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体会

www.16system.cn 2021-10-03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好范文网分享的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体会

  “从正定到厦门,从宁德到福州,从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关心青年成长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鼓劲,真正成为了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人生的导师。”

  5月4日以来,《中国青年报》刊发《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团中央直属机关年轻干部主动结合自身实际,逐篇研读,交流感想。大家纷纷表示,通过研读系列报道,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要认真向总书记学习,不断从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生动故事中,汲取政治营养,凝聚前进力量;要将学习系列报道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领悟内涵实质,激发奋斗精神,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共青团改革发展的思想成果和实践成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身报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心系人民的高尚风范,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

  团中央宣传部徐兴邦表示:“系列报道生动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情况,让我们了解到,总书记当年从政的初心就是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总书记扎根基层,以身许党许国,为国家兴盛、人民幸福,义无反顾走进基层,身体力行投身实践,体现了浓浓的赤子情怀。总书记心系广大青年,倾听青年呼声,帮助青年成长,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新时代的团干部,我必须向总书记学习,在团的岗位上坚守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让理想主义的旗帜永远在心中高高飘扬。”

  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胡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心上,在繁忙的治国理政之中,总能抽出时间给我们回信、与我们谈心,高瞻远瞩,语重心长。作为备受总书记期待的青年学生,我们必将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在求学问、做实践、返家乡、赴基层的过程中,勇于‘自找苦吃’,做信念坚定的守望者、赤诚丹心的爱国者、勤学储能的践行者、奋发有为的追梦者,以青春之朝气,青春之热血,青春之梦想,投身于祖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洪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基层、融入群众、求真务实、严格自律的工作作风,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锤炼优良作风,矢志艰苦奋斗。

  团中央少年部刘岩表示:“专题报道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能够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一以贯之的关心和关怀,都能深刻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这一要求的生动诠释,都为我们开展青年群众工作树立了标杆,提供了根本遵循。”

  团中央基层建设部邓广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干好基层工作要做到四点,一是要有兴趣、有热情,二是要有韧性、有耐力,三是要有一点儿组织能力,四是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因此,作为年轻团干部,干好团的基层建设和工作,必须要对基层有兴趣、对青年有热情,‘老老实实做小学生’,坚决洗掉小布尔乔亚习气,克服‘脱离生产者’的毛病;必须要对困难有韧性、对干事有耐性,展现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青春风貌;必须要在团内团外有组织能力,既靠理想主义、理论素养、理性务实、理直气壮在同龄人中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必须要对改革创新有一股干劲,在团员先进性建设、基层改革综合试点、创新组织形态等攻坚中风风火火、兢兢业业,一扫马马虎虎、浑浑噩噩的暮气。”

  团中央机关党委张炯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的交流,不管是书信来往,还是面对面谈心,往往都能够带来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震撼。许多大学生正是由于总书记的思想引导,或长期扎根基层,或坚持调查研究,但都培养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习近平的战略眼光、深厚积累和群众工作方式方法都让大学生朋友们感受到了震撼与钦佩。作为年轻干部,我也要努力学习、注重积累,在实际工作中切实练就过硬本领,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肩负起、完成好党赋予的光荣职责。

  团中央办公厅刘钊表示:“中青报的系列文章,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总书记关于服务青年成长的‘两点论’,一方面指出‘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强调‘要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就是要像总书记那样,从这些所思、所忧、所盼出发,学会用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去感染青年的思想认知,用富有活力、灵活多样的组织形态去适应青年的分布特征,用让人有获得感的工作举措去精准服务青年的现实需求。”

  团中央青年发展部阚宝奎表示:“专题报道中的许多故事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相关,从与大学生谈调研思路、到鼓励大学生返家乡搞调研、再到用调研成果指导地方生产,一个又一个故事,一个又一个细节,让我深深感动、深受触动。通过这些故事,我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群体长期以来的亲切关心、对实践教育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作为共青团实践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工作的意义和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我们必须反复学习研究,以此指导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广泛组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策划实施好常态化实践教育项目。”

  中央团校郑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深刻指出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指明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和前进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掌握要义,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学习成果体现在团干部培训课堂和青年工作研究中,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张娇凤表示:“作为一名在中国青基会工作的年轻干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进一步坚定了我做好青年工作的决心,我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精神,坚守助学育人、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帮助困难家庭青少年实现既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的新期待,助力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体会

  从《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里,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的殷殷期望和青年对自身发展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与青年大学生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勉励青年一代扎根基层、“自找苦吃”,让我获益匪浅。如果能够认真思考和总结总书记的这些工作方法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相信对于每个青年来说,都有借鉴意义。

  我就职于一家建筑施工企业——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我们也被亲切地称作“扎根基层的青年工程人”。拓荒凿隧,铺路架桥,我们一直工作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初心如磐、使命如山,誓把祖国建设的一张张蓝图建造成一个个精品工程。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干好基层工作要有兴趣、有热情,要有韧性、有耐力,要有一点儿组织能力,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儿。只有肯吃苦,心怀奉献精神,才能把工作干好。

  尤其在年初疫情迅速蔓延的紧要关头,中建三局用十多天时间分别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央企效率”和“央企速度”的奇迹。奇迹的背后,正是每一个建设者扎根一线、吃苦耐劳,用汗水和智慧凝聚起来的磅礴力量。这种伟大的抗疫精神也在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会有直面挫折的勇气和无畏。

  作为一名基层建设者,今后我会将自己的青春与祖国的建设事业统一起来,勇于扎根基层,不断锤炼自我,伏案钻研、躬身实践,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真正做到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体会

  近期,《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出版,该书读来启迪思想、触及灵魂。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相关书籍的忠实粉丝,我不仅及时追新,并认真学习领悟。身为大学生志愿者的我,总能从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学生寄语的报道中获得启发,坚定了做一名新时代有志有为青年志愿者的信念。

  书中多次提到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大学生要到实践中去,与人民群众一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深感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和谆谆教诲。长久以来,部分大学生因片面追求课堂成绩,而忽视社会实践。在《习近平傍晚与我们社会实践团座谈》一文中,总书记就讲道:“不要认为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高超、万能的,只有到社会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后,产生了社会责任感,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我回想起自己在西部支教的经历。一年的支教,“提炼了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少了“牢骚满腹、空悲叹”,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支教期间,为了关爱留守儿童们,特别是实现他们“拥有一间图书室”的愿望,我们支教团成员通过走访调研,结合当地盛产蜜桔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为留守儿童家庭“蜜桔·圆梦·致富”的构想。活动前期,我们从留守儿童的家访,到学生家果园的参观,再到向县水果办同志们的虚心请教,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不仅搞懂了水果的种植要领,而且弄清了水果的销售情况。借助线上线下的爱心义卖,累计为留守儿童家庭出售水果2万多斤,获得的利润均用于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像这样的水果义卖活动,我们一干就是三年,累计销售水果10万余斤,不仅改善了当地困难群众的生活,而且为瑶乡水果做了“品牌”效应的宣传。回想这一经历,我更深刻地领悟了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实践团的寄语:“同学们的忧国忧民,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

  没有踏过服务地的一山一水,就不会懂得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没有经历服务地的严寒酷暑,就不会体味孩子们的艰难困苦。虽然现在读博压力很大,但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我仍坚持到山区、到有需要的地方开展志愿服务。就像《我们的好校长习近平同志》一文中讲到的:“习校长勉励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位任务是搞好学习,学好本领,提高自身素质。要讲求实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有实践的能力和勇气,在实践中提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都会让自己的理论研究更接地气,都有助于自己把论文写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