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关于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范本

www.16system.cn 2021-09-30

  思维的灵活性指能从不同角度利用各种方法考虑问题,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能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及时修改自己原定的计划或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范本【一】

  初中学生学习理科,学生是通过习题练习来巩固学习过的基础知识。而题海战术是很多老师采用的,所谓能够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师忙于习题批改,而实际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数学题的解法大体包括:“审题”、“分析探求”、“解题过程”、“解题思考”四步。审题是解题的起点、解题过程是关键,最后的思考是解题的归宿。这四步是一个运用知识、锻炼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解题中力求运用思考、变换、引伸、化归、数形结合思想等思维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题目要有一个变换延伸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学题目的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呢?应对题目变形、变换引伸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解。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

  例如“某村计划修一条长150米的路,前3天完成了计划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路还需多少天?”首先老师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在学生没有学习工程问题时,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种上:①(150-150×20%)÷(150×20%÷3)=12(天);②150÷(150×20%÷3)-3=12(天);③150×(1-20%)÷(150×20%÷3)=12(天)。

  针对这些解法,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三种方法中都运用了全程150米”这一条件的共性。针对这一共性,老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学生的新思维:“假如把150米当作一条路(用1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解答?”这一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如下解法:④3×[(1-20%)÷20%]=12(天);⑤1÷(20%÷3)-3=12(天);⑥3÷20%-3=12(天)。综上六种解法,显然后三种解法(尤其是解法⑥),列式简洁,想象丰富,充分可以显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一题多变。通常,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形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三、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

  在中学数学题型中,归纳起来,不外乎是概念题、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和图式题等几大类。像计算式题、文字题、应用题、图式题大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只是用四种不同的描述形式表达而已。比如“6个苹果吃了2个,还有几个?”除用这种“应用题”的形式描述外,还可以用最简单的算式“6-2=?”来描述,也可以用一句话“6减2的差是多少?”或一幅线段图(或实物图)来描述。根据这种知识内在的联系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各种描述的形式,联系起来,进行训练,达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汇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

关于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范本【二】

  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1、利用综合性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材料的内涵越丰富,越容易引起学生从不同层面上去发现。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将不同性质的材料以种类、数量上进行巧妙组合,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类。低年级在学习《分一分》一课时,教师将颜色、形状、结构、质地、大小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让学生来分一分。学生会按照不同的标准把这些物体分类。每小组都能够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在学生分类的过程中好胜之心会驱使他们要使自己成为分类最多的学生。

  2、通过材料的组合,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在自然教学的材料中,一些材料经过组合能够成为不同结构的模型,以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可以通过对材料的多种组合,完成不同的要求。中年级在学习《电路》一课时,学生完成一节电池,两根导线,一个小电珠的电路连接后。要求学生用两节电池,三根导线,使两个小电珠发亮。让学生可以通过对已有的电路连接方法进行改一改,变一变,谁可以发现小电珠亮的方法多。因此在自然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适当选取有结构的材料,提供给学生以发散思维的空间。

  3、有趣的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地灵活运用,即思维地变通性。高年级在《电磁铁》一课教学,给学生足够的材料后,让学生找出未标明磁极的n、s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方法,也有利用已知磁铁依靠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来确定未标明磁铁的n、s极。学生在操作实验过程中,思维的方式并不依靠单一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而是寻求不同解决问题的途径。

  4、多种答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问题的答案越多,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越开阔,越能体现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热胀冷缩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和害处,这个问题经过一翻的思考后,许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听了别人的说法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进步。

  5、没有答案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想象力

  所谓没有答案的问题就是难以确定哪种答案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这类问题怎样思考都行,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在自然教学中常见的提问是“假如这样,那么会怎样”的形式,来发挥学生的思维。例如:假如没有地球引力,将会怎样?假如我们拥有电脑一样的记忆力将会怎样?以这样的问题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尽量从材料、学生动手实验以及提问等方面入手提供给学生思维的机会,就会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关于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范本【三】

  我校是一所县重点高级中学,生源较好。然而总有较多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思维要求上有较大差距,成绩显下降趋势。究其原因: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受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

  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只有把掌握知识、技能作为中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遗忘,但思维品质的培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理想途径。

  高中学生一般年龄为15—18岁,处于青年初期。他们的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深刻,生活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巨大的变化对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的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逐步趋向成熟。作为高中教学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开发高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敏捷供、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几个方面。思维的灵活性是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的良好品质。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照章办事易,开拓创新难,难就难在缺乏灵活的思维。所以,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于:(1)思维起点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2)思维过程的灵活:能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规律、公式等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3)思维迁移的灵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何使更多的学生思维具有灵活特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提出的“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的培养就是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发散思维”指“从给定义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

  l、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

  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例>求证:

  证法1:(运用二倍角公式统一角度),

  证法2:(逆用半角公式统一角度),

  证法3:(运用万能公式统一函数种类)设

  证明4: (构法分母 并促使分子重新组合,在运算形式上得到统一。),

  证法5:可用变更论证法。只要证下式即可。

  证法6:由正切半角公式 ,利用合分比性质,则命题得证。

  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归纳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方法:(1)统一函数种类;(2)统一角度;(3)统一运算。

  一题多解可以拓宽思路,增强知识间联系,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2、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

  对结论的发散是指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尽可能多地探究寻找有关结论,并进行求解。

  <例>已知: (1), (2),由此可得到哪些结论?

  让学生进行探素,然后相互讨论研究,各抒己见。

  想法一:(1)2+(2)2可得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想法二:(1)×(2),再和差化积:

  结合想法一可知:

  想法三:(1)2-(2)2再和差化积:

  结合想法一可知:可得

  想法四; ,再和差化积约去公因式可得: ,进而用万能公式可求: 、 、 。

  想法五:由 消去 得:

  消去 可得 (消参思想),

  想法六:(1)+(2)并逆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1)-(2)并逆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

  想法七:(1)×3-(2)×4:

  开放型题目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不仅仅思考条件本身,而且要思考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根据条件运用各种综合变换手段来处理信息、探索结论,有利于思维起点灵活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3、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

  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是指问题的结构确定以后,尽可能变化已知条件,进而从不同角度和用不同知识来解决问题。

  对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显然,四个变量中知道三个即可求另一个(解方程)。如“{an}为等差数列,a1=1,d=-2.问-9为第几项”等等。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写题目。编题过程中。学生要对公式中变量的取值范围、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公式的适用范围等有全面的掌握。否则,信手拈来会闹出笑话。上题中,若改d=-3,则-9为第 项,显然荒谬。如此,学生对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掌握会比较全面,而且能站在较高层次来看待问题,提高思维迁移的灵活性。

  二、以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带动思维其他品质的提高,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来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由于思维的各种品质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处于有机的统一体中,所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1、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过程的抽象程度,指是否善于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本质,是否善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揭示规律。

  <例>方程sinx=lgx的解有( )个。(A)1(B)2(C)3(D)4

  学生习惯于通过解方程求解,而此方程无法求解常令学生手足无进。若能运用灵活的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此题的本质为求方程组 的公共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为求函数图家交点问题,寻求几何性质与代数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串联、横向沟通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思维深刻性的基础上,思维灵活性才有了用武之地。

  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要求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调动和选择与之相应的知识,寻找解答关键。

  <例>已知抛物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3,对称轴为直线x=-1,在x轴上截得线段长为4,求抛物线方程。

  解法一:截距为3,可选择一般式方程:

  显然有c=3,利用其他条件可列方程组求a,b值。

  解法二:由对称轴为直线x=-1,可选择顶点式方程:

  显然有m=-1,利用其他条件可列方程组求a,k的值。

  另外,由图象对称性可知x轴上交点为(l,0)和(-3,0)。

  解法三:由截距为3,即过三点(0,3)、(l,0)和(-3,0),

  可选择一般式方程:

  代人点坐标,列方程组求a,b,c值。

  解法四:由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可选择两根式

  (必须与x轴有交点),

  显然;x1=-3,x2=1。由截距3,可求a值。

  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侧重某一条件作为解答突破口,在思维广阔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思维灵活性调动相关知识、技能寻找解题途径。

  3、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的指标有二个:一是速度,二是正确率。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思维灵活性对于思维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例>相邻边长为a和b的平行四边形,分别绕两边旋转所得几何体体积为Va(绕a边)和Vb(绕b边),则Va:Vb=( ),

  (A)a:b (B)b:a (C)a2:b2 (D)b2:a2

  用直接法求解:以一般平行四边形为例。如图,可求:

  则Va:Vb=b:a,由于要引入两边夹角 来求解,学生常无法入手。若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来处理,则相当简便。

  此题解法充分体现了思维灵活性,以简驭繁,用特殊化思想求解,解题迅速、正确。

  4、思维的独创性指思维活动的独创程度,具有新颖善于应变的特点。思维的灵活性为思维的独创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解题“灵感”的闪现提供了燃料。

  在教学实线中,我常发现,学生提出富有个性的见解的时候,往往是“思维火花”闪烁的时候。

  <例>求值:

  一般解法:

  独特灵活的解法1:

  令

  则 ,

  即 ,则原式

  构造对偶式求解,思维灵活颇有独创牲。

  解法2:构造1为直径的圆内接三角形,三个角为 ,

  则 可构成三角形三边长。

  逆用余弦定理: 则原式 灵活的构想独特巧妙,数形结合思想得到充分体现。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独特征、新颖性的肯定和提倡,充分给予尝试、探索的机会,以活跃思维、发展个性。

  5、思维的批判性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的程度,是否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仔细地检查思维过程。我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怀疑的意见,注意引导和启发,提倡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例>⊿ABC中, , ,求 大部分学生如此解:由 可得 ;由 可得 ,进而可求 或 。有学生提出异议:

  由 可知: ,同理可知 。

  由 知: 不可能!即 取不到。

  故只有一解

  学生对结论的可靠程度进行怀疑,在独立分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来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取值范围,严密论证了三角函数值取值的可能性。

  三、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灵活扎实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学法指导能及时为学生注人灵活思维的活力。

  “导入出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编制试卷”——列出考查知识点、考查重点、试题类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测验试卷。并给出解答。使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体验出题心理,更好的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撰写小论文”——根据学习体会、解题经验、考试心得等等,撰写学科研究性小论文。选择比较好的指导修改并编辑出版,激励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以上只是我在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方面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几年来,所教学生在经过有目的的培养后,思维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常常来信谈及虽然数学知识有许多已经遗忘,但老师教的数学思维方式却常令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得益不少。

  近年来,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要继续探索下去,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

关于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范本【四】

  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只有把掌握知识、技能作为中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遗忘,但思维品质的培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理想途径。

  高中学生一般年龄为15-19岁,他们的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深刻,生活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变化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敏捷供、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几个方面。思维的灵活性是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的良好品质。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照章办事易,开拓创新难,难就难在缺乏灵活的思维。所以,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于:***1***思维起点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2***思维过程的灵活:能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规律、公式等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3***思维迁移的灵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何使更多的学生思维具有灵活特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

  二、以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带动思维其他品质的提高,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来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由于思维的各种品质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处于有机的统一体中,所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三、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灵活扎实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学法指导能及时为学生注人灵活思维的活力。

  “导入出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编制试卷”——列出考查知识点、考查重点、试题类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测验试卷.并给出解答。使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体验出题心理,更好的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以上只是我在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方面的一些实践和体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行多加指正。

关于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范本【五】

  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辩证思维等。

  发散思维是以某一对象为出发点,通过想像、猜测等心理过程,激发各种新思想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对“ 0”说一句话,结果同学们众说纷纭:“0”像一盘冷月,像一轮红日,像飞速旋转的车轮,像一群围观的人群,像妈妈滴落的眼泪,像爸爸举起的酒杯……“0”是起点,也是终点。有志者,失败从“0”开始;无志者,几经折腾,仍以“0”告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想像和自由创造的能力,使思想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拓展,最终获得创新性成果。

  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打破思维定势,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或旧的观点,大胆地进行否定或对原概念和定义以新的解释,提出独特的`见解。如在现象与本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眼见未必为实”。一只筷子在水中看上去是弯曲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作用所致,而事实上筷子是笔直的。在讲解成语“见异思迁”时,一般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良倾向,值得批判,而少数学生提出与常人相反的观点:一个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人就应该见异思迁。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说理透彻,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新鲜感。

  侧向思维是利用其他领域的观念、知识或现象来寻求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思路的一种思维方法。我国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从带刺的茅草划破手掌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美国莱特兄弟看见空中鸟儿能够自由飞翔发明了飞机;蝙蝠在空中飞行,能利用超声波了解前面的障碍物,人们利用这种现象发明了雷达。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常常联想到某些已有的理论和知识,从而得到启发,找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辩证思维是指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它要求人们在看待某个现象或问题时,既要看到其积极方面,又要看到其消极方面。例如:教师讲解《愚公移山》一文,常常归纳出愚公改造自然的宏伟抱负和坚强毅力的含义。愚公移山的精神值得大家赞扬,但其方法恰当吗﹖与其让子子孙孙移山,倒不如叫愚公迁居。现实生活中,愚公果真那么移山,试问太行、王屋二山会移到哪年哪月﹖俗话说:“苦干不如巧干”,处理问题或解决矛盾时,要深思熟虑,寻找最佳方案解决问题,切不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积极创造条件,改变教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将不断提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