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教师工作计划 >

中职教师培训计划

www.16system.cn 2021-11-26

  为全面提升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加快中职教育发展适应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要,加快中职教师队伍的培训,改革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课题。因此,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下面是好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中职教师培训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教师培训计划(一)

  摘要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照药剂专业中职教师能力标准(草案)和教师的需求情况,对中等职业教师药剂专业培训方案进行了设计和开发。培训方案分上岗、提高和骨干三个层次,培训内容以模块化进行设计,培训形式设计包括理论学习、开放研讨、观摩交流、教学实践、企业实训等。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培训方案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育从总体上看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xx]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35号)的文件精神,教育部批准并启动了80个中等职业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研究计划,为在xx期间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奠定基础。西安交通大学药学系承担了其中药剂专业的研究计划,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教师药剂专业培训方案进行了设计和开发。

  一、起草依据

  1 根据药剂专业中职教师能力标准(草案)起草根据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所获得的情况[3,4],拟定药剂专业中职教师能力标准(草案)。能力标准(草案)分为职业素质、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实践教学、管理指导、教学研究和交流合作等一级指标。根据该能力标准(草案),并对照目前药剂专业中职教师的基本特征起草了药剂专业中职教师培训方案(草案)。2根据目前药剂专业中职教师的工作特征起草[5-8]根据调研所获得的信息并对照药剂专业中职教师能力标准(草案),目前药剂专业中职教师有以下需求。

  ( 1)师德素质培养的需求

  目前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调研结果显示,中职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源质量总体较差,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约束能力很差。教师工作量很大,工作环境较艰苦,除上多门课外,还要兼任班主任等工作。虽然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地工作,但由于自身修养和素质的限制,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均认为,除传授专业知识外,教师应具有指导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能力,具有创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新模式与途径的能力,开展专业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服务竞争、责任意识、就业择业等方面德育教育。通过观察、沟通交流,洞察学生心理变化,理解尊重学生,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的需求,师德素质培养应是培训方案的主要内容之一。

  ( 2)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的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在课堂教学中大于70%的教师能较好的做到备课,组织教学,布置作业、批阅作业,出试卷、分析试卷,评价学生表现;815%的教师能够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701%的教师能够针对教学目的,结合学生水平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小部分教师能够跟踪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知识,注意开发新课程。__调研结果表明,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教学评价能力和教案设计应是培训方案的主要内容之一。

  ( 3)实训教学能力培养的需求

  按照中职药剂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中职药剂教师不仅要当好理论教师,更重要的是要主动融入社会,掌握药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实验室、实训车间具有技师、工程师、师傅的能力。调研结果显示,教师普遍对药学领域新技术、新设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不强,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新装备的操作不熟悉,导致教师的实训能力不足。目前中职药剂师资普遍较为紧张,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教师的实训能力薄弱。为弥补师资的不足,并减低办学成本,在调研的样本中,近三分之一学校药剂专业专任教师数量较少,大部分学校聘请制药或流通领域企业或医院药剂科的人员或退休人员做教师,这些教师虽有某方面的实践经验,但一般不懂得职业教学规律,缺乏职业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药学专业知识不够系统,上课效果较差。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中等卫生学校任教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少、教学方法单一,驾驭教学的能力相对较差,在企业或医院药剂科工作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不足,对企业生产所用的仪器、设备的原理及性能了解不够。许多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紧密结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有的学校(尤其是地域偏远的学校和民办学校)存在开设实验少或不做实验、实践实习时间短、不够系统等问题,导致毕业生质量不高、毕业后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就业率较低等问题。在调研中也观察到,个别学校利用教师与企业的各种联系,与著名企业合作办学,定向培养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人单位欢迎实践能力强、上手快的毕业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均表明加强教师实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 4)获取信息能力培养的需求

  由于教学工作量大,教师很少有进修的机会,大部分教师依然通过传统方式获取信息。调研结果显示,764%的教师通过学术杂志、书籍、报纸、电视获取信息,较少的教师(小于40%)通过继续教育、学术交流会获取最新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目前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单

  一。在教学中889%教师主要使用计算机查阅资料,仅有420%的教师能一般查阅、阅读文献,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技术教学的仅占249%。目前大部分教师查阅、阅读文献的能力欠缺,对计算机的使用也较局限,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小,特别是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加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使用呼吁强烈。

  ( 5)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需求

  药剂专业中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普遍较弱,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仅有478%的教师能做到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撰写发表论文。655%的教师认为应加强教学创造能力、新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综上所述,师德素质、教学方法能力、实训教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应包含在各个层次的培训计划中。

  二、起草过程

  起草过程如图1所示。在充分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经讨论统一编写格式后,选择课题组中具有较长办学历史和丰富办学经验,但具有不同办学条件和地理位置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四所学校分别独立起草培训方案。这四所学校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山东药品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卫生学校和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然后由西安交通大学进行汇总。在西安召开由职业分析人,药品研究、管理、教学、流通和使用的有经验的专家参加的专题讨论会,修改后形成培训方案草案。

  三、培训目标

  根据国家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按照中等医药职业教育的功能与定位,将中职药剂专业教师的上岗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专业型、技能型的教师;提高和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专业型、技能型和双师型的教师。中职药剂教师划分为上岗、提高、骨干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教师所具备的能力有所不同。根据药剂专业中职教师能力标准(草案),对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三个层次教师各自所应具备的教学能力作如下区分。

  上岗教师:应具备在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基本能力。如对教学大纲的把握能力、备课能力、课程管理能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履行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提高教师:提高教师除应具备上岗教师的所有能力外,还应具有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能力;实训能力。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除应具有提高教师的所有能力外,还应具有教改研究、教材编写能力;制定教学大纲、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的能力;开设新课程能力;指导下级教师,对下级教师进行业务考核、培训的能力;指导学生就业的能力。

  四、培训对象分类

  根据能力标准, 培训方案的适用对象也分为三类: 初次从事药剂专业教学工作或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 在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具有初中级职称的一线教师; 在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中高级职称一线教师。三类教师所具备的能力要求不同, 故培训的重点不同, 各类别教师对应于相应的培训方案。

  五、培训形式与内容框架

  培训形式设计为理论学习、开放研讨、观摩交流、教学实践、企业实训等。总学时约200学时, 其中, 教学实践和企业实训应约占总学时的50%。各部分以模块化进行设计。模块分别为师德素质、教学方法、专业理论、实践操作、企业实习和总结。为适合中职教师工作的特点, 各培训方案均包含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医药企业文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授课观摩与练习、制剂实习、企业实习和总结等内容。专业理论模块重点使学员熟悉(或掌握)所担任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教学方法, 了解(熟悉或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 掌握药剂专业主干课程知识: 药事管理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离工程学、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的基本知识。这些课程以学员已经学过相关课程为前提, 故以选论的形式出现。上岗培训主要针对工作时间不满五年的新教师, 这部分教师多数来自非师范类院校, 在校期间未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法及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 缺少实践教学经验, 不熟悉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培训应考虑教学大纲、教案、讲稿等教学相关文件的编写要求, 专业教师仪态仪表、语言表达等综合素质培养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药剂专业知识讲授中的应用。培训重点为掌握药剂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 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等内容, 熟悉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 熟悉所担任课程重点和

  难点内容的教学方法。提高培训主要针对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的骨干教师, 这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 年富力强, 是中职学校的中坚力量。培训时应考虑课程设计开发的方法及新的教学方法的培训。培训时应考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学习, 特别是实训能力的养成。培训重点为掌握药剂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提高实训能力。骨干培训主要针对长时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年资专业带头人, 这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熟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 但由于毕业时间长, 对新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比较欠缺, 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培训重点为掌握药剂专业课程的研究, 如新课程设计、编写教材和撰写论文的方式与方法、指导和考核下级教师的方式与方法、指导学生就业等。

  六、培训考核不同的培训方案, 以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提出要求。培训考核采用笔试、实践和综述相结合的综合考评办法。对应于上岗、骨干和提高三个层次的教师, 考核的重点分别为课堂教学实践、实训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综合考评考核合格, 由培训基地发放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中职教师培训计划(二)

  本计划是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针对湖北工业大学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专项制定的实操培训计划。

  此次培训工作是提高我校知名度,扩大学校影响的良好机遇,也是发展我校与湖北工业大学良好合作关系的契机。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此次湖北工业大学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实操培训工作,把培训工作计划做好,排除一切困难组织实施好本项工作。

  二、实训培养与基本要求

  (一)实训培养目标

  1、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培养普通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数控线切割操作和常用工、卡、量具使用能力。

  2、通过冷加工基本操作,使学员了解冷加工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

  3、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了解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建立机械加工的最基本的理念。根据零件的特点及加工要求,能选用合适的机床进行加工。

  4、为从事机械制造和工艺设计方面的工作建立一定的实践基础,熟悉典型表面加工工艺过程,接受思想和工作作风培养。

  5、培养学员基本素质,强化经济、效率、质量观,贯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二)基本要求

  一)知识掌握点

  1.常用机床的名称、规格、性能、结构和传动系统。

  2.常用工夹量具的名称、规格、用途和维护保养。

  3.常用刀具的种类、牌号、规格、性能和维护保养方法。

  4.数控加工原理、数控编程基础、电脑模拟操作。

  5.各类机械设备加工特点与区别。

  6.常用润滑剂、冷却液种类及用途。

  7.数控自动编程软件应用、数据处理的能力。

  8.复杂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工件质量和误差进行分析。

  二)能力训练点

  1.熟练掌握常用机床的操作方法;常用刀具的安装方法;常用的加工方法,完成培训样件的加工。

  2.基本掌握机床主要附件的安装和使用;根据加工部位选择刀具和切削用量;典型工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3.给学员一个零件图或让学员自己设计一个零件,制订出机械加工工艺。

  三)素质培养点

  1.通过讲解安全操作规程,培养学生安全操作的观念。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

  2.通过实习中的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培养学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员在工作作风方面得到锻炼。

  3.通过对培训样件的加工质量和误差进行分析,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设计和制定工艺提高学员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5.通过对各种加工方法的对比分析,加强学生的质量意识、经济意识、效率意识。

  三、培训实施方案

  20xx年11月15日至11月21日,共计7天。每天上课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2:00—5:30;每天8学时,共计56学时。

  2、项目内容

  按高级工水平技能培训。具体课题另附。

  3、教学方式

  1)采用项目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形式组织教学;

  2)分组教学:一半学员培训普车,一半学员培训数控;各28学时;

  3)利用学校现有一切实训条件保证培训计划顺利完成。

  4)设备资源:普车8台、数控车4台、数控铣3台.

  4、教师安排:

  普车:胡锐 崔文举 郭强

  数控车工:蔡权 肖宝燕

  数控铣工:叶文明

  5、课时费用标准:

  每人每天8课时,每人每天按100元标准发放。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要求具备的基本知识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安全教育与分组

  机械加工的安全生产技术

  (分组实施各2学时)

  掌握安全技术和机床的保养。

  熟悉机床及操作练习

  1.机加工的地位和作用。

  2.机床的组成部分及机床床的传动系统。

  3.数控系统介绍。

  (分组实施各6学时)

  1.熟悉各部位手柄滑板的刀架作用

  2.空运转练习。

  3.简单工件加工

  车刀基本知识及刃磨

  1.车刀的切削角度及其作用。

  2.车刀的刀具材料及其应用范围。

  3.车刀的刃磨方法。

  1.能合理选择车刀

  2.能独立刃磨简单的外圆车刀。

  与项目二同步实施

  综合件的工艺分析与加工

  (加工3个套类工件)

  1.典型车削的工艺分析方法。

  2.车削加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内容。

  1.运用各课题的基本知识完成典型件(拉伸试件和小锤)的车削加工。

  2.能基本上编排车削工艺过程。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1)了解数控铣床的精度检验及调整方法

  2)数控铣床加工工艺分析

  3)数控自动编程软件应用、数据处理的能力

  4)复杂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

  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数控加工编程知识,熟练操作数控车床。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1)了解数控铣床的精度检验及调整方法

  2)数控铣床加工工艺分析

  3)数控自动编程软件应用、数据处理的能力

  4)复杂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

  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数控加工编程知识,熟练操作数控铣床。

  线切割机床的编程与操作方法、技巧

  线切割机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了解特种加工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编程方法及加工操作。

  与项目六同组实施

  实习指导教师对每个学员在机加工实习操作中必须进行成绩考核。成绩分三个方面进行评定:(1)职业道德分;(2)工艺理论分;(3)操作技能考核分。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每一个学员单工种的培训小结,培训表现、劳动纪律、出勤情况、安全文明实习和实习操作技能成绩等全面综合评定,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记分。

  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机械部

  中职教师培训计划(三)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烹饪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坚持按需施教培训原则,突出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学研用相结合的培训理念,推行教研、培训、自修一体化,探索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支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高职业教育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的职业教师队伍,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培训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本着“立足课堂,聚焦实践”的宗旨,突出以参训教师为主体,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培养其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努力建设一支理念新、能力强、素质高的中职骨干教师队伍。烹饪学专业中等职业教师的在职培训,是面向21世纪中国烹饪学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培训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

  重点学习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烹饪技术新工艺等内容。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手段、专业技术与技能、教育科研与实践等综合素质和能力,适应国家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训结束后,学员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把握烹饪学专业的建设方向,理解烹饪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能结合培养方案指定专业教学计划;通过学习观摩,掌握主要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和教学方法;掌握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思路和操作要求,能承担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任务;了解烹饪学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及发展动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课件

  开发技术;能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工作,形成新的职教模式,并在全国的职业教育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培训对象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烹饪专业骨干教师

  四、培训方式

  烹饪学专业中职教师培训将引进先进理念和成熟模式,根据骨干教师培训目标,结合参训教师的实际情况,以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在其指导下通过与广大中职教师的研讨和实训等形式,创造一个能体现先进职业教育特点,并与我省职业教育现状相适应的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对烹饪学专业所涉及的专业核心课与专业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和研讨,以项目设置培训内容,通过专题讲座、互动研讨、观摩教学、实验实训操作、现场参观等方式完成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