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资料 > 事迹材料 >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www.16system.cn 2021-04-28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本文简介: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拼却心血千万点,换得新绿百千重”。XX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XX同志,自20XX年资助中心成立至今X年来,牢记共产党员神圣使命,认真履行窗口单位服务群众职责,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工作态度面对这项繁重的工作,付心血、洒汗水,使这项惠民工程真正做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本文内容: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拼却心血千万点,换得新绿百千重”。XX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XX同志,自20XX年资助中心成立至今X年来,牢记共产党员神圣使命,认真履行窗口单位服务群众职责,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工作态度面对这项繁重的工作,付心血、洒汗水,使这项惠民工程真正做到了与百姓贴心,让学子暖心,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赞誉。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一、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家喻户晓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XX年X月正式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以来,XX同志高度重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会同相关部门及新闻单位加大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政策、申请条件和办理程序等,宣传工作覆盖到所有困难家庭。他每年7月冒酷暑、顶烈日,亲自到市区所属高完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对学校负责生源地贷款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深入到XX区各乡镇街道办进行宣传画的张贴工作,并做好生源地贷款政策宣传工作。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XX同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学校,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同时对受助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检查和督办。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国家的资助政策;深入的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生家长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能继续上学,获得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XX学院学生XX的家长在受助后拉着XX同志的手说:“感谢你们做的善事、好事啊,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真诚的感谢你!”二、明确管理职责,制定办法方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资助助政策,确保国家的资助政策落到实处,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XX同志在近三年里,不断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资助管理制度。使各项资助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各项资助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他制定了《XX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职责》,明确了资助中心生源地贷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受理生源地贷款申请,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认定,确定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名单。《XX市XX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管理制度》,明确了XX区贫困大学生贷款申请的基本条件;资助对象与标准;申报程序和发放要求。《XX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管理制度》,规范申请、认定过程,凡申请资助贷款学生,按照“学生递交申请,持所属学校录取通知书及相关证明——村委会——当地政府审核签字盖章”的程序上报资助管心,经资助管理中心实际调查、审查后认定。这些创造性的探索,不仅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避免了人情因素,而且直观方便,易于操作,明确了责任,规范了管理行为。三、与金融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确保信贷工作顺利开展在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部门对资助管理中心工作大开绿灯,为资助管理中心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为,为确保20XX年全区生源地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他多次到区信用联社洽谈学生贷款合作协议,20XX年X月X日与XX区信用联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并迅速展开工作,认真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等信息;对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但在资助中心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时,XX区信用联社却不予支持配合,要求学生贷款合同要经市公正处公正,并每生缴纳200元的合同公正费用,XX同志考虑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200元已是一个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全区如果上100人申请贷款,共需缴纳合同公正费20000元,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已不是一个小数目,以书面形式请示市公正处是否能免收费用或要求信用联社能否不进行贷款合同公正,但未能达成一致,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因时间已是8月底,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到区教育局申请办理贷款,XX同志及时请示教育局领导,寻求解决办法,立即与开发银行XX省分行负责生源地贷款工作的领导取得联系,在开行的大力动支持下,不需学生缴纳任何费用并能为贫困大学生贷款工作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最终于20XX年X月X日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合作协议,于20XX年X月X日正式启动XX区贫困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工作,确保了生源地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四、做好贷款管理工作及贷后管理工作自20XX年以来,为做好生源地学生助学贷款工作,XX同志不分下班时间和星期天,全程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审核、申报、审批、建档及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工作。一是认真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等信息;二是建立贫困生档案资料(在各高中(职业中学)的积极配合下,为银行部门提供高考招生录取情况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情况,协助做好贷款申请、审批和发放工作。通过乡镇办事处及村委会(社区)严把助学贷款的审查关,对需要贷款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程度进行调查,并将相关信息登记造册);三是对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四是建立学生信用和贷款资格评议小组,确定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名单;五是测算贷款需求,编制贷款预案;六是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初审等管理工作;七是向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按月及时报送贷款学生的有关信息;八是加强与高校沟通,避免重复贷款。因开行与德阳市邮政储蓄银行签订划款协议,由于德阳市邮政储蓄银行系统正在完善过程中,为大学生资金落实造成困难,资金无法确保按时到位,XX同志多次与德阳市邮政储蓄银行协调,在20XX年X月底才将受助学生的贷款资金划拨到所在高校。因银行系统原因,XX学院学生XX和XX20XX年的贷款资金未能及时到位,20XX年XX同志和中心XX同志先后三次到XX学院,与具体负责生源地贷款的老师联系,并到当地银行查寻,与20XX年X月,才将资金去向查明,确保两名学生的资金落实到校。五、汗水浇灌,成绩显著从20XX年至今三年来,XX同志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来的热心、爱心、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深受鼓励。每年在办理学生资助时,他总是和中心的同志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三年来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周末时间。每天他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组织安排好一天的工作以外,还亲自参与到办理生源地贷款的具体业务中去。不是正在热情接待、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就是在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和程序,或者是在埋头整理、签订合同。哪里最忙碌,哪里就有他工作的身影,哪里最拥挤,哪里就有他沉稳的声音。正是他用这种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身先士卒、不怕吃苦的精神激励着工作人员,才使若干贫困学子一圆大学梦。20XX年共有大学生79名贫困大学生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申请贷款金额45.56万元;20XX年为135名贫困大学生提供贷款78.04万元;20XX年工作正紧张的进行,截至目前,已为156名贫困大学生签订合同,合同金额90.64万元,等开行审核后拨付到每一位贫困大学生手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除了我区贫困学子与家庭的后顾之忧,促进了XX教育与社会的和谐、科学发展,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XX同志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分不开的。现在,他依然奋战在学生资助工作的第一线,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为XX区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为构建和谐XX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20XX-X-X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典型材料引言在西北边陲的全国最小的XX,有一个全国贫困县,它就是XX县。XX县,地处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东部。在XX县境内的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的古老的胡杨林,一棵棵高大挺拔,迎风而立,刚毅的躯干打着遒劲的结,生气勃勃的枝杈奋力地向天穹延伸,落日的余晖将沙漠镀上了一层金黄,基调悲壮,慑人心魄。无畏无惧的胡杨,傲立沙丘,挺身阻挡那悚人流沙潮的袭击,默默无言,用生命保护着广褒的农田。我们身边不是有着许多像胡杨一样的人吗?他们就是XX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干部们。一、?为家园,资助中心凝众力奉献担当XX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于20XX年,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3名,负责牵头管理和具体落实学生资助工作的各项事务,形成了上下目标一致、部门协调配合、责任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资助中心虽然是一个只有三个人的工作部门,但是,在资助中心全体人员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我县数万贫困生得到了资助,贫困生得以从生活的阴霾中走向阳光的明天。资助中心老师的责任意识给贫困学子们创造了一个爱的家园。我县的贫困生大多来自乡镇偏僻的农村,家中以务农为生,经济来源仅仅靠家里的几亩田地。很多学子的父母靠打工补贴家里的生活费用,生活十分拮据。资助中心按照XX县实际,合理确定并根据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的认定标准,规范各类贫困生认定程序,按照上级下达的奖助指标和额度公平合理地分解到各学校及经济困难家庭,根据不同资助类型,认真做好学生自主申请、联合入户调查、初审名单公示、资助管理中心复审以及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等各环节的工作,严格把关,做到信息准确、档案齐全、标准统一、操作透明、程序规范、评定公开,力争最大限度地让贫困的学生受到资助。资助中心老师的担当意识给贫困学子们搭建了一个爱的避风港。我县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变故,导致生活走向困窘,以至于无法完成学业。在资助工作中,资助中心老师变身为这些孩子的父母,密切关注这些学生的生活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特殊学生群体,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很容易产生自卑、攀比心理,容易产生严重的思想压力,甚至诱发心理障碍。因此,资助中心老师在创造条件解决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高度重视、密切关怀他们的心理健康,经常走到他们的身边和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资助中心老师从生活上资助他们,在学业上关注他们,在心理上关爱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资助中心就是他们的避风港。资助中心老师的奉献意识给贫困生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资助中心自成立以来,按照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及XX县等文件精神,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为核心,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重点,从大局出发,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认真履行学生资助管理职责。经济帮困是目标,精神解困才是最终目的。资助中心老师教育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经济困难学生挫折的调节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操,善良的人性,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养成关爱弱者,助人为乐的品质。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发放贫困大学生资助款时,托里镇三牧场的大学新生沙嗡别克因随家长上山放牧手机无信号联系不上,资助中心老师为了将资助金在开学前及时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想方设法积极与乡镇民政、村委会、住村工作组沟通,驱车赶往牧区送资助金,路况的颠簸、路途的遥远在见到学生那一刻烟消云散。在2014-2016年间资助中心的老师们分别去往八家户牧业村、茫乡北地村、大河沿子镇牧业二队送资助款,在地头、在路边、在牧场都留下他们忙碌的身影。从2007年至今十余年来,资助中心的老师们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来的热心、爱心、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深受鼓励。每年在办理学生资助时,资助中心的同志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三年来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周末时间。每天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组织安排好一天的工作以外,还亲自参与到办理生源地贷款的具体业务中去。不是正在热情接待、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就是在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和程序,或者是在埋头整理、签订合同。哪里最忙碌,哪里就有他们工作的身影,哪里最拥挤,哪里就有他们沉稳的声音。正是他们用这种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身先士卒、不怕吃苦的精神激励着工作人员,才使若干贫困学子一圆大学梦。二、为学子,干部老师将爱心播撒校园自2009年7月正式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以来,资助中心干部陈丕立老师高度重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会同相关部门及新闻单位加大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政策、申请条件和办理程序等,宣传工作覆盖到所有困难家庭。他每年7月冒酷暑、顶烈日,亲自到各个学校,对学校负责生源地贷款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发放国家资助宣传手册,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橱窗召开家长会等媒介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使广大师生及家长知晓国家的资助政策体系、资助项目、资助程序、资助办法,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国家的资助政策;深入的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生家长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能继续上学,获得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陈丕立老师这样说。在我县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生活极其贫困,影响到衣食住行和学习生活。但无论到了什么境地,都是大家庭的一员,资助中心不会漠视任何一名孩子,陈丕立老师更不会落下任何一名贫困生。???陈丕立老师在一次资助贫困大学生入户调查时,了解到八家户中学王国文同学因意外造成“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骨折、颈椎髓损伤并四瘫、腹部闭合性损伤”,因家中贫困无钱医治卧病在床。陈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是,这个时候陈丕立老师的爱人患上乳腺癌、骨股头无菌缺血坏死的疾病,陈老师陪爱人去西安治病,因心系卧床急待医药费治疗的王国文,他未等爱人治疗结束就风风火火地赶回来。他说:王国文的病,17岁前治愈的希望很大,超过17岁治愈的可能性很小,恢复的也会很慢,再有5个月王国文就17了。我们是在跟时间抢夺这个鲜活的生命。陈老师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向相关部门和领导详细地介绍王国文的病情和家境。在陈老师多方的努力下,在红十字会的倡导下,全县各单位以及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王国文同学慷慨捐款。仅教育系统就为王国文捐款21.1万元。陈丕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既顾小家更顾大家的人。陈老师爱人身患重病,他的岳父也年老体弱,经常住院治疗。陈老师一方面照顾家人,另一方面又时时刻刻不忘记等待资助的贫困的孩子们。为此,年龄已五十开外的陈老师较以前又苍老了不少,两鬓的白发又增加了很多。可是,陈老师是对此毫无怨言,对资助中心的工作依然热情高涨,对待贫困生的关爱丝毫不减。对广大的贫困生而言,资助中心有着陈丕立老师这样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也有一位像母亲一样关爱着他们的人,这就是被贫困生称为“宾妈妈”的宾白老师。宾白老师也是年过五十,身体虚弱。但是组织交给她资助中心的这份工作既是对她的信任,也是对她的肯定,因为,宾白老师是蒙古族,会多种语言,这在资助贫困生的工作中,和少数民族的孩子交流沟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宾白老师深知这一点,她心里默默的牢记着,决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愿为春雨润心田,甘作红烛照他人”这是资助管理中心干部宾白老师的真是写照。大学生资助工作基本都是在暑期进行,为了准确了解申请资助的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要对所有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全部进行入户,每年大学生入户都是一年中最炎热的7月,负责资助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宾白老师,不顾身体虚弱,吃着治疗心脏病的药、顶着炎炎烈日一家一家的走访。这个季节,农村正忙,有时一家要去好几次才能进到学生家里。有时被走访户的家里没人,电话又联系不上,宾白老师就利用晚上农户回家的时间点到贫困孩子的家中,了解具体真实的情况。宾白老师一心只想着把资助金送到真正最贫困的学生家庭,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就这样不辞辛苦走家入户,寻访每一个申请资助的贫困生。有一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入户调查时,宾白留意到一个叫程慧丽的汉族女孩,十几平米的房子里住着一家三口,她、妹妹和智障的父亲,看着孩子的境况,她心疼又心酸。从那以后,她每个月都会悄悄的给女孩发个红包,在生活上帮助她,精神上鼓励她。直到有一天,孩子想念去世的母亲,但又无处诉说内心的话语,哭着拨通了宾白老师的电话说:“阿姨,我可以叫您一声妈妈吗?”她的心都融化了,赶紧安慰孩子:“好啊好啊,今后你就是我的女儿。”程慧丽的妹妹即将高考上大学,为减轻这个困难家庭的经济压力,宾白老师四处奔走,为他们申请低保。当这个多难的家庭听到低保申请成功的好消息时,一家人相拥而泣。从小失去母亲的女孩儿,沐浴在蒙古妈妈爱的阳光里,露出灿烂的笑容。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太多了,但是有时候,按照资助政策的相关条件和要求,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无法申请到资助金,宾白老师就拿出自己的生活费用捐助他们。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维吾尔族老人,衣着朴素,老人说,他儿子离异,儿媳抛弃孙子走了,目前爷孙俩相依为命,靠国家低保生活。孙子就读的小学要交270元住宿费,他实在没有钱交,来到了资助中心想寻求资助。宾白老师通过查看资料,得知这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孙子已经享受过资助,无法再给予资助,看着维吾尔族老人求助的眼神,宾白老师心头一热,她从自己钱包里拿出300元钱默默地放在老人手里,老人布满皱纹的脸颊已满是眼泪,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连连说:谢谢,谢谢!资助中心老师多年来的资助工作经历,使他们深感资助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关乎党和政府在老百姓中的形象。当农民拿到资助金时,连声道谢:“感谢党、感谢政府”时。资助中心老师感到此刻代表的就是党和政府,代表的就是国家。想到这些,资助中心的干部职工们觉得辛苦一点也值了。三、为报恩,受助学子用行动回报社会资助工作的真正涵义是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抓住学生资助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地道德人格教育。为此,资助中心围绕“爱心助学,回报社会”这一主题,号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了社会、学校以及广大师生的捐助后,要懂得感恩,也要主动帮助自己周围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在陈老师的努力下,王国文同学病重治疗需要一笔大的费用的消息得以传播到各个场所。县二中的张天元同学捧着自己的存钱罐来到捐款箱前,将罐里积攒了许久的存款悉数捐赠给王国文。他说:我以前很顽皮,爱闯祸,学习成绩也不好,诊断患有轻度焦虑症。在陈伯伯的长期关爱和帮助下,我天天都有进步,成绩也有提高。我想,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我希望献出自己有限的力量给生病的王国文大哥哥送去无限的战胜病魔的勇气。陈老师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结对亲戚斯拉木江大叔,听陈老师讲了王国文的情况,被陈老师的大爱精神感染,慷慨解囊拿出200元,请陈老师一定捐给王国文。斯拉木江大叔说:我的亲戚是个善良的好人,我的孩子在学校里曾经受到学校的资助,陈老师用一颗真心和爱心对待着每一个人,在他的努力下不知多少学生受到了资助,我们要感人社会,感恩国家、感恩共产党,今天我代表我的孩子,要为王国文同学表达一份我的心意。资助中心老师们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每一个人,无论是捐助者,还是曾经的受捐助者,当他们再一次听到有人需要资助的时候,都会毫不吝啬地献出自己的爱心,把真情,把关爱向他人继续传递。?结语自资助中心成立以来,在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资助工作,主要有:中小学教师励耕计划,幼儿教师润雨计划,博州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项目,国家资助优秀贫困大学新生润雨计划,XX县资助优秀大学新生精准扶贫,博州、XX县企业家资助优秀贫困大学新生项目;国家高中助学金,高中学费补贴,国家高中滋蕙计划;九年义务段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补助金;幼儿园幼儿生活费补助项目。2011年以来,共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437人,资助金额122.1万元;发放寄宿制贫困生补助17360人次,共2279.175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794人次,共632.89万元;完成励耕计划112人,发放112万元;完成滋蕙计划43人,发放8.6万元;完成润雨计划7人,发放7万元。一株腊梅在墙角瘦瘦地绽放,能一庭暗香;一条小溪在山涧缓缓地流淌,就是一河生命。如果每个人都送人玫瑰,留香人间,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温馨的美丽花园。虽然XX的这片土地并不是多么的肥沃,但这里的人们像一颗颗顽强的胡杨,你靠着我,我挨着你,跟连根,心贴心,挺拔在大地上,用坚韧诠释着生命的张扬,用爱心谱写这一首荡气回肠的大爱之歌。?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本文关键词:管理中心,资助,先进事迹材料,学生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标签:
精华阅读