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读后感

www.16system.cn 2023-02-08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好范文网分享的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读后感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多么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是历史笃定的回答,是十四亿中国人的底气,也是通向盎然前路永恒的路标。虽时过境迁,过去百年风霜仍历历在目,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见证着,见证着无数党员以心血、以精魄、以生命书写一道道传奇。

  为什么讲“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呢?这篇文章已经给出了答案,一百多年前,这片土地身陷战火满目疮痍,是党的诞生,是社会主义的火种开始燎原,才让迷茫困顿的中国有了奋进的方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伟大胜利,用事实证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而在进入新时代后,为了实现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千年夙愿,党领导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广大干部殚心竭力顽强拼搏,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

  “社会主义”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宏大、深远的主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相成就。

  呐喊和高歌犹在耳旁,我们无比自豪,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同样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读后感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我们要经过人民共和国,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结果,也标志着人类进步事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开启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东方的伟大时代。

  这是一个革故鼎新、改天换地的时代。面对重重困难考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以中国独有的形式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七亿亩土地和生产资料;1954年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固定下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筑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四梁八柱”……在这个古老而青春的国度,中国人民建设着社会主义的巍巍大厦,品尝着幸福生活的滋味。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激情燃烧的时代。“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规划于清末的成渝铁路在新中国成立前的40多年里还是地图上一条虚线,1950年正式开工后只用两年就全线贯通;“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694个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打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坚实基础;治淮治黄、治理长江取得明显效果,农田水利建设在全国热火朝天铺开;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疟疾、鼠疫等疾病,或被根除、或得到有效防治……新生的人民政权唤醒了巨大的生产力,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激活了人民的能量、促进了人民的福祉。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斗志昂扬的时代。为了和平,志愿军将士出国作战,谱写了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雄壮史诗;为摘掉“贫油少油”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带领钻井队战天斗地,“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整治“三害”,“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打牢国家自立自强的基石,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汗水和热血洒在茫茫戈壁,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无数有名字的英雄和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用血肉之躯和坚强臂膀,扛起民族的责任、共和国的荣光。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没有笔直的大道可走,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循。我们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可以载入中华民族和人类史册的奇迹。我们凭着“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凭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勇气,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描绘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最美图画。我们也曾在摸索探求的路上,遭受“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挫折,惨痛教训值得永远汲取。

  无论平坦还是崎岖,无论阳光还是风雨,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脚步始终向前。历史已经证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读后感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回荡在中国上空的历史之问,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止作答。从深刻揭示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十大关系”,到及时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到鲜明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无不是宝贵的探索、艰难的行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矢志推进新的伟大革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施行,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蕴藏在广大人民中的活力创造力充分迸发。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积极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小康社会目标和现代化分步走战略,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紧密联系、不可偏废。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社会主义理想插上现实的翅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一路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稳居世界第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已经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神州大地面貌日新月异,公路成网、铁路密布、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坝矗立、大桥巍峨,天堑变通途;中国还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洪涝、雨雪冰冻、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非典等重大疫病,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风雨过后更见气度从容、身姿挺拔。

  在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华大地汹涌澎湃的伟大实践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让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