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 发言稿 >

致记者节感言

www.16system.cn 2022-12-14
  中国记者日,又称记者节,是一个为表彰感谢记者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而设立的节日,时间在每年的11月8日,于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是中国仅有的几个行业性节日之一(另外还有护士节、教师节、医师节等)。以下是好范文网分享的致记者节感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致记者节感言

  今天是第七个记者节,和护士节、教师节一样,在中国作为行业性的节日好象只有这么三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幸过节,我在很忙然中度过了今天---记者节。

  从业这些年,经历了风风雨雨,苦辣酸甜……心里一直想要说些什么?

  100多年前,马克·吐温曾这样评价新闻业:“这是由一群无知、自以为是、头脑简单的人制造的舆论,这些连挖沟、修鞋都不够资格的人,为了生存走上了记者之路。”

  这有点像当下中国新闻记者的写照。

  曾被誉为“无冕之王”的这个群体,正在尴尬地饱受声誉危机。更可怕的是,即使是记者自身,也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之中。

  一个机会,一考就考进了新闻单位,一个本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就吃起了文化这碗饭,敢说我是尽了全力地做记者,那种痴迷,那种敬业回想起来连自己都不堪回首,参与创办经济台、交通台,耕耘、收获、艰辛、汗水、鲜花、荣誉,苦乐尽在其中……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民鼓,为民呼,为社会进步助推一把,忠于职守,我无愧地说,我做到了。

  记者节只是一个尊重记者的形式和符号,记者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更好地融入社会,褒扬正义,鞭笞邪恶,为社会进步和文明贡献力量。

  记者节,一个虽然没有假期但是令人心动的节日!

  致记者节感言

  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是鄂尔多斯的耻辱

  今天是记者节,家乡名记周晶宇先生约我写一段感言,有一种一言难尽的感觉。我虽然不是记者,但我一直很关注那些伟大的记者对人类的贡献。

  美国新闻业的创始人普利策被誉为“美国新闻业之父”,他经营它的报业帝国长达22年之久,支持受压迫者,揭露腐败的保险公司和不诚实的政客,与他所发现的一切不公正之事做斗争,发起了“自由女神”的捐款运动,终于使“自由女神”矗立在纽约港,他还创建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他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永远为进步和改革而战,永远不容忍不平等和腐败,永远与各政党蛊惑民心的政客做斗争,永远不依附于某个党派,永远反对特权阶级和掠夺公共利益者……永远不满足于单纯的印刷新闻……永远不惧怕抨击坏事……”

  世界“通讯之王”路透,在国际新闻史上是一位令人惊叹的人物,他的名字不仅象征着他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才能,还体现了他大无畏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它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部传奇。他的一句名言是:“你的蜡烛照不亮我的房间。”

  伟大的美国记者李普曼,他一生活了85岁,其中持续写作60余年,创作1000余万字;他并不指挥千军万马,然而他却有左右舆论的巨大力量;他是美国时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他曾约见赫鲁晓夫,与罗斯福共进早餐,他同丘吉尔讨论二战进展,被戴高乐奉为座上宾,与肯尼迪决定国务卿人选。他说:“这是一个生活乐趣太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现代人的暴行更加肆虐,但是某些邪恶也同样有所减退——在这个世界中,人类平等的权利已经植下了根基。唯有进步,才使世界变得更加人道与合乎理性。这是我们唯一可以用来衡量世界的标尺。”

  法国“记者之母”弗朗索瓦兹和美国著名的主持人迈克·华莱士也都是犹太人。华莱士一度是美国王牌的电视人,CBS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明星记者、节目主持人和业界常青树,他风格尖锐,辛辣而独到,采访中步步紧逼,直击事件核心。在他长达6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先后采访过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有的历任美国总统,包括也采访过邓小平和江泽民,并先后19次获得美国电视最高奖“艾美奖”,他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征服了全世界。

  罗伯特·卡帕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他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卡帕穿着令人惊奇的斗牛士服装,但他从来不事杀戮。他是一个伟大的表演者,慷慨的为自己而战,快意的为他人而战。正如他所说:“战地记者的赌本——他的性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可以押在这匹马身上,也可以押在那匹马身上,还可以在最后一分钟把它放回自己的口袋里。”命运注定了他将死于荣誉的制高点。

  上述这些伟大的犹太记者们的思想和言行,常常让我对记者这一神圣的职业肃然起敬。可惜的是,中国这片土壤很少产生伟大的记者。有时候虽然产生了,但也会昙花一现。现实太残酷了,让许多记者只会歌功颂德和溜须拍马,做一只乖巧的喜鹊。

  鄂尔多斯是我的故乡,可能也是被那些三流记者捧杀的,一度被吹捧为GDP超过香港,许多孩子在言谈举止中大有让北京和上海这些城市成为“鄂尔多斯郊区”的口气。作为一个鄂尔多斯人,常常为家乡的快速发展而非常自豪。但是有一点,不管经济如何高速发展,如果连一所像样的大学也没有,那就是鄂尔多斯人真正的耻辱。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注定会昙花一现。

  致记者节感言

  去年记者节,是因为一个报道没有出来而有感慨,今年的记者节是因为一条祝贺短信而记得,当然,今年记者节也是碰巧,刚刚也有自己一个专题报道出来了,但因为是关于政协副主席之死的,所以一上午领导来电话,还是搞得人有点担心,生怕触及政治,可说,记者节,不是记得是媒体同业者的一个节日,更多是让我们记得,我们对于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感慨在当下的'这个环境里,媒体的生存,媒体从业者的发展。

  记者,是一个让人荣耀的称谓吗?但在体制内,很多人都自谓是记者民工,在社会上又出现封口费一事,真真又是让人感觉有点自甘堕落。记得研究生毕业那会,虽然有很多机会,但作为导师五个弟子的唯一一个去了媒体的我来说,是对自己一个信念的坚持,还是对老师的一个安慰呢!至今,或许我不是最好的,但在于学新闻的,难道理想不是做一个优秀的记者吗?理想与现实,考虑眼前利益,其实也着眼于发展前途。

  做记者,不仅在于外部环境,同时也在于媒体自身的环境。面对利益诱惑,面对阻扰,面对重重的探访真相的困难,作为一个有想法,有坚持的记者,或许我们都可以克服,但如果再加上自身的环境,我们所寄生的媒体环境也是一点都不理想,那我们,工作是否就真是就为了谋生呢?在我身边,在我的同行圈里,我感觉,除了养家糊口,大部分人心底里其实都还是有些精神寄托的,这一点精神寄托,不仅在于我们在探寻真相,报道老百姓关心的新闻或是满足老百姓的娱乐享受,更实际的,其实还在于我们其实可以帮助到人,我们有一种工作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心里,来自尊重,来自于社会及人们对记者的期望。所以,话说回来,记者行业,这个行业是有职业信仰、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但如果在整个社会舆论环境,生存环境变得更糟糕的情况下,我们的坚守,难道就是能超脱现实的吗?

  在对记者有太多寄托、太多期望的同时,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对于民众的人心呢?每一个人,除了职业的这个身份之外,每个人也都是社会民众的一员,对家庭,对亲朋戚友,对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我们是否又都保持了一份人心呢?这人心,是人的善意、是人的爱心、是人的怜悯之心,是人的上进求尊重之心。每个人,都希望活得有保障,每个人也都希望活得有尊严,所以,对于记者之期望,是一份要求,也是一份自身的担当,记者与民众有区别,但同样,民众也当有自身的要求。民众媒介素养,或许说的是一个专业问题,是公民素养问题,但如果大家都想生活得好一点,都想在保障自己权益方面有公正对待之时,那就不仅需要对记者有要求、有期望,同时也在于每个人都希望记者那样一样希望自己,这样,记者不仅可以做得更有希望和更专业,同时我们大家也都能生活得更好。

  希望与失望同在,荣耀与失落同行,记者工作是一份光荣,也是一份辛苦,在记者节说记者,不仅在于媒体从业者的要求,同时也在于民众的期望和努力。环境,不单独是你的,我的,而是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