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观后感500字作文3篇
www.16system.cn河西走廊观后感500字作文1篇
纪录片《河西走廊》是在当前“一路一带”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推出的国际制作的纪录片中的大片,看了张颐武、石述思等文化名人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和印象,更加觉得河西走廊战略地位在历史中的重要性。从雅丹开往敦煌的路上,我们穿越罗布泊耳垂的无人区和漫长的酷热。偶然回头,车后是一望无尽的戈壁,鲜红的落日和残颓的玉门关。颠簸不是来自唐诗中的战马,但是扬起的尘沙仿佛与古人有了一刻的心意相通。影片除去原汁原味的历史气息,其运用的艺术手法更是值得深究。
《河西走廊》这部纪录影片给我们展现了一场宏大的历史画卷,两千年前,张骞从刘彻帝手中接过符节,跨越历史长河将一条厚重的历史之路呈现在我们眼前。《河西走廊》最精彩的莫过于将历史情景以表演的形式在荧幕上呈现出来。
如今中国纪录片的美学主体依旧是戏剧美学:充满矛盾冲突的情节编排、紧张激烈的悬念设置,与摄影特技技术的迷恋交织,为中国纪录片描绘了美学品貌。薇乐大道戏剧化效果,情景再现手段是非常普及的一种表现方式,使得纪录片从枯燥无味中华丽转身变得富于趣味性与可看性,吸引更多受众。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由于讲述的事情时间上是不可逆的,所以缺乏影像资料,于是情景再现手段在重构历史事件的需求之下诞生。但是情景再现使用的是搬演而非扮演,既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有所创新,有不同于剧情片的虚构。
《河西走廊》以大规模的情景再现回溯历史,结合历史事实真实再现历史原貌,将影片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更加直接的传达给观众。利用蒙太奇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把古人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一带一路”精神和现代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的价值体现更佳。
《河西走廊》将历史场景搬演到屏幕上,给我们呈现一个优美宏大的历史画卷,细节生动,既不背叛历史事实,又重构了历史场景,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同时又将其余现代审美与价值观融入其中,谱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壮丽之歌。
河西走廊观后感500字作文2篇
央视用一部大气磅礴、画面精良的纪录片,将河西走廊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以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演绎出来,展现给我们的是鲜活的历史。十集的纪录片,每一集都舍不得跳过片头,总感觉那满天的繁星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各种历史人物与故事的介绍让我感觉到中华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精深以及自己的浅薄。
片中结尾: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确实,正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才能铸就我们的现在包括经济与文化,正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才能铺就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历史总是在现在和未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演绎着,读古才能知今。
我对历史不甚知晓,但却有着想要了解的心,此纪录片中,讲述的有我熟知的人和事,也有我从不知晓的人和事,也让我了解了历史人物不同的一面。
印象最深的为,是多大的毅力和决心才能使在异国他乡,经历各种逆境的张骞,仍不忘自己完成自己的使命;还有以前从未听说过的鸠摩罗什,在被关押17年,仍未不忘弘扬佛法,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还有那个历史书中的奢靡浪费的杨广,原来是一个胸有壮志致力发展经济的一代有为帝王,正如记录片中所说,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最让我震惊的还是古人文化与智慧结晶的石窟,那一座座雕像,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壁画,无一不是文明的高峰,看到窟中的古籍,被运往国外而震惊世界时,心中有些许的感伤和无奈。
河西走廊的故事,只是我国历史的冰山一角,一样的故事在全国都在不停的上演。历史的长河正如星空,历史中的人和故事正如星空中的繁星点点,正是已经发生的这些故事,才构成我们厚重的历史,才有灿烂的中华文明,才能成为永恒值得铭记。
河西走廊观后感500字作文3篇
“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这部纪录片的最后,给出了这样的结尾。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使这样的故事成为永恒?看完了这个记录片,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河西走廊的名字,早有耳闻,只感觉这是一个遥远的神秘的名字。央视《河西走廊》记录片,以史诗般的表现形式,再现了两千年以来河西走廊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发展演变史。我惊叹于编剧的巧妙构思,悠悠千年,用10集的篇子展现的恰到好处。我也感叹于河西走廊的精彩故事,每一个人物、事件,让人印象深刻,更加加深了对这片土地的向往。河西走廊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①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家喻户晓。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张骞是一位勇者,他有勇气,担负开拓西域的使命,有毅力,在逆境中不改变气节,终于完成使命,封博望侯,名垂史册。他是河西走廊的开辟者,他作为中华文明的使者,第一次将中国和中亚的一些国家联系起来,河西走廊的故事,也从这里,满满的开始。
②还记那个叱咤疆场,横扫千军的骠骑将军吗?还记的他为汉朝,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作出的杰出贡献吗?他是霍去病,一代军师奇才。在那个匈奴肆虐的时代,他以少胜多,出奇制胜,马踏匈奴,建立了一代功勋。是他,真正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的通道。
③常惠,西汉著名外交家,我的老本家,曾经多次出使西域,经过河西走廊。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他违反皇帝命令,出兵攻打曾经杀死汉朝使者的一个国家(地区),扬我大汉尊严。
④中原战火纷飞的岁月,河西走廊成为了儒家文化的保存站。郭瑀是在这样的时代中的一个大儒,他的学生刘昞后来成为了河西士林领袖。河西走廊为战火中的中华文化提供了传承的载体,为战乱之后儒学的复兴奠定了了希望。
⑤鸠摩罗什,曾经被软禁17年,命运之神眷顾他,最后被救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是一个外国人。正是他,翻译佛经,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⑥敦煌翟氏家族,他们是著名的莫高窟的修建家族。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被称为敦煌壁画艺术的极品。飞天的形象,美轮美奂,拥有很高的审美和历史价值。最早认识这个是从认识樊诗锦开始的,她曾是敦煌博物馆馆长,有机会一定要到莫高窟看看。
很遗憾我不是历史学家,没有能力为写这篇文章提供信手拈来的素材。或者也可以说故事太多,简略的笔触似乎更加合适,在这里,隋炀帝举行了盛大的万国集会,阔端(元朝河西地区领袖)和萨班(藏族领袖)通过会谈实现了蒙古帝国对西藏的管辖;在这里欧洲使者鄂本笃争取去北京大使的资格,最后遗憾的一病不起;在这里,明长城一直从嘉峪关延伸到了山海关,闭关锁国的政策也慢慢开始;在这里林则徐颠簸在流放的路上,但心中对于天下,从未忘记在这里;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现了石油、镍矿等宝贵的资源……
这里是河西走廊,这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记,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使命——绵延不绝的中国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和继承发展弘扬的光荣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些,这里的故事,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永恒。
再次重复片尾的那句话,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河西走廊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