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朋友说课稿
www.16system.cn爱惜朋友说课稿
一、背景分析:
《好朋友》是一篇内容简单却很有意义的童话,先是用整齐对称的文字描述了四组关系密切的生活用品,通过孩子们简单的推理,第五组鸟与鸟笼也应是一对好朋友,可此时作品笔锋一转,一贯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鲜明主题就此诞生。语言活动借助一个有趣的童话,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赋予熟悉的物品以生命和友情,是孩子学会辨别、观察与体谅,在听听、说说、找找中既了解故事内容,又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说说、找找中理解童话内容。
2.学习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3.喜爱大自然,乐于和鸟类做朋友。
三、过程介绍:
活动开始,我用韵律活动“找朋友”,让幼儿感受找到好朋友的乐趣。
接下来引出童话欣赏《找朋友》,让幼儿认真听,让幼儿想和好朋友在一起心里怎么样。
展示教学软件,引导幼儿讲述。
1.先观察小鸟的家里有什么:窗户、门、桌子、雨衣、椅子、茶壶、茶杯、小鸟等。
2.然后给它们进行配对,说说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
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1.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能成为好朋友?
深入探讨:寻找小鸟的朋友
1.有的认为鸟笼是小鸟的家,应该是好朋友。
2.有的认为小鸟不会愿意和鸟笼做好朋友,因为小鸟关在笼里,
不能飞,很可怜的。
说一说为什么小鸟不愿做鸟笼的朋友,它的好朋友到底是谁?
1.小鸟在鸟笼里没有自由,所以不是好朋友。
2.蓝天、白云是小鸟的好朋友。
3.要保护小鸟,做它的好朋友。
最后,我请小朋友来做游戏,让它们随着音乐找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实物的好朋友。引导他们可以找更多的好朋友。
整个活动,孩子们表现十分投入,移动的画面和寻找之后的满足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提问给予孩子们很大的空间。
孩子们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发现第一背景上书和书架也可以做朋友,但是,由于童话中没有这一细节,因而教师未将其设计进去,为了不让幼儿失望,教师立即用笔指图片,向孩子们说:“老师来让它们做好朋友把!”教师和幼儿一起说:“书架对书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书说:‘对!’”用灵活的应变来弥补前面的不足,随机应变是教师必备的能力,这会让孩子和老师都有所收获,同时,使活动圆满成功。
爱惜朋友说课稿
一、背景分析:
《好朋友》是一篇内容简单却很有意义的童话,先是用整齐对称的文字描述了四组关系密切的生活用品,通过孩子们简单的推理,第五组鸟与鸟笼也应是一对好朋友,可此时作品笔锋一转,一贯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鲜明主题就此诞生。语言活动借助一个有趣的童话,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赋予熟悉的物品以生命和友情,是孩子学会辨别、观察与体谅,在听听、说说、找找中既了解故事内容,又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说说、找找中理解童话内容。
2.学习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3.喜爱大自然,乐于和鸟类做朋友。
三、过程介绍:
活动开始,我用韵律活动“找朋友”,让幼儿感受找到好朋友的乐趣。
接下来引出童话欣赏《找朋友》,让幼儿认真听,让幼儿想和好朋友在一起心里怎么样。
展示教学软件,引导幼儿讲述。
1.先观察小鸟的家里有什么:窗户、门、桌子、雨衣、椅子、茶壶、茶杯、小鸟等。
2.然后给它们进行配对,说说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
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1.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能成为好朋友?
深入探讨:寻找小鸟的朋友
1.有的认为鸟笼是小鸟的家,应该是好朋友。
2.有的认为小鸟不会愿意和鸟笼做好朋友,因为小鸟关在笼里,
不能飞,很可怜的。
说一说为什么小鸟不愿做鸟笼的朋友,它的好朋友到底是谁?
1.小鸟在鸟笼里没有自由,所以不是好朋友。
2.蓝天、白云是小鸟的好朋友。
3.要保护小鸟,做它的好朋友。
最后,我请小朋友来做游戏,让它们随着音乐找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实物的好朋友。引导他们可以找更多的好朋友。
整个活动,孩子们表现十分投入,移动的画面和寻找之后的满足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提问给予孩子们很大的空间。
孩子们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发现第一背景上书和书架也可以做朋友,但是,由于童话中没有这一细节,因而教师未将其设计进去,为了不让幼儿失望,教师立即用笔指图片,向孩子们说:“老师来让它们做好朋友把!”教师和幼儿一起说:“书架对书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书说:‘对!’”用灵活的应变来弥补前面的不足,随机应变是教师必备的能力,这会让孩子和老师都有所收获,同时,使活动圆满成功。
爱惜朋友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小班的孩子在自己的需求发生矛盾时,往往以咬人、掐人、打人的行为来解决,攻击性行为较为频繁,经过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点:
1、幼儿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的不适应。
2、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滞后,所以当自己的需求发生矛盾时,以打人的行为来替代语言的表达。
3、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少,没有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技能。
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简单的说教根本不能起到良好的启迪效果,而音乐所能带来的愉悦体验远胜于其他艺术,以音乐来启迪幼儿的心灵、智慧和思维,不仅是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捷径。
二、说教材
《好朋友》这首儿歌,旋律轻快,节奏鲜明,易于小班幼儿理解,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经验,真正的寓教于乐。因此,我决定用音乐游戏,以游戏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交往体验,引导幼儿正确的表达友爱之情,初步学会与同伴交往。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学活动内容及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就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理解儿歌内容,能自主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大胆地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游戏地快乐,明白好朋友之间要相亲相爱。
四、说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重点是:能根据歌词大胆地进行表演。
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是音乐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要求,幼儿天生对音乐有着敏锐的感受,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我们应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表现,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我把这个作为活动重点,活动中,我用游戏情境激起幼儿的表现欲望,在师幼互动中大胆表现。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在与同伴快乐游戏的过程中,明白好朋友之间要相亲相爱。
小班幼儿年龄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体验较少,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导幼儿明白好朋友之间要相亲相爱,还需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引导。所以,我把这个作为活动难点。
五、说教法
《幼儿园指导纲要》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因此,我采用了谈话法、情境创设法、演示法、情景表演法、参与游戏法等开展本次活动。
六、活动总结
这不仅是一次音乐活动,通过孩子对歌词的深入理解,让孩子意识到,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的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性教育素材,让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萌发和同伴积极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在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自觉运用《幼儿园指导纲要》的教育理念,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
七、说学法
在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跳跳、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认知基础,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情境及老师,体验一起游戏的快乐,因此学法是观察学习法和体验式学习法。
八、说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一)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
(二)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请另一名配教老师在教师与幼儿谈话时突然出现,焦急又伤心。
教师:小朋友们,快看,那是谁?
2、请配教老师饰演情景,让幼儿参与其中。
配教老师:我是小兔子,我的好朋友--小猴子不见了,我找不到他了,小朋友们,你们帮我找找吧!
配教老师:“小猴子小猴子,你在哪里?”另外一名配教老师扮演小猴子,向着小兔子喊道:“小兔子,我在这里。”两个好朋友拥抱在一起。
配教老师:"谢谢小朋友们帮我找到了好朋友,让我为你们唱首歌吧。"。两位配教老师边唱歌边做动作,将歌词内容展示给孩子们。
教师:小兔子要带着它的好朋友去玩游戏了,我们跟他们说再见吧!
二、理解体验儿歌《找朋友》:
(一)理解儿歌《找朋友》。
教师:小朋友,刚才小兔子唱的这首歌,好听吗?董老师也会唱哦,给你们唱一遍吧,你们都在歌里听到了什么?歌里的小朋友是和好朋友打招呼的呢?
教师小结:儿歌里的小朋友是用“敬个礼、握握手”的方式和好朋友打招呼的,那我们也来学一学吧。(幼儿边拍手边演唱)
(二)教师和幼儿表演《找朋友》。
教师唱歌并完整地示范,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做动作,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歌表演。
三、音乐游戏《找朋友》。
(一)教师让幼儿围成圆圈面朝外坐好,边带领幼儿清唱,歌曲边跑外圈示范找朋友的游戏玩法。
(二)教师请个别幼儿跑圈找朋友,其余幼儿哼唱儿歌《找朋友》。
(三)教师请男孩子跑圈找朋友,女孩子哼唱儿歌《找朋友》。
(四)教师请女孩子跑圈找朋友,男孩子哼唱儿歌《找朋友》。
四、结束部分。
九、说活动延伸
户外游戏时,可反复进行《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加深孩子们对好朋友的理解,通过鼓励幼儿每次结交不同的新朋友,进一步激发幼儿的交往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