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 发言稿 >

全面从严治党党课三篇

www.16system.cn 2023-07-03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好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全面从严治党党课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面从严治党党课一篇

  在落实从严治党工作中,将党建作为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从严管党治党的最新要求贯穿组织工作始终,抓住主线、聚焦主业,履职尽责抓党建。

  在干部工作中体现“党建导向”。

  一是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强化以党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一区三园”和“一城三片区”的打造,坚持城乡党建一盘棋、强化队伍助发展,切实履行好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职责。组织部坚持每季度至少牵头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例会,共同研究党建难题,督查落实党建任务,及时报告党建情况。

  二是落实“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工作责任制,把抓党建作为考核干部的硬杠杠,考核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工作的成效,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书记党建述职,领导干部定期上报《领导干部实绩登记表》,考核管党意识、管党方法和管党实绩。

  三是严格监督管理干部,强化日常考核,加大问责力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制定《领导干部实绩跟踪管理制度》,出台《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动态管理。

  在狠抓基层中筑牢“党建地基”。

  一是牢牢抓住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个关键,深入开展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推进农村便民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健全同步小康驻村、党员集中活动日等制度,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有班子不称职、有阵地不服务、有困难不靠前、有资源不下沉、有政策不落实等问题。

  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问题整改等工作,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抓、乡镇党委牵头抓、第一书记具体抓”联动机制。20xx年,通过“三查三实三看”等措施,有效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29个,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先后制定完善党建工作述职制度、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试行办法等制度30余个,全面落实乡镇党委“四化”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评”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治四风、祛五疾”入手,狠抓班子队伍建设。通过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严肃党纪党规等夯实党员干部队伍,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保障作风建设永远进行。

  在加强党员管理中激活“党建细胞”。

  一是采取“三函”的方式,形成边查边改的督导机制。用《工作提示函》提醒联系县领导按照上级党委的指示抓好落实;用《工作提醒函》督促乡镇党委书记按照督查通报的情况抓好整改;用《工作安排函》指导“第一书记”按照工作要求严格执行。

  二是初步建成了扎佐至六屯、龙场至久长、小箐至洒坪等5条公路沿线40个村的“党建精品长廊”,创建了一批省市县“五好”基层党组织。党员创业带富效果明显,今年建立党员创业带富示范点25个,带动9600余群众受益,人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

  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x县洒坪镇以建设规范化、发展型、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为思考,积极激活基层“党建细胞”,探索出台了农村党员“插旗定责”制度,充分激发农村党员荣辱观和积极性,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党课二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创造。“四个全面”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出场形态,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的集中体现,闪耀着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和科学认识论的思想光辉。

  “四个全面”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规律,是我们党“哲学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唯物史观是“四个全面”的理论基石,“四个全面”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

  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深化了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四个全面”是依据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群众对改变发展不平衡性提出的热烈期盼,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分别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动力支持、制度保障和领导力量,四者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坚持社会有机体原理,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坚持把社会结构当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反对“唯经济决定论”,认为每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不留死角、不留空白,聚焦聚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重发展要素的耦合性,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有机体协调发展的思想,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群众立场,生动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既顺应了人民呼声,又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的红利,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人民;全面从严治党,根本目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辩证的历史决定论,深化了我们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决定性与选择性的高度统一过程,强调社会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经过革命、建设、改革的接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从严治党党课三篇

  无规矩,不成方圆。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适应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针。从严治党,必须严肃政治生活、坚定理想信念、平等权责关系、精确定位监督。

  政治生活弱化是最危险的涣散。党的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党内政治生活的弱化必将影响到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党内政治生活是否严肃认真也直接关系到一个领导班子有没有战斗力,一个领导干部作风严不严。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良好的政治生活环境要从人抓起,从个人做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恪守规矩、慎独慎微,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我们党团结人民、凝聚民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在目前,仍然有部分人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求神拜佛、热衷算命的大有人在,还有部分人崇尚金钱,“留后路”,随时准备“条船”等等。理想信念的动摇必将导致党员干部腐化堕落、脱离人民群众、失去政治灵魂,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从严治党,必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权责关系不等是最危险的问题。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承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时刻做到守土有责。目前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仍然存在领导查摆、群众整改以及装糊涂、当好人、底下问题成串,领导麻木不仁的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成为从严治党的最危险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党委、纪委还是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监督定位不准是最危险的死角。监督、执纪、问责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监督是执纪问责的前提,执纪和问责则是监督的延伸。过去的“协调等于牵头,牵头等于主抓,主抓等于负责,监督等于把关”这种习惯性的做法使得纪检监察职能不断出现越位、错位、缺位、失位等问题。随着从严治党的全面铺开,纪检监察工作也从以前的机关职能泛化、主业弱化、作用虚化逐渐转变为聚焦主业、精准监督、严格检查,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职责精确定位为强化“对监督者实施再监督”,实现纪检监察职能向结果监督、定点突破和术业专攻,使得从严治党能够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