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话题作文 >

基于城中村改建的城市化问题思考:谈一谈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若干对策

www.16system.cn 2021-10-04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好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基于城中村改建的城市化问题思考:谈一谈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若干对策,供大家参考选择。

  基于城中村改建的城市化问题思考:谈一谈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若干对策

  摘 要 随着近些年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位于城市和农村交界地带的城中村日益兴起,它的发展一方面给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给社会的和谐和安定带来了隐患。积极应对和解决好城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良性运行。

  关键词 城中村 问题 原因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也带来了城乡边缘带的迅速城市化。位于其中的村庄逐渐被城市包围起来,形成了半城半乡特色的二元结构,变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城中村。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解决城中村发展中存在问题已经成为必然。

  一、城中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治安方面

  1.治安隐患突出

  一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城中村在开发初期,城市管理介入滞后,社区管理水平较低。一些已撤村改居的城中村社区自治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或尚处于初期摸索阶段,人员不足、业务不精,对社区服务、治安调解等工作内容不熟悉,对群众的教育管理职能和社会调控能力不足。

  二是由于管理体制制约及相关配套法律尚不健全,一些职能部门监管滞后,履行职责不到位,增加了社区不安全隐患,一些场所甚至发展成为藏污纳垢的窝点,严重影响了社区的稳定。

  2.管控力度不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政府一些职能部门的关注点、注意力大多投入到城市繁华地带、重点地区。对城中村的重视程度、投入力量、管理力度必然有所减弱。

  一是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警力不足。受社会治安形势大气候的影响,繁华、重点地区的110警情、刑事(治安)案件等牵扯了民警的精力,城中村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就顾之不及。

  二是经费保障缺口较大,导致防范设施不足,一些防范措施难以落实,治安管理存在漏洞,难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掌控。

  (二)健康方面

  1.生理健康

  城中村村民生理健康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以及生殖健康和孕产妇保健。

  第一,由于房屋和人口密集,人口流动性大,空气对流不充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污染严重。再加上有些人尚未进行免疫接种以及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现象的存在,造成结核、疟疾、性传播疾病(STDs)及急慢性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第二,无论是村民还是外来人员素质均较低,缺乏生殖健康知识,对孕产妇保健重视不够,生殖感染率高。三陪小姐等特殊服务行业和未婚青年同居现象造成人工流产现象普遍。这些都是公共卫生问题。

  2.心理健康

  城中村村民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心理不安全感和身份认同感差。

  第一,大量管理混乱的出租屋成为犯罪之源,入室盗窃、黑社会团伙、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不安全因素对城中村人群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由于本地人和外地人在观念上区分明显,外来人员面对陌生的环境,会感到无所适从,加上生活、工作巨大压力,以及受到本地人歧视,存在身份认同危机,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本地人物质上的相对富裕也并不能直接拉近他们与都市人的距离。

  (三)就业方面

  1.就业不充分

  就业不充分是劳动力利用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饱满,是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协调的表现。“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郑州市城中村学生家长就业率只有13.1%”。可见,城中村村民就业不充分的现象在多数地区是普遍存在。

  2.就业不稳定

  据调查,城中村村民的就业主要渠道:

  一是通过“招工安置”。这种工作表面上看似稳定,但是有些人会随着企业转制、技术进步以及企业用工制度的市场化,因自身缺乏知识技能而下岗和失业。

  二是“自谋职业”。这些在本地企业务工、开店经商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具有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人在城中村村民中所占比例极小,同时又面临资金支持不足、经营不善等风险。

  三是“临时性”工作。多数人选择跑运输、干零活、摆小摊或者城市绿化、交通协管等临时性的工作,但这种工作由于受季节性或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从业人员往往面临随时失业的危险。

  二、城中村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城中村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流动人口多

  城市的拓展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广阔的就业、谋生空间,也为原住居民将闲置房屋出租提供了条件,外地人员的落脚谋生使城中村人口急剧膨胀,迅速演变为流动人口聚居区。由于居住地地理位置便捷、房租低廉,使一些居民不顾市政规划,违法强建、私搭乱建房屋,由此引发一系列潜在的治安隐患。

  2.配套设施不足

  由于城中村尚未进行开发建设或还没有纳入市政建设规划,结构不合理,布局杂乱无章,建筑密度大;社区处于开放状态,防范难度大;街道胡同内违章建筑、乱堆乱放等现象较为普遍;环卫、市政等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低且陈旧老化;市政道路、商贸及娱乐休闲等公共配套设施严重不足;防火通道被挤占甚至堵死,火灾隐患突出,公共卫生环境质量与城市管理要求形成巨大的反差。

  (二)城中村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差

  城中村私房巨大的收益以及文化素质较低使得城中村阶层与城市其他系统没有信息和资源的交流,具有较大的封闭性。而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只是房东和租客的租赁交易关系,不能享受到本地人的待遇,很难和城中村村民和城里人融合,也从经济上、身份上、生活方式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2.医疗保障缺失

  合作医疗制度规定,凡是非农化的村民,都有资格参与社区合作医疗,获得在就医和保健上的优待。但对占人群大多数的外来人员来说,很少甚至没有任何医疗保障,一些打工人员无法负担去正规医院看病的高昂费用,导致一些无证诊所泛滥。“黑诊所”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城中村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就业观念落后

  城中村村民缺乏就业意识,尤其年龄较大者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使他们养成了保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维意识,不愿改变多年的生活方式,因而面对城中村城市化所带来的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缺乏寻找就业机会的胆识。

  2.文化素质低下

  城中村村民无论是种地还是出租房屋都不需要有很高的技术与文凭,只需要有自己的房屋和本村户口就可以生活下去。“在这一代人中,尤其是上个世纪8O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高中以下文化的比例相当高。据调查显示,城中村村民高中以下学历的占89.8%。”较低的文化素质成为他们就业的最大障碍。

  3.就业期望过高

  城中村村民由于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村域经济为依托,又有出租房屋租金的稳定收入,长时间的无忧生活使其农民身上本具有的内在品质边缘化。一方面,与农民工相比,稳定收入和富裕生活使他们吃苦耐劳的农民品质异化,不愿接受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低的脏累工作。另一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又缺少城市居民善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因此,就业就会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

  三、解决城中村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治安问题的对策

  1.齐抓齐管,共同治理

  一是全面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强基层居委会、治保组织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组织的领导,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基层治保组织的监督指导,发挥治保组织在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中的牵动作用。

  二是由基层镇(街)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公安、民政、工商、城管、卫生、计生等部门,按照各部门承担的职责实施综合治理,通过政策导向,不断引导、规范人们的行为意识,堵塞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清理整治,净化环境

  一是要加强对犯罪活动规律特点的分析研判,通过多种途径延伸信息触角,扩大获取犯罪线索的范围。坚持与刑侦专业队密切配合,以大案和入室盗窃、入室抢劫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以及团伙犯罪、流窜作案为突破口,强化打击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是强化阵地控制,对城中村地区废旧物资回收行业、中小旅店、公共娱乐场所和出租房屋等易发案、高发案地区,坚持连续、反复、及时的清理整治工作。

  三是强化人力情报信息网建设,形成公秘结合、覆盖整个社会面的情报信息网络,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和违法犯罪线索,为实施精确打击提供有力保障。

  3.开展社区警务

  一是抓好人口管理。社区民警坚持深入住户进行调查,全面了解掌握辖区人员情况和社会关系,抓住重点人口、刑嫌等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逐人建立档案,制定控制措施,实行重点管理、重点监控、重点帮教。

  二是畅通治安纠纷调解的“绿色通道”。城中村矛盾纠纷多、治安问题多,基层派出所要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组建纠纷调解中心,积极调解处理、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社区”,有效避免“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4.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

  基层派出所要紧密依托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

  一是落实“以证管人”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为一体的实有人口现居住地管理服务工作新机制,实现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效能。

  (二)解决健康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外来人群健康教育

  对外来人口进行健康教育对改善该社区人群健康问题意义重大。落实流动人口户口申报制度,派出所、街道、村委会等加强流动人口户籍申报,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动态情况。制定相应的流动人口卫生管理制度。

  2.提高社区医疗服务

  “行政、卫生部门及城管部门等一方面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定期对本地区城中村主要负责人、安全卫生负责人进行安全、卫生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强对色情等不健康服务业的管制,保证社区生活和谐。另一方面,投资建设正规社区医疗中心,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等的基本医疗服务,解决收入低下人群看病问题,并加大对“黑诊所”查处的力度,严惩无证行医者,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三)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

  1.参加就业培训

  首先,通过培训把村民原来的小农意识转变为现代市民精神。其次,通过开展一系列技能培训使村民掌握一种或多种技能,提升他们的可持续就业能力。再次,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对参与培训的村民给予政策优惠,如有条件的可在培训后安排工作等。

  2.开发就业岗位

  把扩大就业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依托社区阵地,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化服务,适时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并有意识地扶持这些岗位,以满足村民就业。

  解决城中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有关部门也必须做好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工作。此外,注重村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将对城中村自身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城中村的发展工作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势必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桂平.城中村村民就业问题与对策.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8(2).

  [2]陈刚,吕军,张德英.流动人口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概述.中国全科医学.2006.9:541.

  [3]丁洪建,刑海峰.城中村的问题、成因及管理对策.中国房地产.2007(12).

  [4]张成福,王丽.城中村现象透视.经济论坛.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