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支部书记讲党课-传承红船精神,强化国企担当
www.16system.cn国企党支部书记讲党课-传承红船精神,强化国企担当
今天,我讲的党课题目叫做《传承红船精神,强化国企担当》。
内容主要是回顾红色党建历史,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进而思考在新一轮国有企业国资改革发展中,如何把握好国有企业该有的使命和担当。
可能有人会问,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展望未来,为什么还要回顾历史呢?这正是你需要经常回答门口保安的三个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因为,只有当我们搞清楚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理解了自己,才能搞清楚当下自己在哪里,然后才知道该如何规划未来。
所以,越是一个需要规划未来的时代,就越是一个需要回顾过去的时代。而要回顾过去,作为国企人,首要的是重温中国红船的历史沧桑。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代表出席会议。因为活动被监视,7月30日会议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大会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任务,那就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小小的一条游船,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载入史册的名字——红船。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我们党的“母亲船”。
2005年6月21日,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第一次精准提炼了“红船精神”。那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和嘉兴,瞻仰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号召全党要结合新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红船精神”是中国梦的起点。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碎了清政府的天朝大国梦,也激发了中国的民族复兴梦。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洋务运动我们学技术,同样的洋枪洋炮就是打不过日本,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我们学制度,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罢,到了中国就预备立宪,失败!辛亥革命,孙中山暴力推翻了清王朝,袁世凯不满足还要做皇帝,失败!经历了这么多探索和努力,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在屡受挫折的困境中,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应运而生,中华民族从此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党走向井冈山,走进延安,走过西柏坡,走进中南海,走向全国执政。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曾经的过去,更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从只有56名党员到拥有8900万党员、450万个基层党组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之所以能够如此,根本在于我们党不怕牺牲,有敢为天下人先的“首创精神”;不畏艰难,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精神”,不忘初心,有“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奉献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奋进。
党组织与国有企业携手并肩,走过了改革开放以来风云激荡的岁月,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正式进入了新时代,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改制、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关键词。
国企是国之重器,改革成败关乎经济发展全局,是修修补补的改,还是脱胎换骨的改?我们要走什么样的强盛之路?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如何才能实现企业发展与党的建设深度融合?成为摆在国企人面前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在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发展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到我们党的革命原点,回顾党的沧桑历史,“红船”中凝练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对今天国企各项改革工作的推进,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历史的维度看,国企国资改革是对苏联老大哥式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和调整,持续时间长,改革历程复杂,“摸了这么多年的石头,到了要过河的时候了”,国企国资改革容不得等待观望,势在必行。
国有企业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要改掉什么,要革去什么”,“国家对企业应该怎样管,应该管多少”,国企过去大规模生产的商业模式已经过时,如何通过小批量生产满足市场需求,这些都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以遵循,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关键是要传承好“红船”中的“首创精神”,冲着问题去,把国企改革放到整个经济改革体系中来讨论,放到整个市场资源配置中去运行,在尊重市场规律,符合具体国情、省情、实情的前提下,确保各方面利益平衡发展,特别是涉及国企员工利益方面,既要积极稳妥多方兼顾,又要大刀阔斧敢闯敢试,既要扛着打破金科玉律的金箍棒,还要念好国有资产流失的“紧箍咒“,这样才能够真正不断增强国企活力和影响力,这样的改革才是真刀真枪的国企改革。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随着经济改革步入深水区,要改组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营运公司、要区分商业类和公益类企业、要发展混合所有制、要厘清国资委的角色定位等等,涉及到体制机制的创新,更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大多都是难啃得“硬骨头”,难闯的“硬关卡”,再加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决定了国企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够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站在新时代的起点,面对历史使命和责任,要传承好“红船”中的“奋斗精神”,越是到了闯关夺隘的关键时刻,就越是要“耐得烦霸得蛮”,理一理千头万绪,看一看实际情况,正视矛盾和困难,不怕吃苦,撸起袖子干,甩开膀子冲,用奋斗的姿态,满怀的豪情,夺取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伟大胜利。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党组织长期努力,没有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不懈奋斗,就没有国有企业的今天,我们不能自废武功,放弃这个优势。新一轮国企改革是切蛋糕,也是做蛋糕,企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影响到群体利益调整,新形势下,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靠什么?行业调控政策、市场法治环境很重要,正确的战略规划、科学的管理体系、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支勇于攻坚克难的高素质党员队伍、一支充分组织调动起来的员工队伍,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就务必要传承好“红船”中的奉献精神,清醒自觉得认识到,作为受党指派、为党工作的国企党员领导干部,无论从事经营管理哪一项具体工作,干的都是党的事业,要明白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工资是党和人民发的,国企人都是人民群众聘请的打工仔,要切实站在发展全局来看国企改革,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认真负责,把握好混合所有制的股权结构尺度,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为党和人民递上一份满意答卷。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望红色历史沧桑,在“红船”历史中汲取“首创、奋斗和奉献”的精神和力量,为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2016年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现代国企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也就是说,国企党建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与企业经营发展毫无关联,而是要让党务和业务水乳交融,让党建与发展相得益彰。
“国企姓啥”、“国企的存在就是为了赚钱吗”,展望未来,我们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彻底回答好这两个问题,国有企业是市场主体,有经济属性,更有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在改革发展中,党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国企独特的优势,坚持“党管企业”,就必须注重从历史的回望中汲取力量,牢记好、传承好“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是历史的,更是具体的,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把“红船精神”贯穿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学在深处,干在实处,做国有资产的忠诚卫士,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贡献力量。
有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拥有的是——两种思想。今天的党课就到这里,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谢谢大家。
国企党支部书记讲党课-传承红船精神,强化国企担当
我讲的党课题目是——传承红船精神,强化国企担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从历史视角下回望“母亲船”;二是新时代与红船精神;三是在国企改革发展中传承红船精神。
一、从历史视角下回望“母亲船”
红船是我们党的“母亲船”,之所这么说,是因为在这艘红船上,诞生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的革命事业焕然一新,尽管经历了无数激流险滩、艰难曲折,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追根溯源,今天的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发源于这艘“母亲船”。首先,请大家跟随我一起从历史的视角来回望“母亲船”。
要讲好我们党“母亲船”的故事,就必须说说我们党的创始人南陈北李(陈独秀和李大钊),要说好南陈北李,就必须说说他们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因此,今天我们就从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索——袁世凯发起的尊孔复古运动说起。
(做皇帝也要玩套路)尊孔复古运动是袁世凯1912年到1916年发起的一个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他做皇帝预热铺
垫,所谓的尊孔复古,也就是尊孔祭天,大致意思是说,百姓们,孔子说过做人要尊礼,要尊重古代的纲常礼教,不要革命啊,不要造反啊。袁世凯并不是真正的尊重孔子,其真实目的是玩弄套路、愚弄百姓。
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时候,有人站起来说,对不起,我有不同意见要表达。谁呢?那就是共产党的创始人、四届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
(新文化大战保皇派)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新青年》一创办,就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针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运动,反对专制和愚昧,领导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新文化运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前期侧重“动嘴”主要是思想论战,后期侧重“动手”主要是五四运动罢课罢工罢市。新文化运动前期活动基地在北京大学,胡适先生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因为白话文的传播成本要远远低于文言文,有利于助推民主和科学。当时北大课堂上,学生们很反感,就跟胡适先生争论白话文言孰优孰劣。一学生说:胡先生你母亲过世了,白话文:你母亲过世了快回来吧,多么啰嗦,发电报费钱,文言文4个字:母丧速归,轻松搞定。胡适也不生气,举例说:有人请你出山,你不去。文言文最少8个字:才疏学浅难堪大任,白话文:5个字:
对不起不去,2个字:不去。于是1922年教科书全部推行白话文,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主要起因于1919年终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和会。80年了,我们总算是赢了一回,站在了战胜国的一边,心里美滋滋地想着战胜国待遇,分点骨头不行,喝点汤总可以吧,结果巴黎和会要把日本给山东!听到这个消息,学生们走上街头拉起条幅,“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学生罢课好解决,北洋政府抓起来关起来。可是到了6月份,五四运动热潮不减,地点从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三罢并举。罢工比罢课厉害,影响的是英美帝国主义资本家利益,英美帝国主义迫不得已施压北洋政府,于是北洋政府释放被押学生,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罢免曹张陆。五四运动目的全部达到。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当干柴遇见烈火)回溯历史:洋务运动我们学技术,同样的洋枪洋炮就是打不过小日本,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学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么好的制度,到了中国就预备立宪,下一任总统我指定,失败!辛亥革命暴力革命,推翻了清朝,可袁世凯不满足,还要尊孔复古做皇帝,失败!经历了这么多尝试和努力,南陈北李看到了新文化启迪民智,
改变人的思想,速度太慢,不行!又怎么办?南陈北李陷入了沉思。
这时候我们不防打开窗户看看外面的世界。列宁站在巨人马克思恩格斯巨人的肩膀上,建立了苏联共产党,1917年率先在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俄国,成功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理论上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践上有俄国十月革命,进而列宁提出全世界都会连锁式爆发革命,摧枯拉朽推翻资产阶级。随着时间流逝,不仅附近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继而连三失败,而且俄国快被资本主义包围了,还要顾及远东安全问题。
当列宁看到中国五四运动后,为确保远东安全,迫切需要实施革命输出的战略,我们要有“社会主义兄弟”,而回望国内,当南陈北李听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再看看马克思列宁主义系统理论,瞬间被征服,我们有思想武器了,也有经验可借鉴了。
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巴掌呱呱响。1920年国际共产主义派人来到中国,指导我们建党,陈独秀创办上海党支部,李大钊创办北京小组,一北一南推动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基础,加上当时4000万手工业运输工人农业雇工等无产阶级基础,于是,1921年共产党一大开始了!
二、新时代与红船精神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13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出席了会议。7月30日晚,代表们活动已受到监视,会议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党的任务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废除私有制”等。这一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此改变了一个民族的走向和亿万人的命运,标志着中国革命焕然一新。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第一次总结并提炼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精神种下了根和魂,是我们党的根脉所在。这就好比说一棵参天大树,它究竟能长什么样,在最初那颗种子的基因里面,就已经确定下来了。同样,中国共产党是个什么样的党,它要干什么样的事业,准备怎么干,它的精神气质是什么,在建党之初就已铸就,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红船精神”,也就是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就是新时代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永盛不衰;发扬“红船精神”,人民军队由弱变强,战无不胜;弘扬“红船精神”,我们的人民奔向小康,民族走向复兴。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党的十九大闭幕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常委集体瞻仰党的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总书记指出,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我们要结合新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红船精神”概括的首创奋斗奉献,这既是共产党的起点和初心,也是未来引领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保证。新时代背景下,同样需要我们将“红船精神”的首创奋斗识奉献贯穿于推进事业的方方面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更要坚持敢为人先的“首创”意识。面对更为复杂的新时代新形势,更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传统,用共产党人的“奋斗”意识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大力弘扬奉献精神,为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而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
我们坚信,新时代下,经历了历史检验的“红船精神”,将引领共产党人踏上新征程,迸发新活力。
三、在国企改革发展中传承红船精神
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这是好干部标准在国企的具体化,为培养高素质国企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有企业是市场主体,有经济属性,更有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在改革发展中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牢牢把握国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那就要注重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担当,大力传承弘扬好“红船精神”。具体到我们轨道交通集团的改革发展:
——传承“红船精神”,就是要坚定信念,做到靠得住。坚持党对国企的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转化到推动国企改革发展中去,使国企成为党可信赖的依靠力量,特别是轨道交通通过打造“红旗高高飘扬”等品牌党建,来增强核心意识,做到政治上坚定维护、组织上坚决服从,行动上始终看齐。
——传承“红船精神”,就是要勇于创新,做到有激情。
——传承“红船精神”,就是要治企有方,做到敢担当。
——传承“红船精神”,就是要兴企有为,做到善经营。
——传承“红船精神”,就是要廉洁从业,做到作风正。
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精神”是历史的,更是具体的,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把“红船精神”贯穿于国企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做国有资产的忠诚卫士,为国企做强做优做大贡献力量。
国企党支部书记讲党课-传承红船精神,强化国企担当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一直接受着人们特别是共产党人的瞻仰。“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80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习近平于2005年6月21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今天我们围绕弘扬红船精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安排我讲党课,我就同大家一起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红船精神”的阐述。
一、“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的航向,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上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此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此,毛泽东同志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使四海翻腾,五岳震荡。我们党从这里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二、“红船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中国共产党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在惊涛骇浪不断的革命大潮中,红船在升腾,共产党人的信念也在升腾。当初,党的“一大”会议在白色恐怖中召开,由上海转至嘉兴,在南湖红船上完成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之后,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还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不管风吹浪打,不怕急流险滩,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船劈波斩浪、不断奋进。
三、“红船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载着红船的意愿,肩负为人民谋利益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宣传、发动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衷共济,英勇奋战,不断把中国革命和建设推向新的伟大进程。始终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我们必须永远铭记我们党的“母亲船”,重温红船的历史沧桑,在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中永葆党的先进性,进一步激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和力量。
四、“红船精神”—不忘初心、扬帆远航的时代精神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已踏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既面临着新的要求,也面临着新的考验。“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红船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红船精神”是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强大道德力量。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这是一项新的开天辟地伟业,更加需要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积极践行“红船精神”思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要把“红船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起部署、贯彻、落实,让“红船精神”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辉。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走在前列。具体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必须坚定不移紧跟伟大核心,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让红色血脉、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伟大旗帜,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勇做学懂弄通、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必须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秉持红船初心,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更加出色地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水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真理,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维护好政治生态,建设好政治文化,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