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12篇

www.16system.cn 2021-10-03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好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12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1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全面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辨明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面对外部环境日趋错综复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形势,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启新征程,要进一步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新阶段的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着眼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战略抉择。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在开放合作中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推动互利共赢。

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2

  接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作出部署。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打造党建引领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动力引擎,巩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抓稳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图景。

  全面推进组织振兴,延伸乡村振兴的“工作手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武装。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投身乡村振兴。锻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要加强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机制,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农村各类社会基层组织,使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农村社会各类群体,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村振兴委员会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延伸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手臂”。

  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党建质量。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按照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的原则,不断创新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农村特色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使党组织活动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构建同心同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全面推进人才振兴,壮大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引才聚才育才的优势,以党建引领人才振兴,持续配强班子、建强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选优配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严格人选标准,提高人选质量,积极推行“一肩挑”,优化班子结构,着力推动整体优化提升,同步做好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推选工作,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长效机制,规范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运行,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实施农村发展党员“源泉”工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长效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持续推进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推行党员积分制、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着力建强乡村振兴主体队伍,全力激活农村党员“细胞”。

  建立县级以上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向乡镇流动工作机制,充实乡镇工作力量。建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长效机制,重点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回引培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田秀才”。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业农村现代化,落脚点是农民全面发展。

  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技术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乡土人才。同时,通过政策宣传、选聘下派、组织引导、前景引领等途径,持续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广阔天地,不断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队伍。同时,充分发挥新乡贤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重视乡贤的树立和推崇,让乡贤成为一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产业不兴旺、经济不发展,乡村就留不住人,活力就焕发不出来。产业兴旺、经济发展,乡村才会有人气和活力,才会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有真正的源头和活水。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作用,带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深化改革,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开发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统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给贫困户种出“摇钱树”、让特色产业在乡村“大显神通”,实现从前有“特”没“产”,如今“特别能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党建引领,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组织化”成果。

  在产业扶贫上,推广“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产业链、基地上,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就业扶贫上,加强劳动力培训、提升就业本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探索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技术扶贫新路子,让其获一技之长、促就业与增收,实现“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的目标;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一次搬迁、同步小康”的理念,按照“帮教结合、管服并重”的原则,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治理机制、配套产业就业等方式,推动搬迁群众由脱贫向小康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过渡,让贫困群众在党组织带领下,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生活质量。因村施策,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

  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探索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向村民小组延伸,利用村级和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村组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记住乡愁”,这里的“乡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乡风。优秀文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塑形”。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出台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作用,用好村组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持续推动农村群众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身边事感染带动身边人,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推进禁赌禁毒,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全面推进生态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水光山色与人亲”,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要以党建引领生态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美丽。

  生态宜居,规划先行。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按照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脉文化资源等特点,牵头制定村庄布局规划,确保合理有序开发建设,避免抓发展与抓环境治理“两张皮”现象,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乡村美丽,保护为要。绿水青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引导群众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改造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做好乡村绿化、美化、整洁化工作。

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3

  学深悟透抓紧抓实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在“怎么看”上统一思想,在“干什么”上凝聚共识,在“怎么干”上精准发力,把每一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把每一个措施落细落小落具体,就一定能够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危机育先机、变局开新局”,学深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全会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为“十四五”中国发展把脉定向,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更为重要的是,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从风险挑战中增强危机感、从抗“疫”战果中增强自信心、从政策利好中抢抓新机遇,更加自觉地在“两个大局”下辨大势、找方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深刻把握危机共生、危中蕴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全面增强必胜信心。

  “一以贯之、一鼓作气”,抓实五中全会任务。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抓得很紧,办成几件大事,确有实效,才能振奋人心,取得群众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好做了。”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如果不理出一个头绪、抓不住重点,就很容易陷入“见子打子、疲于奔命”的迷魂阵。

  我们要聚焦“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从经济层面、工具层面和政治层面,紧抓“中国发展”“五年规划”“现代化路径”等关键词,拿出超常规举措,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鼓作气的拼劲,扎实做好科技创新、现代产业、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和城镇化、生态环境、民生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改作风、树新风”,落实五中全会要求。“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毛泽东同志也曾对泥菩萨式的不良风气进行批判,说它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抓好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油干、拼命干,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改作风、树新风。

  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戒官气、祛邪气、树正气,要树牢大局意识改作风、增强责任担当改作风、净化政治生态改作风,以优良作风汇聚起真抓实干、跨越奋进的强大正能量。

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4

  学深悟透抓紧抓实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在“怎么看”上统一思想,在“干什么”上凝聚共识,在“怎么干”上精准发力,把每一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把每一个措施落细落小落具体,就一定能够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危机育先机、变局开新局”,学深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全会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为“十四五”中国发展把脉定向,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更为重要的是,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从风险挑战中增强危机感、从抗“疫”战果中增强自信心、从政策利好中抢抓新机遇,更加自觉地在“两个大局”下辨大势、找方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深刻把握危机共生、危中蕴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全面增强必胜信心。

  “一以贯之、一鼓作气”,抓实五中全会任务。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抓得很紧,办成几件大事,确有实效,才能振奋人心,取得群众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好做了。”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如果不理出一个头绪、抓不住重点,就很容易陷入“见子打子、疲于奔命”的迷魂阵。

  我们要聚焦“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从经济层面、工具层面和政治层面,紧抓“中国发展”“五年规划”“现代化路径”等关键词,拿出超常规举措,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鼓作气的拼劲,扎实做好科技创新、现代产业、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和城镇化、生态环境、民生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改作风、树新风”,落实五中全会要求。“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毛泽东同志也曾对泥菩萨式的不良风气进行批判,说它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抓好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油干、拼命干,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改作风、树新风。

  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戒官气、祛邪气、树正气,要树牢大局意识改作风、增强责任担当改作风、净化政治生态改作风,以优良作风汇聚起真抓实干、跨越奋进的强大正能量。

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5

  日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大会议。因此,当前应将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牢抓实。

  一是要学深悟透,秉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接续推进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作为从事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切实把全会精神落实好,把各项工作谋划好,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二是要融会贯通,讲求“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方法。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国内国际新形势下,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应当自觉对标对表全会的重大部署,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防隐患从小处着手,抓发展从大处着眼,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进行更有长远性的思考,助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实现乡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三是要以民为本,坚守“解民所急为民所盼”的情怀。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以群众事情无小事,人民利益大于天的情怀做到问需于民,将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把党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乡村振兴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在“四精”上做文章,抓好项目,做优环境。着力做强乡镇特色产业项目,做优种植养殖产业,做特文旅融合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推动乡村振兴。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6

  “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10月30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党组召开专题学习(扩大)会议,集中传达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全会阐明今日中国新坐标,令大家倍感振奋:“十三五”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大家一致认为,“十三五”时期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国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来之不易、鼓舞人心,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奔忙在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乡间的气象扶贫干部马清云,对此深有同感。今年3月,突泉县正式退出贫困旗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这离不开8年来中国气象局举部门之力定点帮扶的制度优势。”反复品读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他更感肩头责任重大。“要严格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着力在巩固脱贫成果上下功夫,继续发展产业、打造品牌、激发内力,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海拔1265.9米的南岳高山气象站,深秋时节山风袭人,观测员从容巡查气象观测数据和仪器运转情况。自今年4月观测业务全面自动化运行以来,观测员顶着严寒冰冻长时间在室外观测已成为历史,观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更高了。南岳高山站高级工程师易建平感叹:“作为长期扎根高山的气象观测员,我们是建设现代化气象强国的见证者、实践者,更是受益者。”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正式运行,粤港澳三地45项气象合作扎实推进……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气象成果近期捷报频传。“五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目标方向。”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旭东表示,将继续奋力推进广东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省建设,高水平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更有力保障。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五中全会的这一要求,让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李良序对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建设气象探测强国更有信心。“我们要加快现代化行动计划制定进程,把监测精密的总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的方针落实到未来发展中。”他表示,将进一步推动新装备研发和布设,提升国家气象观测网的垂直观测水平,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创造更有利条件。

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7

  生活品质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改善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执政的最大优势。

  对于共产党人的这一根本宗旨与价值追求,毛泽东同志曾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地将之称为“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够获得被压迫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领导人民翻身作主,一步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的擎天柱。当年,将近10万红军从于都集结出发,没有走漏半点风声,靠的就是30万于都人民的共同守护。红军在于都河上架设浮桥时,群众拆下了自己家的门板、床板,一位老大爷还把自己的寿材也送到了架桥现场,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求解放、争独立、谋幸福,所以人民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正是这种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铸就了水乳交融的党群“鱼水情”。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即使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奋斗理想,都不能迷失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伟大梦想。一旦忘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旦缺失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迫在眉睫的。现在,很多地方看病难就医难、用水保障难、小区管理难、产权办理难、信访维权难等群众的一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虽然这其中与新时代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价值取向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工作环境多维化等新特点有关,但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干部群众观点树得不牢,不愿做群众工作、不敢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等,有的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

  工作方法、工作能力都无法满足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实际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功,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习惯于“台上讲、台下听”、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依靠行政力量来管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脚步从未停歇。焦裕禄同志当年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走遍兰考120多个生产队,带头行走在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的第一线,带头工作在战风沙、治盐碱的第一线。杨善洲老书记说:“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安逸地坐在办公大楼里,你不觉得有愧吗?”

  心中有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就要“身”入群众,真正缩短与群众的距离,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要“情”入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真心实意同群众交朋友,生活上与群众走近,感情上与群众拉近,作风上与群众靠近,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疏解民怨,排解民忧,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带着真心办实事,带着感情谋民利。

  要“心”入群众,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三个“是不是”是检验干部人民立场的标尺,要经常反思自己做到了没有。

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8

  通过上级公司宣讲团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讲解、参加党支部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及在“学习强国”、书籍报纸上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在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情况下,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智慧化矿长,绿色矿山建设和智慧化矿山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智慧化矿山建设包含绿色矿山内容,绿色矿山建设也需融入到智慧化矿山之中,为公司长远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建设智慧化矿山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通过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矿山具有人类般的思考、反应和行动能力,实现矿山全面信息集成和响应能力,主动感知、分析、并快速做出正确处理的矿山系统,人为的因素将降至最低程度,矿山企业的人财物产销存等能协同、自动运作,实现矿山企业的集约、高效、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目前顺兴煤矿已成功投入人车定位系统、边坡监测系统,实现对所有作业车辆和人员的动态监控和调度,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更保障了车辆运行和人员作业的安全;对边坡实施动态实时监测,有效化解重大风险和隐患,保障边坡稳定性,促进安全生产。但还存在智慧化建设水平不高,系统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将继续坚持需求导向,充分运用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高度融合,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突出风险预控,优化管理等流程,形成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与反馈机制,建设成安全、协同、高效的智慧矿山。

  建设绿色矿山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二是促进煤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发展的需要;三是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四是推动煤炭生产和消费革命,助力煤炭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需要。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代表了一个企业开发利用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的能力。顺兴煤矿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采取了将地面煤场移设至坑下、拆除破碎站、排土场放坡治理及矿区覆土绿化等一系列举措,矿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绿色矿山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由于顺兴煤矿绿色矿山建设刚刚起步,在思想认识、技术装备和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秉承突出重点,有序建设的原则,要从矿区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企业形象等方面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力度。

  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新篇章、创造新业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以绿色智慧化矿山建设助推公司系统高质量发展。

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9

  11月2日,北京高院召开党组会,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会议要求,全市法院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立即兴起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热潮,迅速把全会精神传达到全体党员。

  全市各级法院党组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党员大会学习、专题政治轮训、主题宣讲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刻把握和领会好新形势、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工作新要求,切实做到吃透精神、领会实质、增强信心,结合北京法院实际,研究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措施。要深刻理解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牢固树立正确司法理念,确保首都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要紧紧围绕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重大举措,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提升知识产权审判水平、做好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工作,依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我市进一步形成“高精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保障我市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牢牢把握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部署要求,坚持依法公正高效文明司法,全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促进平安北京和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把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到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中。

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10

  接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作出部署。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打造党建引领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动力引擎,巩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抓稳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图景。

  全面推进组织振兴,延伸乡村振兴的“工作手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武装。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投身乡村振兴。锻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要加强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机制,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农村各类社会基层组织,使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农村社会各类群体,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村振兴委员会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延伸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手臂”。

  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党建质量。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按照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的原则,不断创新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农村特色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使党组织活动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构建同心同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全面推进人才振兴,壮大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引才聚才育才的优势,以党建引领人才振兴,持续配强班子、建强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选优配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严格人选标准,提高人选质量,积极推行“一肩挑”,优化班子结构,着力推动整体优化提升,同步做好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推选工作,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长效机制,规范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运行,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实施农村发展党员“源泉”工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长效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持续推进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推行党员积分制、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着力建强乡村振兴主体队伍,全力激活农村党员“细胞”。

  建立县级以上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向乡镇流动工作机制,充实乡镇工作力量。建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长效机制,重点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回引培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田秀才”。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业农村现代化,落脚点是农民全面发展。

  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技术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乡土人才。同时,通过政策宣传、选聘下派、组织引导、前景引领等途径,持续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广阔天地,不断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队伍。同时,充分发挥新乡贤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重视乡贤的树立和推崇,让乡贤成为一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产业不兴旺、经济不发展,乡村就留不住人,活力就焕发不出来。产业兴旺、经济发展,乡村才会有人气和活力,才会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有真正的源头和活水。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作用,带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深化改革,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开发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统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给贫困户种出“摇钱树”、让特色产业在乡村“大显神通”,实现从前有“特”没“产”,如今“特别能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党建引领,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组织化”成果。

  在产业扶贫上,推广“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产业链、基地上,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就业扶贫上,加强劳动力培训、提升就业本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探索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技术扶贫新路子,让其获一技之长、促就业与增收,实现“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的目标;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一次搬迁、同步小康”的理念,按照“帮教结合、管服并重”的原则,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治理机制、配套产业就业等方式,推动搬迁群众由脱贫向小康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过渡,让贫困群众在党组织带领下,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生活质量。因村施策,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

  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探索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向村民小组延伸,利用村级和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村组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记住乡愁”,这里的“乡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乡风。优秀文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塑形”。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出台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作用,用好村组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持续推动农村群众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身边事感染带动身边人,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推进禁赌禁毒,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全面推进生态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水光山色与人亲”,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要以党建引领生态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美丽。

  生态宜居,规划先行。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按照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脉文化资源等特点,牵头制定村庄布局规划,确保合理有序开发建设,避免抓发展与抓环境治理“两张皮”现象,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乡村美丽,保护为要。绿水青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引导群众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改造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做好乡村绿化、美化、整洁化工作。

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取得伟大成就,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航向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通过近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感触颇深,对于今后的工作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是勤于学。只有学习,才能进一步领会全精神,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锤炼过硬作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加强党性修养,增强防腐拒变能力,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通过学习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与时俱进,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为职工排忧解难。

  二是善于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在深入深刻上下功夫,坚持在认真学习领会基本内容的同时,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在深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始终保持责任感,要善于发现和解决职工关心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执行力和创新力,通过努力使自己的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敏于行。有努力就会有回报,“十四五”蓝图已绘就,目标美好、重任在肩。面对优化生产、提质增效等压力,我们要拿出更强的执行力和责任心,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工作实际当中,把担当实干作为工作作风,知重负重。平时挑重担换肩不歇肩,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顶得上去,一步一个脚印,用钉钉子的精神完成各项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建设提供动力。

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12

  生活品质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改善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执政的最大优势。

  对于共产党人的这一根本宗旨与价值追求,毛泽东同志曾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地将之称为“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够获得被压迫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领导人民翻身作主,一步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的擎天柱。当年,将近10万红军从于都集结出发,没有走漏半点风声,靠的就是30万于都人民的共同守护。红军在于都河上架设浮桥时,群众拆下了自己家的门板、床板,一位老大爷还把自己的寿材也送到了架桥现场,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求解放、争独立、谋幸福,所以人民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正是这种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铸就了水乳交融的党群“鱼水情”。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即使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奋斗理想,都不能迷失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伟大梦想。一旦忘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旦缺失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迫在眉睫的。现在,很多地方看病难就医难、用水保障难、小区管理难、产权办理难、信访维权难等群众的一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虽然这其中与新时代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价值取向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工作环境多维化等新特点有关,但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干部群众观点树得不牢,不愿做群众工作、不敢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等,有的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

  工作方法、工作能力都无法满足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实际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功,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习惯于“台上讲、台下听”、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依靠行政力量来管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脚步从未停歇。焦裕禄同志当年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走遍兰考120多个生产队,带头行走在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的第一线,带头工作在战风沙、治盐碱的第一线。杨善洲老书记说:“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安逸地坐在办公大楼里,你不觉得有愧吗?”

  心中有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就要“身”入群众,真正缩短与群众的距离,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要“情”入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真心实意同群众交朋友,生活上与群众走近,感情上与群众拉近,作风上与群众靠近,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疏解民怨,排解民忧,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带着真心办实事,带着感情谋民利。

  要“心”入群众,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三个“是不是”是检验干部人民立场的标尺,要经常反思自己做到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