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选修课心得体会

www.16system.cn 2022-07-13

选修课心得体会(通用8篇)

选修课心得体会 篇1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被男女老少传唱于大街小巷,脍炙人口的名段和众多名家名旦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而绚丽的一笔。然而,古老文化的逐渐陨落已是即成的事实,在流行元素的冲击下,京剧、民乐、诗词歌赋等等精神财富正在被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中国人,我个人认为“京剧欣赏”应该作为必选课列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以避免出现外国友人组团研究“生、旦、净、丑”,而中国学子却分不清梅兰芳是男是女这类型令人哭笑不得的文化问题。 在本学期选修京剧欣赏课程之前,我对京剧最直接深刻的印象还停留在幼年时期在电视上看到的京剧选段。犹记得当时老一辈人对京剧狂热追捧,逢戏必看、逢曲必听,随便一人都能哼唱两句,而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京剧则犹如外星语言,艰涩难懂不说,曲调还一成不变,真是听之无味,无聊之极。

  然而就如所有的学问一般,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京剧,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意识到它的美。老师也说,京剧欣赏就在于研究它的“美”。 而这个“美”也体现在了诸多不同的方面。 京剧即为“剧”的一种,便赋予了它鲜明的故事性。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依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

  每次在课堂上欣赏精彩片段之前老师都会事先讲解故事背景,以便于我们理解京剧唱段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需要表达的感情。京剧的故事性也为它提供了很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而受到各个年龄段票友的喜爱。一部“剧”少不了演员,正所谓“官有七品,教有九流”,京剧行当也有明确的划分,在“生、旦、净、丑”四大行之下又有着细致的分支。每一种行当的个性特点和身份都是相对明确而具体的,女性角色是“旦”,性格特异的男人是“净”,性格平庸的老生小生属于“生”,而负责创造喜剧效果的便是“丑”。 独角唱不出好戏,京剧的四个行当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在丰富角色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华丽多变的舞台效果。

  说到行当就不得不提京剧的服装和脸谱。在全世界众多的艺术表演形式中,京剧的服装和脸谱绝对是独具一格的,绝非其他文化所能企及与模仿的。虽然现代服装的流行元素千变万化,却是越来越不靠谱,而京剧的服装该大气时便大气,该寒酸时就寒酸,“蟒、靠、褶、帔、衣”,什么人穿什么样的衣服,绝对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形象。再搭配上华丽的纹饰与图案,比如文臣用的仙鹤、孔雀,武将用的麒麟虎豹、富人用的飞鸟花卉,以及细致的做工与面料,每一件衣服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而脸谱就更不用说了,六分脸、花脸、英雄脸、神仙脸,光是京剧舞台上那一张张奇异的脸就足以让我们感叹老祖宗的智慧与想象力。像京剧这样细致得恨不得武装到牙齿的艺术表演形式,无怪乎能在历史的浪潮下历久弥新。

  京剧的辉煌与每一个京剧人台下的汗水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古话

  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在以前是穷人没有活路才入梨园,想出名、想成角,戏班子里的苦生活可是日夜颠倒的。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手眼身发步和唱念做打任意一项都不是“随便练练”就能行的,这是一种功夫,是吃饭的家伙,名角名旦往台上那么一站,那就是有名家的范儿,观众就只有拍手叫好的份,不服都不行。

  说到名家名段,那就得说说京剧的流派了。若细分起来,京剧的流派足有十几甚至几十种,梅、程、余、杨不一而足,每个流派又各有千秋,组成了京剧艺术的大观园。而各流派又有着自己的代表人物和继承人,比如谭鑫培、盖叫天、叶盛兰等等,要是放到现在那可都是大艺术家,他们不仅传承了精髓,更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由衷地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能热爱京剧,共同把中国古老而绚丽的文化传承下去。

选修课心得体会 篇2

  晃眼间,一个学期又即将过去了。对于大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这门选修课程,我是很喜欢它的,还记得老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仿佛就在昨天,场面还是那样的清晰;特别是从老师制定了嘉应学院在整个广东省的排名表中,老师讲到嘉应学院连年来排名逐渐上升,还讲到嘉应是性价比最高的大学!嘉应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我还是第一次通过网络来学习课程,老师让我体验到网络学习课程是多么的便利,而且最主要的是时间不受限制、属自由型,你只要在每个星期内完成老师分布的任务就好了。所以老师在每个星期的第一天都会把相关的任务上传到博客;然后我们只要登录进去,在课程链接的地方下载课件来看,有不懂的就在论坛上发表,之后老师会在论坛上帮你解答问题,这样真的是太方便了。

  从博客上下载的课件,基本上我都看了,那些内容对我现在来说非常的有用,尤其是社交礼仪这节课。课件中讲到大学生的一些必备的常识,如交往礼仪之自我介绍、介绍者、握手、名片等;还有就是社会实践之仪表礼仪,这些对我们大二的学生来说,现在掌握一定的礼仪技巧是必要的,可以为毕业面试做好准备,同时也学习平常的交往礼仪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了我个人的文化修养、以及道德修养。促进了我的全面发展。

选修课心得体会 篇3

  通过这学期的《毛泽东与蒋介石》一课的学习,使我对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两位历史上有名的两个人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战争时期他们所做的一些平常在历史书上面未尝看到的事。

  谁都知道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两位历史名人。蒋介石虽然具有“文胆”,又有众多谋士,但是因为他小智大愚,最后他战胜了很多对手,却输给了毛泽东。相反,毛泽东斗智斗勇,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既能从战略上,又能从理论上制定出一个个具体的长远的作战方案,以他的文韬武略战胜了蒋介石。 红军一路西进,向遵义前进。一路上毛泽东随队没有一点发言权,只能受着排挤和打击。这时,蒋介石派军队乘虚而入,准备来个突击,追剿红军。后来,经过红军的不断努力,艰难地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但也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开会讨论红军的去向问题,所以才有了历史上所称的“遵义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红军主动撤离遵义城,全面西进。这出乎蒋介石的意料。正当蒋介石对红军的行动捉摸不定的时候,红军已经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紧接着,红军四渡赤水河,神速南下,突破乌江,直逼贵阳。爬雪山,过草地,红军创造了人间奇迹。就这样,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较量,蒋介石以失败告终。

  在毛泽东转战陕北时,当时也依然受到蒋介石的压迫,而突如其来的抗日战争让共产党得以喘息,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在蒋介石退回台湾之后,共产党也曾来过这么一次大反击,企图消灭国民党,但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美国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也让国民党内部最终得以残喘,所以说,国共两党都是受到过的一种公平的待遇,谁也不欠谁。虽说毛泽东在作战方面更胜一筹,蒋介石急功近利,但两人的优缺点明显可以相互补,我相信,这两人要是生在现代,这肯定会是一个难舍难分的好兄弟。

  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却没有上过一天军校,他的军事知识和采用的战略战术都是从书本上自学而来的,军事指挥艺术更多是来源于实践中、来源于生活中、更来源于血与火残酷的现实环境中。蒋介石19岁还未满就怀着“要想国家强盛,必须壮大国家军事力量”的愿望,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振武学校留学,接受了正规的现代化陆军军事培训,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科班出身。像毛泽东这样伟大的领袖人物,总是在关键的时刻,先发制人,表现出超常人的大智大勇。从选修课中也感受到了毛泽东战斗生涯的艰辛坎坷。“只要坚持,成功就是你。”我想它也一定会激励我永远前进。

  在此感谢老师的细心、认真的给了我们讲述毛泽东蒋介石的平时我们不能所不能了解到的一些东西,让我们也重新认识到了这两位历史上的伟人。老师,您辛苦了!

选修课心得体会 篇4

  本学期,我选择了一门大学城公共选修课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我是来到了信息学院是上课的,短短十来堂课的学习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计算机专业知识增长了,还认识了许多来自大学城里其他兄弟院校的同学,更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

  我是来自纺院纺织化学工程系的一名大二学生。在纺院,我的专业是学习家用纺织品设计的,这是一门融工艺设计和美学设计于一体的知识涉及面极广的专业。一直以来,通过对该行业人才需求的了解,我认识到,要想在毕业后能从事与家纺行业相关的工作,我不仅要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对计算机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选择选修课的时候,我毅然在自己的课程选项里勾了这门课程。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即将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当代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想从事与家纺设计相关的行业,那就更需要掌握较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工作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我在读初三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觉得很新鲜。我清晰的记得,当时有一个清晰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学好计算机。但随着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学习了家用纺织品设计以后。我们做CAD设计,学习了各种办公软件,可是在设计和办公过程中,当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于是我暗自发誓,无论如何,以后如果关于计算机的选修课的,我一定要报名。

  这次在《计算机网络》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许多以前对计算机迷惑的地方。在姜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演练下我渐渐明白了。

  所谓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选修课心得体会 篇5

  下面是我学习“选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之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什么?

  “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这种观念在老师和学生心目中根深蒂固,你要搞新的,可能老师不欢迎,学生不认同,家长不答应。所以只有从制度层面去设计,它的推动力才是最大的。

  教什么?以前不是学校所能定的,是上面说了算。但是现在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能够自己开设一门或多门选修课,内容可以自己定,这给我们老师带来了很多机遇,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就拿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而言,有个别老师在编程方面非常有专长、有的老师在做动画方面非常有专长、也有老师在多媒体作品制作方面非常厉害、还有老师对硬件非常有研究等等,像以前我们只能按照教材的要求或者会考高考的要求来进行教学,现在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设计一门对学生非常实用的选修课来丰富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二、怎么教?

  在课程改革之前,常见课程往往有一些固定的方式方法,老师能否透彻掌握这些方法将直接影响到老师能否真正上好对应课程的内容,方法几乎已经确定,好坏几乎可以立判。但是课程改革之后对于选修课程怎么教的问题就更加灵活了,这是老师的事,是教研室、教研组的事,是学校的事。也是之前教师提高培训的重点。

  以我信息技术老师为例,假设我的课程是《硬件的认识及系统的安装》,就完全可以在条件不是很苛刻的情况下,由自己来设计怎么教,如我们学校这几年下来往往会有不少老机器被淘汰,这是现存的硬件设备,我就可以把学生带到这个被淘汰的机房进行拆卸来认识计算机的一些必备零件,并讲解各零件的作用,以及怎么样把他们组装起来等等。

  三、怎么评价?

  选修课的评价也将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平时学生选修课报道的情况来评价,也可以设计试卷进行评价,还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实践作业进行评价等等。

  总之,我会努力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平时生活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这将使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我相信,只要我们够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选修课心得体会 篇6

  参加选修课的培训,是犹豫不决的,一直在想这样的培训有没有效果,会不会有实质性的收获呢?因而,培训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开始的,慢慢开始接受,开始喜欢,受益匪浅。培训中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讲座,使我对培训有了重新的定义,也让我更有一丝的懊恼,无缘参加实地的培训,只能通过网络窥见一斑。

  这次的新课改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尤其是选修课程,它鼓励教师开设开发选修课。我原本认为,由教师来开发选修课,怎么开,教师有没有能力开,高考指挥棒不变,选修课会流于形式。但这次培训使我对选修课程的重要性与开发选修课程的必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且他们带来的优秀选修课的示范展示也对我开设开发选修课有了一定的方向性指导。

  通过选修课的培训,特别喜欢张丰主任介绍的《美国高中课程与教学管理考察报告》以及义亭中学陈校长介绍他们学校的具体作为,很值得借鉴。原先自己读过《走进美国课堂》一书,对美国教育略知一二。而今张主任的讲座,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美国的课堂,也知道我们的新课改正在与国际接轨,不再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上,打破严格的师生界限,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为解决问题走到一起,真正发挥起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促使学生从“被”学习转变会为要学习,爱学习,为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而努力学习,主动查找资料,自我思考和团体协作。而陈校长的讲座则提供了开设选修课的实践指导,直观而形象地展示了他们学校老师开设的选修课,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选修课的开设是有现实意义的,它可以基于当地实际和教师的特长而开设,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技能,也可以连接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社会与学校成一家。

  对这样的改革,我是支持的,这也是大势所趋。我们的人才培养不是为了考大学而是为了走向社会,终身发展,但这样的改革也是前路漫漫,荆棘密布,且个人的能力有限,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帮助,需要团体共同协作

选修课心得体会 篇7

  谈谈自己对学习日语的一点经验吧,我大概用1年的时间,考了日语2级,虽然分数不是非常高,但也确实算把2级给Pass了,这个还是比较欣慰的。以前大学里就上过一点点选修课,那时候根本不会说,也不会用,让我读课文都比较勉强,应该说是读不来的那种,而且那课文是标准日本语初级上的课文,就是4级水平的那种,可怜我还是读不了,就像一个说不清话,神志不清的人一样。

  日语学习计划:

  3个月→四级水平

  6个月→三级水平

  9个月→准二级水平

  12个月→二级水平

  24个月→一级水平

  大学毕业了,来到一家软件公司,学习日语以及IT技术,日语大概学了3个月多点,每天都很认真的学,这其中掌握了一些学习日语的技巧,4级基础的都要扎扎实实掌握,每一个语法,知识点都要了如指掌,因为那些真的是最基础最基础的,不然基石没搭好,高楼肯定是不可靠的。有了4级水平以后(掌握好4级的每一个知识点),学习3级也就信心倍增了,当然3级也就会比较顺利的达到。这其中认真的学习,是怎么个认真法呢,根据课本的顺序学句型,语法,对话,然后练习。分析练习,思考错误的地方,真正弄明白,然后自己出几个题目,自己翻译成汉语。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当然会话的话,还不行。口语练习要有环境,外教等,当然你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对面站着的就是日本人,然后你可以开始自言自语。环境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当然如果你想学习,方法是肯定有的,有很多日语的聊天室啊。练听力的话,也可以登录日本的网站,听新闻,看时事。学习日本的时事是怎么样的,跟外界的交流是怎么个形式。总之有各种各样新鲜的东西能接触的,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价值观,世界观,接受了不一样的信息后,可能还会产生不一样的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思想因文化而产生差异。

  我很相信这样一句话,只要是你想要的,你一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办法去寻求到,只要你用心去寻找。但一定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明确的方向以后,就朝着那个方向行进,一定能达到自己的那个彼岸。

  扯远了,我用了6个月大概到了3级水平,后来进入公司,又进行了日语强化,那时候强化也主要是听力,在强化听力的时候我也没怎么用心在听力上,因为平时跟外教练的比较多,所以也没太在意。自己的心思主要是放在2级上,希望用最快的时间把2级考出来,当然我也不是为了考2级而去考2级,首先是想给自己一点压力,可以朝着更高的目标行进。到了9个月的时候,我差不多有准2级水平,因为后进入开发部以后工作忙,学习日语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但最终在12个月的时间里能把2级考出来还算是幸运的。恩,不过,这个过程中,我确实是努力了,目标也比较明确。

  这个学习的过程很神奇,我发现自己功利提升的那天是在公交车上,跟外教聊天的时候,发现自己能对话了,真的能对话了,功利明显得到了提升,也更加有自信了。另一点能看出自己功利提升的地方是看那些汉子上面没有假名注解的文章也能读下去了。yeah,有了这两点以后,我深信,自己离成功也不远了,二级,一级都应该是能拿下的了。虽然我不是上面日语科班出生,也没有日本文化的底蕴,但是自己肯努力,肯学习,肯付出,相信一定能得到回报的。文化底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的,大家一开始都是没有的。

  其实学习这事,跟梦想,信念一样,只要你真的认定了,不放弃,终有一天你也会突然发现自己不一样了,来了个大转变的时候,那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来。 相信你自己,你一定行。

选修课心得体会 篇8

  大学选修课是为丰富大学生的知识而开设的课程,目的是让大学生在学好自己专业课的同时,也能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提升素养。我院是一所高职院校,日语在我院是作为一门选修课开设的。到现在,日语选修课已经开设有两年了。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经验总结了几点日语教学方法。

  一、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选择选修课都是基于自身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因此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选择日语作为选修的学生也不例外。随着现在社会上哈韩哈日之风的盛行,年轻人对这两个国家充满了向往,渴望了解它们的文化、社会现状等方面的情况。所以要充分利用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引导他们认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先充分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基本情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先请学生把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日本的国情介绍一下,然后再进行补充或修正。日本基本国情的介绍,包括它的地理位置(中国东部,包括四个大岛和6 300多个小岛)、名字来源(日出之国,传说为太阳神所创)、人口比例(男少女多)、民族成分(大和族和阿依努族)、教育体制(6334体制)等。

  (2)说明中日交流的起源。中日相交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在我国的汉代两国就有了往来,在隋代和唐代达到顶峰,出现了遣隋使和遣唐使以及留学生。他们从中国学习了当时先进的教育、文化、宗教、法律等制度和建筑方面的知识并把它们带回日本,如当时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都是仿造中国的长安建造的。所以,在文化方面,两国有很多相通之处。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讲解或者提出疑问,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所学知识会有更深的印象。

  二、文字读音

  这部分的讲授要耐心,因为很多学生看到日文汉字会认为就跟中文汉字一样,是同样的读音或者同样的拼写。这是容易混淆的部分,要提示学生仔细进行比较。其实,日文汉字和中文汉字有很多是不同的,别说读音,就是拼写,细看之下也有区别。如果要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可多举例进行比较说明。

  (1)说明日文汉字的来源。日文汉字有一部分是直接采用中文汉字,词义也与中文的相同,有的使用繁写体,如:�(伞),读音为:“かさ”;有的使用的简写体,如:春(春天),读音:“はる”;而有的日文汉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意义也不一定就与中文汉字意义一样,如:�(工作),读音:“はたらく”;�(日文)――劳(汉字);�(日文)――收(汉字)等。

  (2)读音方面,先向学生介绍日文假名的由来。因为古代的日本民族是只有语言而没有自己文字的。后来,随着汉文化的传入,有文化的日本人才开始使用汉字来记事。到了五世纪,日本人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音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因为大部分的日文字体都是从中国的汉字字形假借而来,所以称为假名。日文的片假名来自汉字楷书的偏旁,如:“イ、サ、タ”而平假名则来自汉字的草书,如:“ぁ、ぇ、け”。在读音方面,除了讲解之外,还要多让学生听录音磁带,体会日本人的发音,跟着磁带朗读,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

  (3)五十音图。这个部分很重要,是学习日语的根本。五十音图不仅要求学生读熟,更要求学生要清楚地记忆下来,行和段位置不能有错,因为日语动词等的词尾变化与行、段关系密切,所以要牢记各行、段的假名。在教学中要经常考查学生对五十音图的掌握,当然也经常会有学得认真的学生主动要求到黑板上进行默写,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判,这是应当鼓励的。

  三、语法知识

  日语语法相当繁杂。作为选修课,虽然不需要学生掌握太多的语法知识,但基本的日语语法是要求理解掌握的。在语法知识讲授中,教师要放慢语速,态度要耐心,不能急躁,要鼓励学生多问,多做课堂练习,加深学习印象。

  (1)男性和女性用语有区别。日本社会现在还是沿袭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女性融入主流社会的人数并不多,男性与女性在语言语气的使用中是有区别的。男性说到自己时,称为“ぼく”,这是男性特有的说法。女性则自称“わたし”。在委婉向他人询问的时候,女性一般用“かしら”,而男性则用“かな”。这部分的讲解内容丰富,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会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敬语。日本社会现在还存在等级观念。在日本,最受人尊重的职业是政治家,其次是教师,所以在对从事这些职业的人说话时,语气和态度都是要很恭敬的,要使用敬语。同时,日语会话使用的言语也因为人际关系而有很大的变化,家人和朋友这种亲密的关系之间并不常用“です”“ます”等的礼貌说法,一般使用随便的说法即可。也就是说,根据亲密程度、地位差异等原因,日本人在谈话中是要改变措辞的;另外,男性与女性用语也不同,等等。这些都是日语口语的很大特点,它们既是日语的有趣之处,同时也是语法难点,掌握不好容易闹出笑话,因此,要通过多做练习帮助学习记忆,加深印象。

  (3)词形变化。根据日语语法要求,一些词汇,如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等会有变化,通过词形的变化我们才可以了解这个句子是礼貌体还是普通体,是被动态还是使役态,是肯定还是否定等,所以,词形变化也是日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对这部分的讲解同样要耐心细致,多做课堂练习,找出变化规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能当堂消化掉所学内容,尽量不留疑问。

  四、学习方法

  语言学习是要花工夫的,要让学生有这种意识。记忆是很重要的环节,只有记忆了一定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才能完成相应的练习。但只是死记硬背还不行,应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能事倍功半。每一堂课开始前,我会请学生对所学词汇进行朗读,而情景对话短文则安排学生分角色进行演练,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课后认真熟悉所学内容,从而记住有用的日常用语。现在,笔者也在收集健康活泼,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日剧光碟以及书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介绍给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观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更为直观和真实的了解。学生如有疑问,可马上提出,若能当堂解释就解释,不能解释的就记下来通过网络询问在日本生活的家人,务求给学生正确而满意的答复。

  虽然日语在我院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的,但是,笔者认为,学生既然选择了这门课程,就不能只是为了修满学分而被动学习,而是应该着眼于多学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素养的目的,认真对待,努力学习。这是笔者在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归纳的有关日语选修课教学的几点方法,当然较为浅显,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必将会更认真对待,认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