力量。

  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生动实践,引导全省党员干部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是福建开展主题教育的一大特色。

  从5月20日起,学习时报连载采访实录《习近平在宁德》。连日来,福建省第一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单位和部分党员干部立足实际,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力求学懂弄通做实,确保取得实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豪情在八闽大地更加澎湃……

  扛起“第一责任”创新学习方式

  党员领导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当好表率、做好示范,把问题想得深一些、透一些,才能推动问题解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省纪委监委坚持把《习近平在宁德》等采访实录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教材,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党总支、党支部认真组织学习研讨,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委领导班子带头学、带头悟,主题教育刚开始,即将《习近平在宁德》等采访实录作为首期学习重点,列为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研讨专题,先学一步、深学一层。

  省检察院机关将《习近平在宁德》学习材料印发给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要求每个成员要将《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纳入主题教育集中学习重要内容。6月26日下午,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部分支部书记参观福建省革命历史博物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览;6月27日上午,按照专题学习要求,党组理论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

  创新学习方式,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活动,切实增强学习教育效果。

  6月18日起,省委宣传部结合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邀请《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的受访者王绍据作了《中国扶贫第一村脱贫记》的专题辅导讲座。王绍据同志以亲历者、身边人的视角,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带领干部群众滴水穿石、弱鸟先飞、摆脱贫困的生动实践,引起机关党员干部的热烈反响。

  6月24日下午,省科协召开《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学习辅导会,邀请省科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受访者林思翔同志结合亲身经历帮助科协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

  6月27日下午,省工商联、省畲家企业商会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交流研讨会在位于郎官巷30号的三坊七巷畲族馆举行,20余名党员通过参观博物馆、学习《习近平在宁德》与《摆脱贫困》,重温畲族人民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展望未来发展的光荣使命。

  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要传承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进一步上升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贴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在宁德》真实记录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以深入调研起步,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扶贫先扶志”“四下基层”等创新理念和工作精神,生动再现总书记立足长远的战略思维,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贴近群众的真挚情怀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境界。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副巡视员陈时儆说,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始终坚持把心贴近人民,这一为民爱民情怀,是激励我们实干为民的最大动力。我们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

  宁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榕生说:“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为解决当时福安教育上的困难,筹措1000多万元资金,用其中100多万元为福安一中建一座教学大楼,还对全县228所小学进行改造、新建。宁德历届党委、政府秉承习总书记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城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998年10月,在宁德民族中学建校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曾为学校亲笔题词“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人才”。宁德民族中学校长林国清说:“学习《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学校全体师生备受鼓舞,我们定会不忘初心,全力以赴,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发展更高质量的民族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

  省第四地质大队从1971年建队起一直为宁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质服务。该队党委副书记、队长邹炳魁说,采访实录生动再现了总书记求真务实、心系群众的作风情怀,我们要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努力在强化担当作为上找差距、抓落实,为服务新时代新宁德发展贡献力量。

  正在寿宁开展防御强降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的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专家和技术人员,学习采访实录后表示,要以学习为契机践行初心使命,坚守防御强降雨一线,开展好地质灾害排查、核查和应急处置工作,为保障寿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奉献。

  省台联机关党员干部表示,学习《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心系基层、一心为民的共产党人形象,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思想高度契合。要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踏踏实实为广大台胞谋福祉。

  省高速公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岳峰说,通过学习《习近平在宁德》,我再次深刻领会到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发展思想、务实作风和广阔胸襟。作为高速公路人,我们要守好为民初心,担好服务使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全过程。

  “从一件件事、一个个细节中,都能感受到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发展思想和担当作为。”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员突击队队长沈秋松表示,身为党员,应做到守初心、担使命、勇作为,高质量修好国道G237线公路,增强国防交通保障能力。

  “四下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四下基层”是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他到宁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扑下身子到基层调研。“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是对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为党员干部转作风树立了光辉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宁德摆脱贫困过程中,蕴含的思想理念和形成的工作作风,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法宝。”省委编办副主任陈松声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就是其一。作为党员干部,要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等地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为福建发展创造的丰厚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武装自己、激励自己,践行好初心和使命。

  寿宁县下党乡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实践地。“我于2018年8月31日到下党希望学校工作,深切感受到习总书记当年三进下党的务实作风。”下党希望学校校长叶奶春说,这几年,下党希望学校在育人环境、教师队伍等方面都有大力改善,今年4月顺利通过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验收。今后,我们将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完善育人环境。

  “习总书记倡导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为闽东地区摆脱贫困指明了发展方向,对我厅解决当前自然资源领域面临的矛盾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说,省自然资源厅立足资源禀赋,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稳定建设工程用砂供应市场,为新时代新福建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要素保障。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省民政厅党组负责人表示,民政干部要学习习总书记“注重走访”的工作作风,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沉下去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拿出破解民政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实招硬招。

  6月21日,省委军民融合办到宁德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收集到四项有关海防建设的意见、建议和问题。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将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路做法,在调研中找问题、找差距、找解决办法,切实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全过程。

  省信访局党员干部说,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德工作后,就当地干部群众提出修建温福铁路、开发三都澳港口、建设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说“我会把大家的意见记在心上,尽力而为,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来实现”。今天读到这段文字,仍然为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感染。作为新时期信访工作者,要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知民心、解民忧。

  厦门市统计局选调干部刘旭颉说,总书记到宁德之后先深入基层调研,向基层要真相、要思路、要答案。我们做统计工作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多调查研究、摸清摸准问题所在,再坐下来利用专业知识寻求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所在,为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滴水穿石”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习总书记初到宁德工作时,先深入基层调研,提出‘滴水穿石’精神。”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这启示我们:要把干事业的功夫做在平时,以“滴水穿石”的韧性推动事业发展,不能搞短期效应。

  “发扬‘滴水穿石’精神,就是要一点一滴扎扎实实做下去,善始善终,久久为功。”省水文局党委有关负责人说,我们通过学习《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向全省水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发出“发扬滴水穿石精神,扎实做好水文各项基础工作”号召。今年6月“全国水文测站百站暗访检查”中,福建省被抽查的5个水文测站均获得检查组专家一致好评,初评成绩均为优秀等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建设闽东、发展闽东,必须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把方方面面人士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福建省做好统战工作的宝贵财富。”省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按照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更加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统战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提供了重要学习教材。”省委政法委党员干部表示,要大力发扬“滴水穿石”“马上就办”等优良作风,把心思用在干实事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党支部陈莹说,“滴水穿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发展思路。接下来,创业中心要发扬“滴水穿石”精神,发挥优势,更好地服务企业。

  厦门旅游集团有关负责人说,集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履行国企职责,主动参与同安区军营村、白交祠村的乡村振兴中,打造以党建为带动引领的“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厦门高山乡居休闲村落型社区生活景区”,将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省委网信办在主题教育中要承担双重任务,既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又做好主题教育网上宣传工作。”省委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发挥网络优势,不断扩大《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营造良好网上舆论氛围。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在宁德》心得体会

跨越30年,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如今一派欣欣向荣:白墙黑瓦的民房与鲜花盛开的花园相映成趣,游客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感受扶贫第一村的变化;村民种起茶叶、卖起特产,办了工厂……去年,赤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1674元。

  赤溪的蜕变,只是宁德市扶贫开发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近日,宁德市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研讨会在福鼎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立足宁德的扶贫经验,为今后宁德乃至全省的扶贫攻坚建言献策。

  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

  闽东旧貌换新颜

  宁德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上世纪80年代中叶,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摆脱贫困,一直是闽东人民最迫切的愿望。

  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带领闽东人民摆脱贫困,大力倡导脱贫致富要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组织“经济发展大合唱”,念好“山海田经”,翻开了扶贫开发、摆脱贫困事业的新篇章。一场扶贫接力,由此开始。

  研讨会上,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总结了宁德市扶贫攻坚的几个阶段——

  “近30年来,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摆在重要位置,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历经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解决温饱为基本任务、上个世纪90年代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工作主线、新世纪以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三个阶段的攻坚拼搏。特别是近年来,宁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等精神,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主线,抓住机遇,奋发进取,扶贫开发事业在新起点上又取得了长足发展。”

  扶贫,是一场长久的攻坚战。历经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宁德扶贫开发事业,获得累累硕果——

  贫困人口少了。宁德市贫困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77.5万人下降到现有的低收入人口14.5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贫困面貌得到较大改变;

  发展路子活了。宁德市在农业上大念“山海田经”,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覆盖90%的农业人口增收;在工业上提升改造、做大做强电机、按摩器、食品加工等本土产业,同时大力培育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千亿百亿产业集群,构建高质高效新产业;

  基础设施强了。今天的宁德,温福高铁和沈海高速、宁武高速连接南北、拓展腹地,今年底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农村道路实现“村村通”,2100多个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

  农民生活好了。通过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造福工程搬迁扶贫,20多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搬迁33万人,其中2.5万“以船为家、居无定所”的“连家船民”全部上岸定居;

  ……

  “五坚持五结合”,让扶贫开发更科学更精准

  宁德扶贫开发,丰富了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今年6月,习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专门主持召开扶贫攻坚座谈会,提出了“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为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大了扶贫攻坚的力度。2013年8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给予了政策扶持。近年又相继出台一系列扶贫开发政策。

  廖小军介绍,多年来,宁德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务实推进扶贫开发,总结出了“五坚持五结合”的科学扶贫精准扶贫路子。即坚持“丰满羽翼”,做到与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支柱产业、草根工业;坚持“久久为功”,做到扶贫开发与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相结合;坚持“四下基层”,做到扶贫开发与排忧解难、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关注难点”,做到扶贫开发与整村搬迁、造福工程相结合;坚持“核心力量”,做到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相结合。

  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和要求,30年来,各县市不断开展扶贫开发探索实践。

  “宁德市创建了‘中国扶贫第一村’,也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论。”江夏学院副院长叶文振评价宁德的扶贫开发工作,“总结经验,先进的扶贫思想和先进的扶贫理论,对实践扶贫工作产生巨大推动甚至历史性推动。”

  福鼎,就是在全国率先开启扶贫开发、摆脱贫困征程的县市。“福鼎坚持思想扶贫是前提、产业扶贫是核心、政策扶贫是重点、社会扶贫是保障、党建扶贫是关键。”福鼎市委书记刘振辉说:“从1984年到2014年,福鼎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0元增加到11511元,贫困人口从39.8万下降到2.2万,并连续四次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称号。”

  作为全省3个“人才强县试点县”之一,古田县探索出一条“人才兴村富农三年双倍增”扶贫开发模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扶贫是农村扶贫的第一抓手。”古田县委书记谢再春说,截至2014年底,古田县已分2批引进17名博士、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分派到17个试点村,帮扶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2.9亿元,去年这17个试点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超过20%,有力推动了农村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宁德精准扶贫工作大发展的长远之举。”宁德市职业技术学院罗石春也表示,“从长远发展看,精准扶贫需要几代甚至数代人的努力,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近期看,扶贫工作首先需要一批具备创新观念的人才推动,将精准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生出实效。”

  总结宁德扶贫开发实践经验,在众多专家看来,扶志和扶智是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宁德师范学院的郑常鳜与王强认为,脱贫离不开弱鸟先飞的奋进精神,需要滴水穿石的坚强毅力。多年的扶贫实践过程中,宁德致力于将观念脱贫与经济脱贫并重,将科学技术视为摆脱贫困的一大关键助力,融科技发展于经济建设之中,力求做到科学扶贫。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在宁德,历届党委和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致力摆脱贫困的思想和工作要求,在省委领导下,秉承‘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和‘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谋划和推进,着力在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上下功夫,矢志推动闽东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就。”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冯潮华说,宁德市持续探索的切合自己实际的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

  叶文振建议,接下来,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可以作为宁德市的特色发展模式来全面推进。“这种发展模式,将与中央的四个全面发展战略融为一体,符合‘中国梦’这一主题的基本要义。”他说,“一切从扶贫脱贫出发来谋划宁德的发展,一切发展都呼应扶贫脱贫事业的实现,我认为既可以也应该成为宁德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如果宁德在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研究和实践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提早完成全面脱贫的战略任务,我想宁德的发展才具有时代价值,才能走过从中国扶贫第一村到中国扶贫第一市的辉煌历程。”

  研讨会上,借鉴宁德的扶贫经验,专家们为我省今后的扶贫开发提出建议。

  福建现有少数民族人口79.68万人,民族地区的扶贫,是我省扶贫攻坚的重要任务。“福建民族地区扶贫开发还存在着发展后劲不足、人才不足和政府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等瓶颈。”省民宗厅民族社会事业处处长刘培芝建议,应从实施整村推进、政策精准发力、建设美丽乡村、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基层基础等方面破解难题。

  今后的扶贫工作如何强化精准?结合宁德市扶贫开发实践,宁德市委党校教授彭东海认为:“精准必须渗透在每一个环节。首先入户摸底,建立精准的家庭扶贫档案;再分门别类,制定精准的扶贫目标体系;之后对症配方,推行精准的扶贫开发政策;同时建章立制,并强化领导,确保精准扶贫的持续、高效运行,最终给贫困群体传递幸福正能量。”

  叶文振提出:“下一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应更重视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通过理论研究,能以新的概念和新的视角来总结过往的经验;同时构成新的理论框架来解释解决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建立互补式甚至强强联手的合作模式,强化研究的各方学术力量的支持,实现跨职能部门、跨政界学界、跨行政级别、跨学科专业的合作;其次要搭建平台,为扶贫研究构建支持性的社会环境,比如成立市级的扶贫开发研究基地。整合本地的研究资源,又招徕市外的专家学者,形成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研究性团体;第三,组织院校的学术和学科的力量,举办精准扶贫专业,培养高级人才。在培养学生和专门人才以外,也对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甚至贫困人口这一主体,定期开展精准扶贫、脱贫等方面研究与实践;同时加强扶贫研究成果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