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

www.16system.cn 2021-06-15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1

  天地万变,唯我自省

  伟大领袖毛主席,毫无疑问是将辩证法运用到极致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不仅是共和国的缔造者,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毛泽东思想。强弱可以转换,悲喜可以颠倒,只有保持一颗自信、自强、自省的心,才能在弱时不惧强、强时不凌弱,走出一条长长久久的光明大道。

  毛泽东同志自己不就是这样吗?少年毛泽东就是一个独立自强,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孩子,旧中国沉重的现实让少年毛泽东感到困惑和痛苦,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后,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一生历经无数次艰难险境,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他一生酷爱游泳,多次横渡长江,这是何等的气魄!“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强健的体魄才会有强大的精神。关于教育,他说:“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多么精炼的概括,我们的少年不应该这样吗?我们的教育不应该这样吗?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不也是由弱而强的过程吗?一百年前,一艘红船,从几个人开始,谁能想到,书生意气竟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先辈们用难以想象的毅力和自信,在枪林弹雨、风刀雪剑和严刑拷打的磨练中走出了让世界惊奇的红色道路。让他们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就是对未来的信心、对现实的不满、对民族的期望。

  时至今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已经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央,一扫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面貌,以全新的姿态拥抱世界。但是,清醒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白,事业不会一蹴而就,道路一定充满艰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的道理不会因为你变得强大而改变。这是党在强健肌体,去除弊病,使我们由强走向更强,这条道路必定漫长而曲折,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强弱交替,必将成为永远的历史。

  人人自强,则国家有望,不仅身体强健,而且精神健康,这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我们渴望强大,但从不恃强凌弱,历史上如此,将来也是如此,这是我们的民族基因决定的,也是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延续的重要原因,因此,面对美国的卡脖子,日本的顽固,我们又足够的信心和把握迎接挑战。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在变。于个人,只有强健体魄、提振精神才能积极应对人生各种境遇,用一颗强大的内心将自己的灵魂安放在这个世界。于国家,只有不断自强更新,磨砺自己,才能应对变幻的世界局势,用自己的强大支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管我们先天被赋予的是什么,自信,自强,自省,追求更好的自己,变弱势为强势,这是人生的意义和乐趣,汇聚起来,就是国家和民族的不竭动力。

  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2

  你的跑道不在那里

  龟兔赛跑的故事耳熟能详。兔子滥用其善跑之能,自负而输掉比赛。乌龟虽然脚力不佳,但他勤勤恳恳,最终一步一个脚印率先到达终点。其寓意众所周知:强者不善加利用其强大,也会丧失力量;弱者只要努力前进,终能摘得桂冠。

  强弱转化,如月明月隐,自然之理也。然而强弱表现背后的意蕴,更令我思考。

  我认为,只有放下对表面强弱的执念,才能成就真正的强大。

  昔日傅作义先生放下兵刃,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使得北平人民免遭涂炭之灾。我想对于一位军人而言,“投降”应该是一件耻辱的事,堂堂强者更不应该如此。然而先生以人民福祉为重,以国家大义为重,不拘于此等小节,最终成就了解放战争中的这件幸事。

  不逞表面之强,不负民生之愿。

  再看看另一个寓言故事叭。从前啊有那么一只兔子,它可有上进心啦,和小鱼儿比赛游泳输了,回去苦练游泳;和小鸟儿比赛唱歌输了,回去苦练唱歌;和小豹子比赛跑步输了,回去苦练跑步。结果啊,凡事都只学了个七七八八,谈不上弱了,但也不是强者。

  忽视自身客观条件的盲目努力,或许也不是弱者变强的途径呢。

  进一步,如果底层的目标只是变强,好像很少有人能得偿所愿。

  由此,我们或许能理解当下部分青年所谓躺平的真正含义了:这种躺,不是万事不关己的消极避世,而是笃定自己目标之后的心无旁骛;不是毫无进取心的惰怠颓废,而是认清自我真实能力后的客观冷静。有些人以某些既定的强弱胜负来评判年轻人们,也着实有些不明事理。的确啊,在那些古板而残酷的竞争中,又有多少人能笑到最后?

  或许,真正的病因,是我们对强弱的评价过于单一。诚然,体育运动中跑步的速度变快了,跳远的距离增加了,当然是变强了。但是生活呢?没有任何人能规定谁是生活的强者,谁是生活的弱者。既然连强弱的标准都没有了,自然,转化也就没有那么真实可感。

  那我们都该停下前进的脚步?

  谬矣。我们真正该停下的,是我们对强弱的执念。当我们不再纠结于自己在某个特定的评价标准下是强是弱,才能拨开自己内心中的迷雾,寻觅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驾驭自己的初心,前进,而无问西东。

  乌龟啊,你根本不必踏上跑步赛场。你的跑道不在那里。

  “有些人生而弱小,正如有些人生而强大。“这句话对,也不对。

  我想,主席最想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么一种精神:不论自己目前的处境如何,只要找到心之所向,不断前行,强者恒强,弱者也能变强!

  那什么是我们的心之所向?

  实现我们每一个人的中国梦。

  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3

  体育之于青年,历练之于中国

  小时候长得又高又胖,却被小学的体育组看中了。辗转操场,跳远,没有爆发力;跑步,速度上不去;实心球,骨骼太硬;最后被送去了女子三人篮球的训练场。

  从第一次开始运球,第一次做全场往返跑,第一次三步上篮,篮球悄无声息的融入了我的生活。为了准备市里的比赛,每天放学后的一小时训练必不可少。从那个憨憨的小胖,逐渐磨练为球场上一跃而起争抢篮板的中锋。从那个绕操场一圈慢跑便喘不上气的运动废物,逐渐蜕变为球场上一小时不休息的小运动员。从那个身材自卑的小女孩,变成了运动短裤随身套的假小子。身体也一天天强壮起来。连母亲也打趣道:“你现在虽然不瘦,但肌肉里都透着强壮和健康呢!”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写道:“体育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不仅仅会使一个小女孩自信而健康,它更可以团结人民、振奋人心。

  所以我们看到:球王贝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给尼日利亚带来和平;阿根廷球迷不离不弃,在篮球世界杯总决赛上呐喊;八十年代的中国女排的五连冠承载着国人的热泪盈眶,谱写着中国的永不言弃…

  同样,没有哪个强者可以一直处于不败之地。当长期的伏案作业,繁杂的学业使我失去了锻炼的时间,上了高中的我再次发福,三年狂增60斤,各种慢性病也不客气的找上门来。健康与运动齐飞,脂肪与试卷一色。父母也是无可奈何,高中一周回家休息四个小时,吃饭洗澡都要抓紧时间,哪儿来时间锻炼呢?人的身体就像齿轮,锻炼是给齿轮擦油,不锻炼的人也会逐渐停止,无法正常运转。

  正如一个国家,不去锻炼就不会成长,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而中国,正是一个不断磨练、不断成长、勇于突破、积极创新的国家。1921年,嘉兴游船上唱响新的歌声;1949年,天安门前一番新气象,1992年,一位老人在春天开启了新的篇章…观今日之中国,不就是一位永不停息的赛跑着的巨人吗?

  从先前的“丧”文化,到今天的“躺平”,我们反对内卷文化所带来的全社会压力,但也绝不可在韶华之际,拒绝锻炼,拒绝开出自己的生命之花。

  钟声响起,我放下了笔,合上电脑,穿上球鞋,相球场走去。

  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4

  我们的成就,藏在我们的志向之中

  看到毛泽东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写出的这段话,我感到非常震撼,同时也就不难理解他未来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切的答案,都藏在他的志向之中。

  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来源于他的性格,而他性格的形成则来源于他年轻时的思想。1917年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毛泽东只有24岁,与当代的和平环境不同,他面对的是一个山河破碎的中国,中国人被各国列强骑在脑袋上作威作福,甚至被称作“东亚病夫”。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便开启了屈辱的近代史。很长时间以来,晚清政府逢战必败、逢败必降、逢降必赔款,久而久之,中国人从骨子里都觉得自己很弱小,强烈的民族自卑感使中国人抬不起头来。

  24岁时,毛泽东就开始忧国忧民,他的心中始终盘旋着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他在《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认为一个人身体只要勤自锻炼,就可以变强。弱小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悲”,自己否定自己。

  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如此,一个民族不也是如此吗?中国弱小不可怕,可怕的是民族的自卑感,只要中国人民能够自强,终究就可以战胜那些“自喜”的外国列强。在毛主席后来一系列的辉煌历程中,他带领共产党从弱小走向了强大,带领中国从被动挨打走向了独立自主,这一切始终都有着他远大志向作为支撑。

  只要一个人的志向足够强大,那么他不但可以从弱小走向强大,还可以带领一支团队、一个组织甚至一个民族从弱小走向强大,毛主席就是最好的榜样!

  如今已是2021年,离毛主席写下此文的1917年已经过去了104年,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整体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找回了自信。

  几个月前,中国代表在与美国代表谈判时,面对美方的无礼要求,敢于坚定的以“你没有资格居高临下跟我说话”还击,就是最好的例证!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我们高考的日子,我们即将成年,未来国家的崛起重任将承担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想到这里时,我的耳畔响起了梁启超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感谢我们生在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100多年前,青年时期的毛主席立下远大的志向--振兴中华民族,而他一生的成就,就藏在这个志向里;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最美好的年龄里立下志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相信,我们的成就也藏在这个志向之中!

  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5

  “野蛮体魄”更文明

  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在《新青年》杂志上刊发时,是1917年,那时候,他也是一名挥斥方遒的年轻人。这位思想新潮的青年作者,目光越过一百年的沧海桑田,看到了现代化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青年。

  仗着身体强壮,各种折腾各种作,不健康生活,也会搞坏了身子。反过来,讲究科学运动,爱好体育,则会令体弱多病的青少年,强健起来。

  身体虚弱,难免就精神涣散,做事情做一点就累了,胸怀大志,一累就哼哼,打消念头,干脆躺下算了。漫漫人生路上,就很难坚持到底。

  在那篇文章里,他还特别指出了一点“学者以运动为可羞也”。旧时的学者文人,是非常轻视体育运动的,最经典的口头禅就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当然了,这里的动手原本是指打架。而到了现在,就引申成懒得运动。

  其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尚武精神”和“文明思想”,都是必须的,一点也不矛盾。毛泽东主张“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这才是我们中国的新青年”。

  中国老一辈的作家路遥,把自己关在窑洞里,一边拼命写超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一边抽烟酗酒,晨昏颠倒,最终熬干了心血,英年早逝。其实这未尝不是一个生活实践的反面例子。

  现代作家村上春树讲过自己写长篇小说的故事。长篇小说看起来是精神产物,是大脑酝酿的果实,但篇幅浩大,也是一项体力活。身体吃不消,很容易写不完。所以他持之以恒跑步,参加马拉松比赛,养成节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去完成百万字的超级长篇小说。

  我生活在湖北,这是毛泽东同志最喜欢居住的地方之一。他下榻东湖宾馆梅岭一号时,就感慨过:“这里有长江,夏天可以游泳。”除了跳舞和打乒乓球,游泳算得上是他最为喜欢的体育运动方式。他在长江里游泳,连续游个把小时都不歇息。

  还有河北秦皇岛的北戴河,也是游泳的好地方。毛泽东在办公期间每天都去游泳,他和年轻人一起游,兴高采烈地一边游一边聊天。

  他在年轻时候写过《游泳启事》:“凡我同志兮,携手同行;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场。”游泳让大脑很好地休息,又是有氧运动。可想而知,这项运动令他获益良多。

  他年轻时写的文章,自己身体力行做到了,终生热爱运动。游泳之后创作诗词“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运动文艺两不误。

  他自己强调体育的价值,同时也鼓舞大家,倡导“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写过《少年中国说》的梁启超,有一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如何强?从毛泽东那一代,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

  我看过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中国摄影记录,那时候的中国人,普遍看起来瘦小黝黑,被说是东亚病夫。百年发展巨变,今天的中国人,高大、漂亮、健壮了许多。大街小巷都是喜爱体育的人们。中老年人有广场舞,青少年们打篮球踢足球挥着羽毛球拍……兼顾了文明与野蛮的新青年,才有今天强大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